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生物学高考总复习寒假自测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通过胞吞运载分子需要运载分子与特定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网格蛋白聚集在有被小窝侧形成有被小泡,将物质运往不同方向。COPI小泡负责高尔基体向内质网的运输,COPⅡ小泡负责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运输,网格蛋白小泡负责高尔基体到其他膜泡、细胞膜到膜泡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有被小泡可能共同参与胰蛋白酶和抗体的加工运输B.COPI小泡可能会将错误加工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重加工C.COPII小泡中的蛋白质直接进入溶酶体后成为水解酶D.细胞胞吞的物质可通过网格蛋白小泡被溶酶体识别和降解2.细胞凋亡常见途径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通透性改变→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失偶联→ATP合成大量减少→激活Caspase3→细胞凋亡;内质网积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激活Caspase12→激活Caspase3→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与线粒体内膜的功能密切相关B.内质网应激反应致使转移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减少C.Caspase3的抑制剂可作为细胞凋亡的抑制剂D.两种细胞器激活Caspase3与基因的作用无关3.添加油菜素内酯(BL)可使拟南芥的胚轴和花梗显著伸长。突变体det2和bril矮化、育性降低均与BL有关。外施BL处理后,仅有det2恢复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L可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B.突变体花粉管生长受抑制,育性降低C.BL可能通过影响突变体det2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分化D.突变体bril的BL受体合成缺陷,因此对BL不敏感4.在DNA子链延伸过程中若插入双脱氧核苷酸(如图1的*C),虽然能正常连接,但DNA3'-C端会变为-H,进而导致DNA不能继续延伸。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用不同放射性元素标记四种碱基的双脱氧核苷酸,扩增后可得到长度不同的DNA链,经电泳后检测放射性,可用于DNA的测序。某DNA链经合成后测序结果如图2所示,则该DNA模板链的序列为( )A.5'-TCGAAGTCAG-3' B.5'-GACTGAAGCT-3'C.5'-CTGACTTCGA-3' D.5'-AGCTTCAGTC-3'5.叮呢类能插入DNA分子的碱基对之间,导致性原细胞交叉互换时出现不对等交换,产生变异DNA0某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受到吖啶类的影响产生突变,则该细胞分裂两次后,含突变DNA的细胞在子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是( )A.100% B.75% C.50% D.25%6.如图是离体神经纤维在不同浓度溶液中受到刺激产生的膜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时K+通过K+载体外流形成静息电位B.不同强度刺激所激活的离子通道数量相同C.图中几种曲线中形成曲线4时内流的Na+量最多D.形成曲线1、2、3的过程中没有发生Na+内流7.水稻含有24条染色体。研究人员发现一种asmd突变体不育水稻,比较野生型水稻与asmd突变体减数分裂相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osmd突变体减数分裂I形成四分体异常B.osmd突变体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Cosmd突变体减数分裂I异常,减数分裂Ⅱ正常D.osmd突变体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增多、活力降低8.在原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础上,下列实验操作不能增强实验观察、反应或提取效果的是( )A.提取光台色素时增大菠菜叶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例B.对DNA片段进行扩增时,降低PCR循环程序的复性温度C.葡萄酒添加优良醋酸菌后连续通入空气进行醋酸发酵D.移动装片从多个视野找出分裂期的分生区细胞9.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PD-1结合可抑制T细胞杀伤该细胞。研究人员检测年轻小鼠与衰老小鼠表达PD-L1的衰老细胞比例,结果如图1所示。在PD-L1蛋白含量低的衰老细胞中分别加入蛋白酶抑制剂E或B后,检测PD-L1的含量及PD-L1+衰老细胞群(表达PD-L1蛋白的衰老细胞)比例,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PD-L1表达量低的细胞容易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B.衰老细胞增加PD-L1的含量,可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C.衰老细胞PD-L1基因的表达量升高使PD-L1含量升高D.PD-1抗体或PD-L1抗体对治疗衰老疾病具有研究价值10.