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仿生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 (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 二、学习内容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①知道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等;知道发明的常用方法,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发明,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④初步认识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用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如激光的发明)。 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②利用示意图、影像、文字或实物等多种方式,阐明自己的创意,初步认识设计方案中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④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进行改进并展示。 三、学业要求 能举例说出常用的发明方法;能尝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如何提高效率。 能提出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的简单工程问题,知道验收标准,了解设 计方案中各种因素间的关系。能基于所学科学知识,应用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基于批判性思维评价并优化设计方案。能制作实物模型,并基于证据改进实物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仿生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人们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当中不仅适应了自然,而且其程度接近完美。仿生学就是试图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和行为,创造出一系列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它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在各科学领域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仿生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蓬勃的发展。它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本单元的设计就是从实际事例出发,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联系,体会仿生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仿生概念,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本单元所设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对工程和机械设计的再一次体验和更深入的研究,意在加强学生对工程和机械领域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为接下来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应用打下基础。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探究、设计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 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利用技术与工程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知道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有促进作用,知道简单工程存在一定约束条件及验收标准。 科学思维:具有基于事物的结构、功能等展开想象的能力,能运用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基于科学原理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能进行初步的创意设计,并利用影像、文字或实物表达自己的创意。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初步具有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问题和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的能力。 责任态度: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独立判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愿意调整自己的想法;善于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初步具有创新的兴趣;就科学问题在认识上的分歧,乐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辩论,基于证据反思和调整探究活动。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 域”的高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生物的启示》《蛋壳与薄壳结构》《海豚与声呐》《我们来仿生》四课组成,这四课之间是总—分—总的逻辑关系。 