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 学年第一学期奉化区高二地理学科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蔬菜大棚是一种框架覆膜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蔬菜生长的需要对自然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可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左图为蔬菜大棚示意图,右图示意地气系统的热量传递。完成第 1题。1.夏季伏旱季节,我国南方的菜农一般只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A.削弱①以减少蔬菜水分蒸腾 B.减少④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加⑤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增强④以提高白天气温北京时间 2024年 5月 7日 11时 21分,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在中国山西太原(112°E,38°N)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完成 2、3题。2.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时,与宁波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范围介于( )A.0—1/4 B.1/4—1/2 C.1/2—3/4 D.3/4—13.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当天,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非洲热带草原斑马正在成群往南迁徙 B.巴西利亚(约 16°S)日落西北方位C.山西太原正午太阳高度可达 75° D.悉尼建筑物正午影长为一年中最长地处中亚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被称为石球谷。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以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完成 4、5题。4.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A.海浪作用强 B.风化作用强 C.冰川作用强 D.流水作用强5.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影响 ②其他物质围绕核层凝聚③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④岩浆在冷却过程中⑤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核A.③→①→④→⑤ B.③→⑤→②→①C.④→①→⑤→③ D.②→③→⑤→①马更些河是加拿大第一长河,流域附近植被覆盖率高。下图是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 6、7题。6.导致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 ②大气环流③洋流 ④太阳辐射A.②③ B.③④C.①④ D.①②7.下列关于马更些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结冰期长 ②有凌汛现象 ③含沙量大 ④总体由东南流向西北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岛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该岛火山喷发活跃。完成 8、9题。8.P岛多火山、多地热资源是由于其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和大西洋板块生长边界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生长边界9.造成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地形、海陆分布 B.盛行风、地形 C.洋流、地形 D.洋流、太阳辐射冰碛垄为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垄岗状地貌,是古冰川前缘曾在此停留的痕迹 波堆藏布江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南坡,主河谷有古冰川活动遗迹 末次冰盛期,古冰川前缘移动到林琼村段河谷附近 进入冰消期后,冰碛垄堵塞河谷,林琼村段河谷曾形成古湖 下图示意林琼村段河谷现代地貌分布。完成 10、11题 10.M1 M2 M3 冰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M3 M2 M1 B.M1 M3 M2 C.M3 M1 M2 D.M1 M2 M311.林琼村古湖形成对湖泊上下游河段流水侵蚀强度变化的影响是( )A.上游侵蚀减弱,下游侵蚀增强 B.上游侵蚀增强,下游侵蚀减弱C.上游侵蚀减弱,下游侵蚀减弱 D.上游侵蚀增强,下游侵蚀增强位于滇藏交界处的碧罗雪山分布着大量高山冰碛湖(左图),湖区周边土壤富集,每年10月至次年 5、6 月为雪期。绿绒蒿是当地典型植被(右图),分布于海拔 3400至 4500米的草坡或岩石坡。完成 12、13题。12.绿绒蒿在碧罗雪山湖区分布符合(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3.结合材料,推测绿绒蒿的生长习性( )①生命周期短 ②抗寒性好 ③生长缓慢 ④耐盐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斯宾塞湾位于澳大利亚南部,海区较封闭,表层海水盐度和运动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下图是澳大利亚斯宾塞湾示意图。完成 14、15题 14.斯宾塞湾表层海水盐度季节性差异主要取决于( )A.海陆轮廓 B.水温高低C.降水差异 D.洋流性质15.斯宾塞湾表层海水运动方向是( )库车坳陷东段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和南天山造山带南缘,发育多条只在内部断裂而未出露地表的隐伏断层,其中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下图示意库车坳陷东段局部出露地层分布状况(地层 a~e由新到老),其中南天山造山带南侧地势起伏较小。完成 16、17题。16.从地质构造看,南天山南侧( )A.以冲积扇平原为主B.隐伏断层晚于地层 eC.遭受东西方向挤压力D.形成东西走向向斜17.图示地区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①形成隐伏断层是断裂发生部位较浅 ②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发展石油开采业是乙地③形成隐伏断层是断裂后继续接受沉积 ④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绿洲种植业是丁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南迦巴瓦峰海拔 7782米,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托木尔峰海拔 7435米,位于天山山脉的西端,两山都发育有比较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下图为“南迦巴瓦峰与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 18、19题。18.甲、乙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季雨林带 温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 温带草甸带 D.热带季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19.和南迦巴瓦峰相比,托木尔峰( )A.山地垂直带更丰富 B.山地垂直带谱的坡向差异大C.高山冰雪带下限高 D.山地垂直带谱中缺失森林带电子黑板屏幕反射太阳光线会对视力造成危害,可通过拉上窗帘解决。某日,宁波某教室 C6座位同学在接近日落时受电子黑板反射阳光影响。几天后,C5位置同学受到接近日落时反射阳光影响(如图)。完成 20、21题。20.该日最可能是( )A.11月 20日 B.1月 20日C.7月 20日 D.5月 20日21.1月 6日上午 9时,为避免太阳光影响学生上课,最需关闭的窗帘是( )A.①窗帘 B.②窗帘C.③窗帘 D.④窗帘2007年 8月—2008年 6月发生拉尼娜事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同期升高。