睡眠、应激、血糖降低和激素变化等因素可促进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GH作用于肝和其他组织可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T)的分泌,IGF-1能调节细胞代谢,促进生长,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脂肪,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幼儿保持充足睡眠有利于生长,青春期GH分泌量增多B.甲状腺激素、GH和IGF-1相互作用,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C.下丘脑通过GHRH和GHRIH协同促进GH和IGF-1分泌D.GH和IGF-1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反馈调节降低GH的分泌11.固体培养基含有碳酸钙时显色不透明,碳酸钙可被乳酸溶解。某同学从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产乳酸菌株,检测5株目的菌株培养后的溶钙圈直径和培养液的乳酸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用于筛选不同乳酸菌菌株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菌种,测量菌落周围的透明圈直径C.溶钙圈的直径越大,乳酸菌的生长速率和发酵速率越快D.菌株3应用于泡菜发酵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发酵效果12.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血液癌症,由B细胞突变而无法爰育成熟所致。未成熟的B细胞表达CD20,而其他正常的细胞不表达CD20。科学家针对CD2。研制利妥苷单抗用于消灭该类肿瘤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小鼠体内导入CD20基因并从脾脏分离B淋巴细胞B.配制特定培养基筛选分泌抗CD20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体外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裂解细胞分离单克隆抗体D.利妥昔单抗与变异的B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该类细胞死亡13.阿利氏规律认为群聚有利于种群的最适增长和存活,过疏(或缺乏聚群)和过密都会限制个体的存活力,具体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因素对种群个体存活力的影响与密度无关B.原始合作的种内关系可使种群密度和个体存活力同步增大C.在一定范围内,种群密度增大有利于群体抵御捕食者或气候变化而提高存活力D.群体存活力提高可能抵消群聚个体间的竞争,使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14.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探究细胞呼吸时,某同学将酵母菌(甲)、酵母菌细胞质基质提取液(乙)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等量氧气,一段时间后检测葡萄糖和CO2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甲试管的葡萄糖全部转化为CO2和H2OB.两支试管的葡萄糖消耗速率相同,反应释放的能量相等C.反应至M时刻,乙试管溶液用酸性重铬酸钾可检测到灰绿色D.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则甲使溶液变黄色速度快15.研究人员用穗粒数增多的纯合突变体水稻与纯合普通型水稻杂交,F1全为普通型,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突变体性状的植株与普通型性状的植株的数量分别为108株、326株。研究人员进一步用SSR技术检测F2部分植株的序列,推测穗粒数增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注: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相同。普通型和突变体分别为亲本,1~8号是被检测的植株,其中1、3、5、7号植株为突变体性状;2、4、6、8号植株为普通型性状。A.穗粒数增多与普通型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待测基因与SSR连锁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C.控制穗粒数增多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D.F2待测的普通型性状植株中,部分植株为杂合子16.WRKY34基因表达的WRKY34与CBFs基因上游序列结合并抑制后者表达CBF1,WRKY34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染色质重塑可抑制WRKY34基因的表达,CBF1可与WRKY34或CBFs的上游序列结合,如图所示。栽培番茄对寒冷敏感与CBFs基因表达的CBF1含量少密切相关,而野生型多毛番茄的染色质重塑程度高、抗寒能力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染色质重塑程度增高抑制基因表达的现象可能可以遗传给子代B.栽培番茄的CBF1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增强CBFs基因的表达C.野生型番茄的WRKY34蛋白含量较栽培番茄的少D.野生型多毛番茄的CBFI含量增加可解除WRKY34的抑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8分)某些植物的生殖活动会减少木质部能源物质的投入而增加对果实营养输送。红松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作物,在大年大量结实,在小年很少结实或不结实,具有很强的结实周期性。