第一课是“总”,向学生介绍仿生的概念;第二、三课是“分”,从具体案例探究中体会仿生的方法和价值,其中,第二课是蛋壳与薄壳结构的案例探究,第三课是海豚与声呐的案例探究;第四课是“总”,为学生创建仿生设计的平台,让学生在吸收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上融合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并不了解仿生的概念,但对仿生的应用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知道和使用过多种仿生物品,对这一领域充满好奇。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仿生的含义,认识常见的仿生制品。 科学思维:能借助阅读、讨论、探究、游戏等多种方式,解释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式的特点。 探究实践:尝试模仿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或功能,设计一种产品。 态度责任:知道很多发明的原型来自自然界,对仿生设计产生兴趣。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讲述鲁班发明锯。伏羲发明渔网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故事导入,初步建立仿生制品与动植物形态结构的联系,激发探究兴趣和求职欲望。任务2 名称:找一找相似处 对比几组图片,找找仿生制品与动植物形态结构上的相似点。 设计意图:通过找物品设计与动植物形态结构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是人们受动植物形态结构的启示设计出来的。任务3 名称:蜂巢研究 活动一是阅读资料,了解蜂巢猜想;活动二是通过几种蜂巢形状对 比,让学生意识到正六边形蜂巢结构的优势所在,并从平面拓展到不同立体结构抗压能力的认识;活动三是交流生活中具有蜂巢结构的物体,以及它们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能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知道蜂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任务4 名称:鱼的启示 找鱼和船各部分存在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交流,找出鱼和船各部分存在的对应关系,分析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之处,加深对仿生概念的理解。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补充一些人造物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原型的案例,然后出示薄壳结构建筑物,让学生找原型,过渡到聚焦问题。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并适当补充,开阔学生眼界。然后通过寻找建筑物在自然界中的原型,聚焦本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任务6 名称:鸡蛋壳的形状特点 先观察鸡蛋壳形状特点,然后研究鸡蛋壳的精妙之处。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蛋壳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试着握碎鸡蛋、戳破蛋壳、用蛋壳承载重物等研究蛋壳的精妙之处,旨在发现蛋壳抗压能力的优势。任务7 名称:蛋壳与拱 比较蛋壳和拱的外形,认识拱形建筑和建筑上的拱结构,测试拱的承重能力。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蛋壳和拱的外形,认识拱形建筑和建筑上的拱结构,并通过测试拱的承重能力,发现拱也具有抗压能力强的特点。任务8 名称:薄壳结构与应用 阅读教材图文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了解人们受蛋壳启示发明了薄壳结构,并在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第3课时 任务9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先播放海豚表演视频,勾起学生回忆;再播放海豚捕食视频,聚焦本课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海豚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海豚的记忆,进而聚焦问题,激发探究兴趣。任务10 名称:海豚游动实验 观看驯养员所做实验,在讲解科学家曾做过的实验,观察和认识海豚游泳和捕食的情况。阅读资料和知识卡片,知道什么是回声定位、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知道海豚游动和捕食时离不开嘴巴发出的超声波和耳朵接收放回的会声波,它是依靠回声定位进行游动和捕食。任务11 名称:模拟海豚游戏 组织学生模仿海豚用嘴巴和耳朵相配合捕捉小鱼。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学生感受海豚利用嘴巴和耳朵捕食的情况,了解海豚游动躲避障碍物和捕食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回声定位对海豚生存的重要性。任务12 名称:海豚的启示 阅读资料,了解人们利用海豚的回声定位所进行的的发明创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了解海豚探路的原理,以及声呐、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第4课时 任务13 名称:我们来仿生 让学生谈谈平时参加科技小发明时,作品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科技小发明谈起,帮助学生回忆是否在无意识中运用了仿生学知识。任务14 名称:做手臂模型 观察手臂伸直与弯曲是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变化;对比假肢和手臂的相似点;提供材料,制作手臂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研究手臂的结构和功能。任务15 名称:做“保护色”游戏 先观察动物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做游戏,进一步理解保护色的作用;最后回答人类的仿生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发现自然界的有些小动物,用其自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从而理解各种迷彩服的设计是为了与环境融为一体,避免被发现。