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科研人员选取2006年 7月和 2008年 7月(休渔期间)北部湾鱼类生物量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绘制北部湾优势鱼类生物量的分布图(下图)。完成 22、23题。22.2007年 8月—2008年 6月,北部湾东北部的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东北季风增强 B.西南季风减弱C.海水水温升高 D.鱼类产卵期提前23.此次拉尼娜事件发生期间,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 )A.东西部水温的差异减小 B.中东部气流上升,降水增多C.秘鲁寒流减弱,渔场减产 D.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2020年 11月 29日凌晨,A市(栖霞气象站)出现降雪。下图为 28—29日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完成 24、25题。24.28日 14时到 29日 14时,A市( )A.气温持续降低 B.风向由偏南风转偏北风C.气压不断升高 D.出现持续降水现象25. 29日 2时和 29日 14时 A市出现了两次降雪天气,有关这两次降雪天气叙述正确的是( )A.两次降雪的形成机制基本一致B.29日 14时比 2时风速更大C.29日 2时暖空气抬升形成降雪D.29日 14时受高压影响形成降雪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 1000km 的赤道附近,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材料二 圣克鲁斯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气候独特。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 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东南坡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材料三 左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右图为该岛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图。(1)推测圣克鲁斯岛形成的主要过程。(4分)(2)与该岛低地相比,说出该岛高地的降水特征。(4分)(3)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凉季圣克鲁斯岛东南坡高地出现云雾的原因。(4分)(4)根据我国专家学者的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东南沿海台风发生次数 (填“增多”或“减少”);②北方夏季易发生 (填“高温、干旱”或“低温、洪涝”);③冬季比正常年份 (填“温暖”或“寒冷”)。(3分)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盆地内,藻类丰富,湖底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高达到 1.22%~1.73%。该湖区在冬季和春季西风盛行,东部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的风沙堆积地貌—沙岛,沙岛的沙源主要来自青海湖湖盆和青海湖以西的柴达木盆地区域。2008年以来,沙地引进大量人工固沙植物,樟子松是该地率先引进的固沙乔木。调查发现,樟子松引进后,白天从湖面吹向沙岛的风速也有变化。材料二 下图为青海湖流域局部示意图。(1)分析青海湖湖底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原因。(4分)(2)试推断固沙植物引进后,白天沙岛风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推测青海湖未来面积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5分)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材料一 2024年 5月,正是东北春播时节,免耕播种机轰鸣作响,广袤的黑土地上生机无限。截至 5月中旬,吉林省已完成玉米播种面积的 99.24%;水稻秧苗长势良好,1200多万亩水田插秧将全面启动。材料二 “梨树模式”是吉林省梨树县成功探索出的一种新型保护性耕作模式,其核心是秸秆覆盖返田地,通过免耕播种机具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压实土壤)等工序。材料三 上图为梨树县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为免耕播种机具一次作业过程图。(1)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大米口感好、品质优的原因。(6分)(2)指出东北地区春播时节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4分)(3)与传统撒药模式相比,简述梨树县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优势。(4分)(4)分析梨树县使用免耕播种机具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2024 学年第一学期奉化区高二地理学科期末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B B D A D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A C A B C D B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C A D C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26.【答案】(1)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2 分)海底多火山活动,熔岩不断堆积,最终露出海面成为岛屿。(2分)(2)高地年降水量大于低地;高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高地雨季长;出现两个峰值(或 2 月和 7-8 月降水较多)。(各 1 分)(3)东南部海域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凉季(6-12 月),受东南信风影响;携带受寒流冷却的空气,遇到地形抬升,水汽凝结成雾;与上部较暖湿空气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云雾不易扩散。(各 1 分)(4)减少 高温、干旱 温暖 (各 1 分)27.【答案】(1)入湖河流携带的陆地动植物残体多;湖中的菌藻类较丰富,生物残体较多;水淹环境缺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各 1 分)(2)变化:减慢;(2 分)白天,固沙植物遮挡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沙岛地面升温慢;(1 分)湖泊和沙岛近地面气温差减小,(1分)气压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1 分)湖风风速减慢;植被覆盖率提高,摩擦力增大,削减风速。(1 分)(3)变化趋势:面积增大,(1分)理由: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水量增大,湖泊水源补给量大;(2分)降水量异常偏多,增加了湖泊的补给量。(2 分)或面积减少,(1分)理由:气候变暖,青海湖蒸发量增加;(2 分)冰川退缩,冰川可融化量减少,青海湖水源补给量减少。(2 分)28.【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1 分)水稻生长周期长,(1分)养分积累时间长;纬度高,夏季昼长,光照时间长,(1分)昼夜温差大(1 分)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1分)冬季寒冷漫长,(1 分)害虫不易越冬,病虫害少。(1 分)(说明:因果分别给 1 分,7 选 6)(2)干旱,(1分)原因: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降水少;(1分)低温或冻害;(1 分)原因:冬末春初,冷空气活动(寒潮)频繁,形成低温冻害。(1 分)(3)无人机喷洒农药作业面积大,效率高;(1分)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工成本;(1分)定位精准,减少重复喷洒,可以节约农药成本;(1分)增加施药的精准性,避免不必要的喷洒,减少环境污染。(1分)(4)减少劳动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 分)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2 分)减少土壤破坏,减轻黑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