为探究红松应对生殖的策略是否与其针叶的光合特性有关,某同学在相同区域选取结实与不结实的红松进行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6~7月,结实红松的总光合速率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与不结实红松相比,结实红松7月和8月_____,表明结实红松的总光合速率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比叶面积是植物叶片单面面积与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对资源的获取、光合性能和光合产物的分配效率。结实红松的比叶面积高于不结实红松,有利于结实红松的针叶_____提高光反应速率。从植物的生殖策略考虑,该比值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3)枝条韧皮部主要负责光合产物和其他有机物的运输。带球果和不带球果的枝条分别称为生殖母枝和营养枝。为探究红松生殖母枝本身生产和贮存的光合产物能否满足雌球果发育的需求,某同学采用环剥枝条韧皮部的方式进行探究,则环剥枝条是_____(填“生殖母枝”或“营养枝”)。环剥处上方的新生枝条死亡、雌球果败育,对于该现象的解释是_____。18.(10分)蛋用鹌鹑的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和Y/y有关。其中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B对b为显性;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Y对y为显性。研究人员在鹌鹑育种过程中发现黑羽的突变体,该突变体雏鹌鹑的绒羽介于普通栗羽和黑羽之间,称为不完全黑羽。为探明该类羽色的遗传机制,研究人员选择纯合的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相互交配,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F1羽色类型和数量/只 F2羽色类型和数量/只栗羽 不完全黑羽 黑羽 栗羽 不完全黑羽 黑羽♂ ♀ ♂ ♀ ♂ ♀ ♂ ♀ ♂ ♀ ♂ ♀黑羽×(♂)栗羽(♀) 0 0 267 258 0 0 89 87 167 172 91 89栗羽×(♂)黑羽(♀) 0 0 248 253 0 0 96 94 175 180 89 92(1)杂交实验结果说明控制黑羽的基因与栗羽基因Y________(填“是”或“不是”)等位基因。(2)若黑羽与栗羽为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Y/y1表示;若两者不是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H/h表示。F2雌性和雄性鹌鹑羽色类型的比例符合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_____,对出现该遗传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3)F1雌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填写的基因包括Y/y、B/b等)。(4)白化基因纯合时会抑制所有色素的合成。选择F1的不完全黑羽雌鹌鹑与杂合的白羽雄鹌鹑杂交,子代雄性出现栗羽、黑羽和不完全黑羽。不考虑发生突变,则雄性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子代雌性出现黄羽的概率为________。19.(12分)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适量蛋白质的饮食结构,使肝脏代谢脂肪酸产生酮体,同时提供能量。研究发现生酮饮食有减肥、促进代谢、改善代谢性疾病等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生酮饮食减少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降低了餐后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提高其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还使脂肪的分解代谢增强,促进脂肪酸转化为糖类,进而在_________(填细胞结构)经过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增加产热。(2)为探究生酮饮食能否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某同学将野生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饮食组(WT+ND)和生酮饮食组(T+KD),两组小鼠在4℃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体温和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生酮饮食使小鼠在低温条件下___________(答出两点),有助于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与对照组小鼠的血糖浓度相比,推测实验组小鼠的_____(填两种激素的名称)分泌量可能更高。(3)PPARα蛋白通过UCP1蛋白的作用增强脂肪的褐变,增加产热。为进一步研究生酮饮食影响代谢的分子机制,某同学检测上述小鼠的PPARα蛋白表达量,发现实验组多种组织的PPARα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此外,该同学还选用PPARα基因敲除小鼠重复(2)中的实验,选择PPARα基因敲除小鼠为材料的目的是________。20.(11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于1956年开始便扎设了1m×1m的麦草方格沙障并种植旱生灌木,进行防风固沙,密度为160株·100m-2。经过长期生态恢复和演变,该区域由沙漠群落逐渐演变为草原化沙漠群落。