任务16 名称:阅读与交流 阅读六足机器人和河豚刷资料,思考它们仿生设计的妙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与交流,学生了解六足机器人和河豚刷的仿生设计,为自己设计制作仿生作品做模范。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时:生物的启示 1.找一找相似处 2.蜂巢研究 3.船的启示 第2课时:蛋壳与薄壳结构 1.观察鸡蛋壳形状特点 2.蛋壳与拱 3.薄壳结构与应用 第3课时:海豚与声呐 1.海豚游动实验 2.模拟海豚游戏 3.海豚的启示 第4课时:我们来仿生 1.制作手臂模型 2.做“保护色”游戏 3.六足机器人和河豚刷评价指标 第1课时:生物的启示 1.知道蜂巢采用六边形结构是最少量材料造出空间最大、结构稳定、抗压能力强结构。(科学观念) 2.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意识到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科学思维) 3.能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知道蜂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索实践) 4.对仿生设计产生探究的兴趣。(责任态度) 第2课时:蛋壳与薄壳结构 1.知道薄壳结构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且轻便省料。(科学观念) 2.通过对比蛋壳和拱形,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薄壳结构。(科学思维) 3.观察蛋壳,发现蛋壳的特点;尝试用握、戳等方式破坏蛋壳,直观感受蛋壳的稳固;通过拱形承重实验,知道拱桥的称重能力大于平桥。(探索实践) 4.了解拱结构、薄壳结构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责任态度) 第3课时:海豚与声呐 1.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超声波回声定位和无线电波反射定位的原理。(科学观念) 2.通过阅读和对比,发现海豚探路、声呐、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科学思维) 3.在“海豚捉鱼”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模拟活动的特点。(探索实践) 4.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态度) 第4课时:我们来仿生 1.知道人体手臂的结构和功能。(科学观念) 2.能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了解一些生活中的仿生产品。(科学思维) 3.能按要求制作手臂的结构模型;能通过对仿生产品的了解和分析,尝试进行仿生产品的设计。(探究实践) 4.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责任态度)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一、选择题 1.亮亮看见一只母鸡正在孵小鸡,鸡蛋被母鸡压在身下却没有被压坏,这是因为( )。 A.蛋壳本身非常坚硬 B.蛋壳里面有小鸡支撑着 C.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2.下列纸拱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A. B. C. 3.下列物品的设计,( )是受到蒲公英种子的启示。 A. 降落伞 B.雷达 C. 潜水艇 4.骑摩托车佩戴的头盔主要仿自( )。 A.蛋壳 B.海豚 C.蜂巢 5.挖掘机的液压动力部分可以伸缩,如下图,起到的作用和人体运动器官相似的是( )。 A.骨骼 B.肌肉 C.关节 6.在绿荫环境中,很难被发现的小动物是( )。 A.蜜蜂 B.菜青虫 C.七星瓢虫 7.下面三种迷彩服中,适用于陆军夏季作训服的是( )。 A.丛林迷彩服 B.荒漠迷彩服 C.海洋迷彩服 8.潜水艇能在海洋中上浮下沉,其仿生学原理是( )。 A.昆虫的翅 B.鸟的气囊 C.鱼的鳔 9.下列形状中,抗压能力最强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五边形 C.正六边形 10.“蜂窝猜想”是由古希腊数学家( )提出的。 A.佩波斯 B.丢番图 C.毕达哥拉斯 二、判断题 1. 青蛙靠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来保护自己。( ) 2. 骨骼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骨骼的运动只依靠肌肉的牵引就可以完成。( ) 3. 人们受河触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像河触那样形状可变的试管刷子。( ) 4. 所有的正多边形都能密铺在一起。( ) 5. 雷达、飞机、机器人等都是模仿生物的设计品。( ) 6. 安全帽和国家大剧院都用到了薄壳结构。( ) 7. 雷达、B超的工作原理和海豚探路原理相似。( ) 8. 模仿昆虫三角步态的优势设计并制造了六足仿生机器人。( ) 9. 将一只红蓝相间的蝴蝶卡片粘在树干上,这样不易被同组成员发现。( ) 10. 人类在造船时,从鸟类身上得到大量发明创造的启示。( ) 三、连线题 将下列动植物与受到其启发而发明的物品连起来。 (1)蔷薇花刺 A.尼龙搭扣 (2)苍耳 B.飞机机身 (3)蒲公英 C.降落伞 (4)鸟的身体 D.塑料吸盘 (5)八爪鱼 E.带刺的铁丝网 (6)河纯 F.形状可变的试管刷 四、简答题 如图所示,现在的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在内部大量采用蜂窝结构,卫星的外壳也几乎全部是蜂窝结构。因此,这些航天器又称为蜂窝式航天器”,分析它们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至少答3点) 五、综合题 动植物的外形、结构为人类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原型,甚至动物们的行为也为人类的发明带来了启发。据此,请完成下面小题。 1.蝙蝠会利用回声定位进行捕食,如图,是蝙蝠捕食蝴蝶的原理示意图,②号箭头指的是( ) A.蝴蝶发出的超声波 B.声波接触蝴蝶后的回波 C.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2.