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收官检测卷(三)(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收官检测卷(三)(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收官检测卷(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日本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下图示意该公司发展历程。据此完成1~3小题。
1.埃及某农业园向该公司发出订单,主要是为了( )
A.提升农业效益 B.改善农村环境 C.降低化肥成本 D.保障农户收入
2.该公司在中国成立发动机生产工厂,主要考虑中国( )
①研发水平较高
②资金储备雄厚
③制造业实力强大
④协作条件较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该公司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 )
A.提高产品质量 B.拓展产品与市场领域
C.控制生产成本 D.节约原料与技术升级
交通区位优势是交通优势与区位优势的结合,可以通过交通路网密度、交通枢纽影响度、城市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来评价,其中交通路网密度可以体现城市对内的交通便利性,交通枢纽影响度可以体现城市对外的通达程度,城市区位优势度能够体现一个城市至国内国际枢纽城市的通达能力。下图示意我国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区位优势指标。据此完成4~6小题。
4.图中城市公路通达性最好的是(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深圳市 D.重庆市
5.乌鲁木齐各项指标均较低,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小 B.运输需求少 C.地理位置偏僻 D.运输方式单一
6.为提高武汉市交通枢纽影响度,需要重点提升的有( )
①管道网
②航空枢纽
③铁路枢纽
④地铁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7~8小题。
7.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
A.深刻的环境危机 B.生活贫困
C.人均耕地资源少 D.人口素质过低
8.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 )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研究表明,人类开垦会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下图示意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完成9~10小题。
9.图中的四种地被包括裸地、芦苇、旱柳林、玉米田,推测其对应序号依次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10.关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以下说法的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不同使其表层有机碳含量远大于深层
B.受淋溶作用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大
C.地表植被是影响表层与深层有机碳的关键因素
D.随深度增加,微生物活性升高有机碳差异小
2022年3月28日,中国邮政公布《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的表现内容和图稿,广西桂林喀斯特和广西环江喀斯特有幸入选。桂林喀斯特邮票(图a)展现的是漓江阳朔兴坪段银刀湾一带的景色;环江喀斯特邮票(图b)展现的是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锥形喀斯特森林地貌。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桂林漓江阳朔兴坪段镰刀湾一带(图a)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12.环江喀斯特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区现存连片面积最大、完好性保存最佳、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展现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演化过程。环江喀斯特今后的演化方向为( )
A.溶沟—峰林—洼地 B.峰林—孤峰—残丘
C.溶沟—峰林—孤峰 D.洼地—峰林—孤峰
抽水蓄能电站被称为“超级充电宝”。2024年9月,江苏句容日调节抽水蓄能电站一号机组完成试运行,顺利实现投产发电。预计2025年全部机组投运,实现“水往高处走,电从空中送”。下图为“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景观图和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抽水蓄能电站被称为“超级充电宝”的原因是( )
A.可直接把风、光转化成电能 B.用电高峰时,可补充输电量
C.用电低谷时,下水库可蓄能 D.不间断蓄能,稳定电力供应
14.推测该电站“水往高处走,电从空中送”的时间段是( )
A.夏季抽水冬季泄水 B.冬季抽水夏季泄水
C.白天抽水夜晚泄水 D.夜晚抽水白天泄水
因受地物影响,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存在差异。家住某城市(118°E,30°N)的王先生为减少汽车夏季暴晒的时间,会在小区内选择合适的停车位。下图为王先生小区地上停车位简图。据此完成15~16小题。
15.王先生在夏季12:00~14:00选择停车位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楼房日影年内最短时,北京时间约为( )
A.6月22日11:52 B.6月22日12:08
C.12月22日11:52 D.12月22日12:08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宋代临安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的适应关系。该城南北临山,东面沿江,西面临湖,河流穿城而过,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智慧。图为宋代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
(1)宋代临安城的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分析这样布局的好处。(6分)
(2)古代都城的建设一般都采用方正规则、左右对称的空间形态,而宋代临安城的布局则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简析形成这种城市形态的原因。(8分)
(3)临安城在充分适应城内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南宫北市”的空间布局,分析宫城选址的区位优势。(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沼泽广布,沼泽区域有大量泥炭存在,泥炭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能力强,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碳储库。在被水覆盖的沼泽区域,植被碳更容易被固定下来,但当泥炭逐渐干涸时,其储存的碳会被大量释放。近年来刚果盆地的泥炭正在逐渐由碳汇向碳源(指向大气释放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转变。下图示意刚果盆地地理位置。
(1)试解释刚果盆地泥炭碳汇能力强的原因。(6分)
(2)推测近年来刚果盆地泥炭由碳汇向碳源转变的原因。(6分)
(3)从保护泥炭资源角度,请你为刚果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型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下图)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1)分析柴达木盆地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和气候条件。(7分)
(2)简述鸭湖地区雅丹地貌演化为水上雅丹的过程。(6分)
(3)推测水体的作用对水上雅丹景观消失的影响。(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埃及某农业园向该公司发出农业园灌溉系统订单,从事沙漠绿化工作,可知主要是为了减少水资源消耗,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环境、降低化肥成本、保障农户收入也能实现,但是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答案:D
解析:该公司在中国成立发动机生产工厂,主要考虑中国制造业实力强大、协作条件较好,③④正确;研发水平较高和资金储备雄厚不符合我国的国情,①②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1953年该公司进军建筑设备行业,1972年全面进军美国农用拖拉机市场,1980年接到埃及某农业园灌溉系统订单,从事沙漠绿化工作;从这些资料分析可以得出该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致力于研发新产品和拓展国际市场,B正确。提高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节约原料与技术升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AC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深圳市交通路网密度最大,说明其公路交通网络发展成熟,道路布局合理,公路通达性最好,C正确;北京、上海、重庆的公路网密度都较小,公路通达性较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边远,与国内主体经济圈的联系相对不紧密,是造成乌鲁木齐各项指标均较低的主要原因。同时,人口密度小,城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实力较弱,运输需求少,运输方式单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是形成乌鲁木齐各项指标均较低的次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提高武汉市交通枢纽影响度,可以通过提升铁路的骨干作用和民航的货运能力来提高交通枢纽影响度,D正确;管道网和地铁网能提升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对外交通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7.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说明资源短缺问题。