研究人员选择了不同年限的固沙植被区,对其植被情况和蚂蚁类群组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解腾格里沙漠群落的优势植物类群及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_______(答两种方法)进行调调查统计。(2)黑沙蒿和柠条的根系发达,有利于______,使它们能适应沙丘、山坡及干燥坡地的生境。种植黑沙蒿、柠条等多种沙生植物改善荒漠土壤条件,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原理。(3)蚂蚁通过搬运、取食、消化及排泄有机残体,直接影响了土壤养分的重新分配,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了显著影响。研究人员在不同样方内调查了部分蚂蚁类群数、个体数,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无相关数据)。蚂蚁类群 固沙时间此时的个体数/只5年 8年 34年 57年针毛收获蚁 - 36 233 93中华小家蚁 - 32 2 2掘穴蚁 1157 1628 964 519红林蚁 8 25 - -艾箭蚁- - 146 12 9中华光胸臭蚁 - 10 - -①沙漠植被恢复期间,随着固沙时间的延长,蚂蚁密度呈_______的变化趋势。蚂蚁类群数____,优势类群________。②经过长期固沙后,形成以柠条为主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节肢动物明显增多。从种间关系考虑,固沙57年后,多种蚂蚁的个体数明显减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1.(11分)shRNA表达载体产生的shRNA形成发卡结构,其中单链结构由loop序列区编码后产生环形,而双链结构被剪切成为siRNA,siRNA可与靶基因表达产生的mRNA结合,导致mRNA被降解从而诱导靶基因沉默。利用该技术同时干扰植物甲KatB基因和KatC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设计了shRNA表达载体,KatB和KatC转录模板链部分序列以及shRNA表达载体的结构如图1、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表达载体的RB和LB分别是T-DNA的右边界和左边界,表示终止子的序列是_________。目的基因用限制酶XhoI和SpeI处理后可定向插入6xUAS的下游,原因是两者切割DNA产生的__________不同。(2)HPT表达的酶使细胞对抗生素潮霉素B具有抗性。重组质粒转入受体菌后,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潮霉素B,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3)为达到更高的干扰效率,目的基因①的序列与KatB和KatC基因________(填图1中的区域)的序列一致。图2中①的非转录模板链5'至3'序列与②的_______序列相同,理由是_______。(4)重组质粒对植株M和N进行转化并用DEX诱导目的基因表达,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表示用DEX诱导,“-”表示不用DEX诱导)。植株M和N的表达情况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胰蛋白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再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可能需要三种有被小泡(copI小泡、copⅡ小泡、网格蛋白小泡)共同参与,A叙述正确;COPI小泡负责高尔基体向内质网的运输,可能会将错误加工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重加工,B叙述正确;COPⅡ小泡负责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运输,不能从内质网直接转移至溶酶体,C叙述错误;网格蛋白小泡负责细胞膜到膜泡的运输,细胞胞吞的物质可通过网格蛋白小泡被溶酶体识别和降解,D叙述正确。2.答案:D解析:线粒体内膜是大量合成ATP的场所,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失偶联造成ATP合成大量减少,说明呼吸链和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会转移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内质网积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说明转移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减少,B叙述正确;两种细胞器介导的细胞凋亡均与Caspase3激活有关,说明Caspase3的抑制剂可作为细胞凋亡的抑制剂,C叙述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D叙述错误。3.答案:D解析:BL可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A叙述正确;BL可促进花粉管的生长,拟南芥突变体det2和hril矮化、育性降低均与BL有关,说明突变体花粉管生长受抑制,育性降低,B叙述正确;若BL可通过影响突变体det2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分化,则外施BL处理后, det2可恢复野生性状,C叙述正确;突变体bril对BL不敏感,可能是受体合成缺陷,也可能是BL不能与受体结合,D叙述错误。4.答案:C解析: DNA的合成方向是从5'到3',扩增后,分子量越大的DNA链,序列中插入双脱氧核苷酸的位置越靠后,序列越完整,结合题图2分析可知,该DNA链的序列为5'-TCGAAGTCAG-3',根据碱互补配对原则,其模板链的序列为5'-CTGACTTCGA-3'。故选C。5.