深海里,海豚在捕食沙丁鱼时,即使遇上珊瑚礁群,照样可以畅游无阻,还能准确捕捉猎物,海豚拥有这种本领的主要原因是( ) A.这只是偶然现象 B.海豚的视力很好,能及时躲避 C.海豚利用回声进行定位躲避障碍 3.人们从海豚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B超诊断仪,B超诊断仪可以探查人体内部器官,它向人体内发出的是( ) A.X光 B.超声波 C.红外线 4.如题图,小科观察了手臂的结构与运动后,利用纸板、绳子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手臂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纸板代表关节,铆钉代表骨骼,绳子代表肌肉 B.纸板代表骨骼,铆钉代表肌肉,绳子代表关节 C.纸板代表肌肉,铆钉代表关节,绳子代表骨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CAA BBAC CA 二、判断题 √ √ √√√√ 三、连线题 四、简答题 耗材少、容积大、抗压强 五、综合题 BCBC六、单元教学结构图仿生 蛋壳与薄壳结构 生物的启示 我们来仿生 海豚与声呐 总———— 分 ———— 总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实施后填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生物的启示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生物和仿生制品之间建立关联,按照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找物品设计与动植物形态结构的相似之处,让学生对比几组图片,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是人们受动植物形态结构的启示设计出来的,并让学生说说身边更多这样的案例。 第二部分是对蜂巢形状特征的研究,其中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是阅读资料,了解蜂巢猜想;活动二是通过几种蜂巢形状的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正六边形蜂巢结构的优势所在,并从平面拓展到不同立体结构抗压能力的认识;活动三是交流生活中具有蜂巢结构的物体,以及它们的优点。 第三部分是关注仿生产品与仿生对象的关系,即船舶的设计从鱼类身上获得的启示。通过观察和交流,找出鱼和船各部分存在的对应关系,分析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之处,加深对仿生概念的理解。 拓展学习内容是鼓励学生调查了解:人们在设计飞机时从鸟类身上获得了哪些发明创造的启示。2.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通过课外阅读、影视媒体等多渠道,对仿生制品与动植物的关系已有浅显的了解,比如机翼与鸟的翅膀有关等。但他们并没有上升到仿生学的高度去认识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关系。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蜂巢采用六边形结构是最少量材料造出空间最大、结构稳定、抗压能力强结构。 科学思维: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意识到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探究实践:能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知道蜂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态度责任:对仿生设计产生探究的兴趣。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 难点: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找一找相似处能找到仿生制品与动植物的相似点能基本能不能蜂巢研究能通过探究知道正六边形结构的优点与应用能基本能不能船的启示能了解船仿生的复杂过程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教师活动1 1. 锯锯藤,是农村常见的一种植物。成熟的锯锯藤,不能轻易接触,否则,身上会留下一道道血丝,阵阵刺痛。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 春秋时代鲁国的鲁班,木匠业的祖师。一次去林中砍树被一株锯锯藤割破手。这件事给他启发,从而发明了锯子。 2. 蜘蛛靠什么捕捉食物让自己生存下来? 教师: 伏羲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渔网,教人们捕鱼。 3. 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活动1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种族延续,茎上长满了细小的刺。 吐丝织网活动意图说明:从故事导入,初步建立仿生制品与动植物形态结构的联系,激发探究兴趣和求职欲望。环节二:找一找相似处教师活动2 1. 在农场、畜牧场、厂区、矿区等地方经常会见到铁丝网。它和植物荆棘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 苍耳的果实和尼龙搭扣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教师: 尼龙搭扣是一位瑞士发明家乔治发明的。有一次,他带着狗去树林里散步回来,忽然发现狗的身上和他的裤子上都粘满了苍耳,他用放大镜一看,才发现了苍耳身上带有一些小刺,这些小刺粘在有毛的裤子上,就会牢牢得粘住,任你怎么都甩不掉,除非用手拨掉。乔治就利用苍耳的原理,发明了尼龙搭扣。 4. 降落伞的设计与蒲公英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相似? 教师: 降落伞的发明灵感来源于蒲公英的种子。蒲公英种子的顶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茸毛,这些茸毛能够帮助种子传播,扩大蒲公英的分布范围。当蒲公英种子飞行时,它的柔软绒毛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降落伞,可以在微风中携带。科学家发现了蒲公英随风飘扬的特性,并反复研究、实践,最终发明出了降落伞 5. 塑料吸盘碗状,具有吸附功能。