重庆市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1
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2027届政治试题
尊重自己!爱护复旦!复旦过去的光荣,将来的灿烂,全赖我们共同爱护,共同发展!同学:今天在考试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忘记复旦!考场秩序井然,人人洁身自爱。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是( )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C.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2. 下列关于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对其内在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私有制产生
B. 阶级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国家产生
C.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 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国家产生→阶级产生
3. 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居民是生活在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可以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社会的童年。下列对原始社会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②原始社会出现农业畜牧业分工,实现了定居
③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精细的手工工场
④元谋人已广泛使用石器、铁器等劳动工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下列诗句能表达这一社会现实的是( )
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历史阶段。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打磨工具(如下图)是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打磨工具属于( )
新石器时代石矛 新石器时代石刀
①劳动产品,由原始人个人所有
②生产工具,主要用于原始畜牧农耕
③劳动产品,由原始人共同占有
④生产工具,主要用于采集天然食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关于战争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历史大课题,史学家们通常把战争的起因归咎于私有制的产生。下列关于私有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B.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C. 私有制的确立是国家产生的标志
D. 先有阶级的产生,进而为了维护阶级的利益才出现了私有制
7. 中学生小赵跟随习总书记的步伐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③社会主义中国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改革开放40多年时间里,我国从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00名美元的农业国变成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的工业大国。我国从一个主要由农民、稻田和老旧小型工厂构成的国家,变成了摩天大楼林立、跨国公司和顶尖科技企业云集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开放( )
①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确立并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政治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习近平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以下两幅图反映了生产相对过剩( )
①是相对于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
②是与劳动人民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③是可以通过资本家减产就能解决的过剩
④会让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原先的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 甲: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B. 乙: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C. 丙:资本家是要剥削我们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D. 丁: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这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
A.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B.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C. 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D.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体现在( )
①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②实现了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③中国迎来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下列对这一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说法正确的有(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②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
③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④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有( )
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16. 2013—2023年,经过七次扩容,我国已经设立了22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可见,改革开放( )
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增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活力
③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莞有17万余个体农户,61万余农业人口。当时东莞县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顺利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到1956年,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意味着这一阶段( )
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有极大提高
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④我国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2023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郑重宣示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对进博会更好发挥功能作用提出殷切期望,指出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正能量。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③中国坚持开放的理念,发展自己,造福世界
④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关上开放的大门。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实验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列。这说明,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②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成功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
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及其理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同时也彻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历史意义的镜鉴。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②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③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提供新选择
④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主题
科学发展观 ①
②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
④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备选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古学家以及历史学家经过考古研究证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大多由于是亲属关系而群居在一起,共同协作获得食物,而在食物的分配上,采取的是平均分配的方式,没有人拥有独占所有或强占人食物的特权。
早期的奴隶来自战俘。从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铜器铭文可以看出,商代贵族获得的大量俘虏,如羌人,夷人等,一部分用作人殉人祭,一部分则沦为奴隶。战国之际,“卖仆妾售于闾巷者,良仆妾也”,映出奴隶买卖已极其普遍。
有人认为:奴隶社会存在着残酷的剥削,代替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声巨响,震撼了中华大地,震惊了全世界。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刻,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终于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今天中国的地位、民族进步的影响。
【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答案】A
2.
【答案】C
3.
【答案】A
4.
【答案】B
5.
【答案】C
6.
【答案】B
7.
【答案】D
8.
【答案】A
9.
【答案】B
10.
【答案】B
11.
【答案】A
12.
【答案】D
13.
【答案】B
14.
【答案】B
15.
【答案】B
16.
【答案】A
17.
【答案】A
18. “
【答案】C
【解析】
19.
【答案】A
20.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答案】①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②邓小平理论
③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
【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