答案:C解析: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发生交叉互换,受吖啶类影响时会出现不对等交换,同源染色体上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异常。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后,两个子细胞均异常,每个子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Ⅱ时,产生的子细胞有一半正常,一半异常。所以含突变DNA的细胞在子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是50%,故选C。6.答案:C解析:静息时K+通过K+通道外流形成静息电位,不是K+载体,A错误;题目中未提及刺激强度与内流Na+量之间的关系,无法确认不同强度刺激对激活的离子通道数量的影响,B错误;由题图可知,只有曲线4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膜电位为正的现象,说明内流的Na+量最多,C正确;形成曲线1、2、3的过程中发生了Na+内流,但内流的Na+,量较少,D错误。7.答案:A解析:水稻含有24条染色体,根据题图可知,野生型水稻会形成12个四分体,而同一时期的osmd突变体不能形成12个四分体,说明突变体减数分裂T形成四分体异常,A正确;osmd突变体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可以分离,B错误;osmd突变体在减数分裂Ⅱ末期,部分染色体不能正常进入细胞核内,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少,减数分裂I异常,减数分裂II也异常,C、D错误。8.答案:B解析:适度增大菠菜叶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例,材料较多,可提取到更多的光合色素,A不符合题意;降低PCR循环程序的复性温度会造成引物与模板链错配,增强非特异性扩增,不利于特异性扩增DNA片段,B符合题意;葡萄酒添加优良醋酸菌菌种后,连续通入空气进行醋酸发酵,可以提高醋酸的产量,C不符合题意;从多个视野观察可找到更多的细胞,移动装片可我出更多分裂期的分生区细胞并计数,增强实验观察的效果,D不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PD-1结合可抑制T细胞杀伤该细胞,即PD-L1表达量低的细胞容易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A分析正确;根据题图1可知,衰老小鼠体内表达PD-L1的衰老细胞比例比年轻小鼠高,说明衰老细胞增加PD-L1的含量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增加自身数量,使个体衰老,B分析正确;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蛋白酶降解蛋白质,根据题图2和3可知,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后,PD-L1蛋白含量增多,说明PD-L1蛋白没有被降解,由此可以推知衰老细胞PD-L1蛋白降解量减少使PD-L1含量升高,C分析错误;PD-1抗体或PD-L1抗体可以阻断PD-L1与PD-1结合,恢复T细胞的杀伤功能,对治疗衰老疾病具有研究价值,D分析正确。10.答案:C解析:幼儿保持充足睡眠有利于促进GH分泌,促进生长,青春期的GH分泌量增多,A分析正确;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GH和IGF-1也能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根据题图可知,甲状腺激素、GH和IGF-1相互作用,B分析正确;下丘脑通过GHRH促进GH和IGF-1分泌,但GHRIH抑制GH分泌,C分析错误;GH和IGF-1作用于下丘脑,可通过反馈调节降低GH的分泌,D分析正确。11.答案:B解析: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不含特殊的碳源或氮源,不能用于筛选不同乳酸菌菌株,A错误。固体培养基含有碳酸钙时显色不透明,乳酸菌分泌的乳酸可使碳酸钙溶解,导致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菌种,测量菌落周围的透明圈直径,可判断菌株的产乳酸能力,B正确。溶钙圈的直径大说明乳酸菌产乳酸能力强,不能说明其生长速率快,C错误。由题图可知菌株3产乳酸能力强,但应用于泡菜发酵还需要考虑乳酸菌是否耐盐、耐酸等其他因素,D错误。12.答案:D解析: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应向小鼠体内注入CD20蛋白并从脾脏分离B淋巴细胞,A错误;筛选分泌抗CD20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抗体检测,B错误;体外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应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单克隆抗体,C错误;利妥苷单抗可特异性识别CD20,与―异的B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该类细胞死亡;D正确。13.答案:B解析:气温和干早等气候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个体存活力的影响与密度无关,A叙述正确;原始合作属于种间关系,种内互助可使种群密度和个体存活力同步增大,B叙述错误;在一定范围内,种群密度增大有利于群体抵御捕食者或气候变化(如植物密度增大可减少土壤水分丢失而改变局部生境的小气候)而提高存活力,C叙述正确;因为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调节局部生境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作用,所以,虽然随种群密度的增加,个体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会加剧,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使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D叙述正确。