它跟八爪鱼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相似? 教师: 八爪鱼的吸盘圆形,中间凹陷。吸附时凹处形成真空,外受空气压力,借以附物体,不易脱落。 6. 铁丝网、尼龙搭扣、吸盘、降落伞,这些产品的设计都受到动植物的启示。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设计是受了动植物的启示?学生活动3 带刺 苍耳的果实长有钩刺,尼龙搭扣有弯钩,都具有很强的附着力。 蒲公英带冠毛的种子在空中飘扬很像降落伞 吸盘 回答交流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找物品设计与动植物形态结构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是人们受动植物形态结构的启示设计出来的。环节三: 蜂巢研究教师活动3 一、 蜂窝猜想 1. 蜂窝有什么特点? 2. 阅读教材资料,蜂窝的这种设计有什么妙处? 教师: 这就是公元4 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的“蜂窝猜想”。 二、研究蜂巢形状的奥秘 1. 分别用各种正多边形平铺一个面,结果会怎么样? 教师:密铺能节省空间。 2. 假设蜜蜂用下面3种面积相等的图形建蜂巢,计算每种图形的内切圆直径和蜂巢壁的总长度,并进行排序。 3. 引导学生交流: (1)通过计算排序,我们有什么发现? (2)正六边形蜂巢的巢口最大,所用的材料(蜂巢壁的总长度)最小,说明什么问题? (3)在公园、小区、校园等地方的甬道是用正六边形的彩砖铺设而成,猜一猜这是为什么? 追问:它们的承受力怎么样? 4. 引导学生做实验 (1)讲解实验步骤 ①将3 张A4 纸分别折成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 ②轻轻地将科学书放到纸筒上(书的中心要对准纸筒中心),逐渐增加科学书的数量,直到纸筒承受不住为止。 ③将实验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 (2)通过实验我们有什么发现? 三、组织学生研讨总结 1. 假如你是蜜蜂,你会选择哪种形状建蜂巢?为什么? 2. 你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蜂巢结构?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学生活动3 观察教材图片回答:正六边形,密铺(不留缝隙) 阅读后回答:能用最少量的蜂蜡建成 用已准备好的各种正多边形平铺,发现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密铺的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计算排序,计算结果和结论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相同面积的正多边形中,正六边形周长最短。 说明用正六边形建造蜂巢,不仅可以建造宽敞的巢穴,还能节省材料。 不仅能密铺,不留缝隙,还能节省材料。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正六棱柱承受力最大 正六边形。承受力强,构造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足球网、蜂窝煤、纸盒箱、天花板等,这种设计妙处:排列没有缝隙,有效空间最大,所用材料少,承受力强。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三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能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知道蜂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环节四:鱼的启示教师活动4 人们在造船时,从鱼的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观察图片,找找它们的对应关系。 教师: 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 —— 仿生学。 学生活动4 鱼的骨架——船的龙骨:提供支撑 胸鳍和腹鳍——船桨:提供前进动力 背鳍、臀鳍和尾鳍——船舵:控制方向 鱼鳔——蓄水舱:上浮下沉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察和交流,找出鱼和船各部分存在的对应关系,分析它们在 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之处,加深对仿生概念的理解。7.板书设计 生物的启示 身边的仿生:铁丝网、尼龙搭扣、降落伞、吸盘、潜水艇…… 蜂巢结构:正六边形(省料、省空间、抗压)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1.潜水艇能在海洋中上浮下沉,其仿生学原理是( ) A.昆虫的翅 B.鸟的气囊 C.鱼的鳔 2.科学家从生物形态受到启发而发明很多物品,我们乘坐的飞机是从( )的形态得到的启示。 A.蝴蝶 B.蜻蜓 C.甲虫 3.降落伞是根据( )的种子下落飘舞时受到启示设计建造的。 A.苍耳 B.蒲公英 C.捕蝇草 4. (如图)泡沫箱具有轻变、抗压能力强、易成型、价格低廉等优点。它的结构是仿照( )做的。 A. 蛋壳 B.蜂巢 C.章鱼 5.下列关于仿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些仿生产品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B.仿生产品通常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或功能 C.任何一种生物都适合制作仿生产品 6.蜂巢结构的主要优点是( ) A.节省材料,形状漂亮 B.节省材料,承受力大 C.节省材料,容易操作 7. 将与动植物形态结构相似的物品连接起来。 八爪鱼 尼龙搭扣 苍耳 铁丝网 蒲公英 塑料吸盘 蔷薇花刺 降落伞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C 6.B 7. 八爪鱼 尼龙搭扣 苍耳 铁丝网 蒲公英 塑料吸盘 蔷薇花刺 降落伞 作业布置: 查资料,了解人类从鸟的身上获得了哪些发明创造的启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2.5《生物的启示》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二单元《仿生》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