8.答案:B
解析: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将部分条件适宜的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陡坡垦殖会造成水土流失。综上所述,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其所处环境息息相关。题干中所述自然状态的裸地地表植被稀少,微生物和腐殖质少,对应序号①,芦苇所处环境较为湿润,属于湿地,微生物、腐殖质在4中地被中最多,对应序号④;旱柳根系发达,抗风固沙能力强,可以提高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而玉米种植的土地,作为耕作土壤,会加快土壤中有机碳的消耗,因而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故曲线③对应旱柳树地,曲线②对应玉米地。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成土母质影响的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腐殖质相关,A错误;受淋溶作用影响,表层土壤受淋溶作用大,有机碳含量差异大,B错误;地表植被性质、多少会影响微生物及腐殖质生成,因此是影响表层与深层有机碳的关键因素,C正确;随深度增加,微生物活性降低,有机碳差异小,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由于桂林漓江阳朔兴坪段镰刀湾一带多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侵蚀(溶蚀)下,形成第一湾,C正确。与海浪侵蚀、冰川侵蚀以及风力侵蚀等无关。故选C。
12.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环江喀斯特目前处于峰丛阶段,由于石灰岩容易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被侵蚀明显,随着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峰丛被溶蚀成为峰林,随着溶蚀作用的持续,形成孤峰,最终演化为残丘或侵蚀平原,所以演化方向为峰林—孤峰—残丘,B正确。溶沟和洼地的演化在图示峰丛之前,ACD错。故选B。
13.答案:B
解析:从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电站将水从低处水库抽到高处水库,提高水的势能,增加下流速度,从而实现发电,将水转化成电,与风、光无关,A错误;在用电低谷时,将部分电能把水抽到上水库蓄能,在用电量高峰时期,放水发电,补充输电量,从而调节不同时期的电力供应,B正确,C错误;抽水蓄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才蓄能,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根据上题,该水电站在用电低谷时,抽水蓄能,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夜晚用电量少,多余的电将水抽到上水库蓄能,白天用电量大,放水发电,D正确,C错误;该电站蓄能发电与季节变化无关,AB错误;故选D。
15.答案:C
解析:由于题中某城市(118°E,30°N)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近,根据所学知识,夏季12:00-14:00太阳由南向西南方向运动,丙车位首先位于楼房的阴影区,因此王先生选择丙停车位合理,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一年内当地地方时为夏至日12:00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该地((118°E)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120°E)为6月22日12:08,故排除ACD,选B。
17.答案:(1)周围山、湖、江作为天然防卫屏障,减少了城市防御设施建设;河流穿城而过,供水和排水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交通便利等。(6分)
(2)临安城的发展适应周边环境,城市西侧受到西湖限制;东侧受到钱塘江限制;南部又有山地(凤凰山)分布;北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南部山地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任答4点,得8分)
(3)南部山地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良好,居住条件优越;地势高,通风条件好等。(4分)
解析:(1)古代的战争较多,周围山、湖、江作为天然防卫屏障可以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河流穿城而过,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排水的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河流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从而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而且依山和靠河修建,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节省建设成本。
(2)读图可知,临安城的发展应该适应周边环境,城市的西侧为西湖,东侧为钱塘江;南部又分布有凤凰山,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而北部、东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所以城市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
(3)“南宫北市”是指南部为宫城(居住区)、北部为商品交易市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冷湿,水网密集。南部地势较高处生态环境较好,居住条件较优越,通风条件好等。
18.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可以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碳,将碳转化为植被体;沼泽区域多水城覆盖,枯死的植被在水下难以被分解,碳因此被固定在沼泽的泥炭当中,碳汇能力强。(6分)
(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沼泽干涸;农业开发,人为排干沼泽形成耕地;矿产开采和工业建设,造成雨林植被的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异常,降水减少等。(任答3点,得6分)
(3)开发与保护共存,适度开发太阳能与水能资源,代替油气资源;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单产;完善与健全全球碳交易,通过国际碳交易获取生态经济协助;鼓励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有机碳的固定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刚果盆地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可以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碳,将碳转化为植被体;材料显示在被水覆盖的沼泽区域,植被碳更容易被固定下来,刚果盆地沼泽区域多水城覆盖,枯死的植被在水下难以被分解,碳因此被固定在沼泽的泥炭当中,碳汇能力强。
(2)泥炭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指向大气释放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沼泽干涸;农业开发,人为排干沼泽形成耕地,大量泥炭中的碳被释放出来;矿产开采和工业建设,造成雨林植被的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异常,降水减少等导致碳汇能力减弱,泥炭由碳汇向碳源转变。
(3)近年来刚果盆地泥炭由碳汇向碳源转变说明当下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在不断破坏,泥炭大量释放,为保持刚果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采用开发与保护共存,适度开发太阳能与水能资源,代替油气资源;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单产,减少资源消耗:鼓励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减少对雨林的破坏;完善与健全全球碳交易,通过国际碳交易获取生态经济协助,获取国际援助。
19.答案:(1)物质条件: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1分)
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6分)
(2)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王雅丹,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6分)
(3)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型地貌。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据此分析,柴达木盆地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
(2)“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鸭湖地区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水量增加,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
(3)“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部分景观消失;该地温差大,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加剧景观破坏;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