14.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甲试管进行有氧呼吸,乙试管进行产物为酒精的无氧呼吸,反应结束后,甲试管的葡萄糖全部转化为CO2和H2O,A叙述正确;由题图可知,两支试管的葡萄糖消耗速率相同,但乙试管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B叙述错误;反应至M时刻,乙试管溶液中含有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可检测到灰绿色,C叙述正确;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甲产生CO2快且量多,使溶液变黄色速度快,D叙述正确。15.答案:C解析:将突变体与纯合普通型水稻杂交,F1全为普通型,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突变体性状的植株与普通型性状的植株的数量分别为108株、326株,性状分离比接近3:1,说明该性状受到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分离定律,且突变体为隐性性状,A分析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检测不同染色体上的SSR用于分析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待测基因与SSR连锁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B分析正确;已知1、3、5、7号植株为突变体性状,用Ⅱ号染色体的SSR进行检测时,1、3、5、7与突变体的检测结果相同,而用I号染色体的SSR进行检测时,1、3、5、7与突变体的检测结果不相同,说明控制穗粒数增多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C分析错误;2、4、6、8号植株为普通型性状,亲本普通型为纯合子,用Ⅱ号染色体的SSR进行检测时,4、6、8号植株的检测结果与亲本普通型的不同,说明这些植株为杂合子,D分析正确。16.答案:B解析:WRKY34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染色质重塑程度增高,对WRKY34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这种现象可能可以遗传给子代,A分析合理;栽培番茄的CBF1含量少,而且WRKY34含量多,WRKY34与CBF1结合后,CBF1便不能有效促进CBFs基因的表达,因此该过程不是负反馈调节,B分析不合理;WRKY34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染色质重塑可抑制WRKY34基因的表达,野生型多毛番茄的染色质重塑程度高,染色质重塑增强对WRKY34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WRKY34蛋白含量少,C分析合理;野生型多毛番茄的CBF1含量增加,与WRKY34蛋白结合可解除WRKY34蛋白对CBFs基因表达的抑制,D分析合理。17.答案:(1)减小;净光台速率较高、暗呼吸速率较低;增大(2)捕获更多的光能;针叶中的有机物向生殖器官大量输出,使得叶片中有机物含量减少(3)生殖母枝新生枝条和雌球果的生长发育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生殖母枝本身生产和贮存的光合产物不能满足新生枝条和雌球果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从营养枝等其他组织输入营养物质解析:(1)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6~7月,结实红松的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但6月份的暗呼吸速率较大,说明6月份总光合速率较大,7月份总光合速率减小。与不结实红松相比,结实红松7月和8月净光合速率增加量大于暗呼吸速率减小量,表明结实红松的总光合速率增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2)比叶面积是植物叶片单面面积与其干重的比值。结实红松的比叶面积高于不结实红松,有利于结实红松的针叶捕获更多的光能,提高光反应速率。比叶面积增大,说明面积相同的叶片中干重少,即有机物含量少,原因是叶片中有机物向生殖器官大量输出。(3)为探究红松生殖母枝本身生产和贮存的光合产物能否满足雌球果发育的需求,某同学采用环剥枝条韧皮部的方式进行探究,则环剥的枝条应是生殖母枝,以限制其他营养枝中的有机物输入生殖母枝。环剥处上方的新生枝条死亡、雌球果败育,原因是新生枝条和雌球果的生长发育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生殖母枝本身生产和贮存的光合产物不能满足新生枝条和雌球果生长发育的需求,说明雌球果发育需要从营养枝等其他组织输入营养物质。18.答案:(1)不是(2)1:2:1;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F1的基因型为Hh,F2中基因型杂合的个体表现为不完全黑羽,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表现为黑羽或栗羽(3)HhZBYW(4)HhZbYZbY或HhZbYZby或HhbyZby解析:(1)根据正反交子代无差异,可知控制黑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栗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两者不是等位基因。(2)F2雌性和雄性鹌鹑羽色类型的比例符合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出现该遗传现象是因为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F1的基因型为Hh,F2中基因型杂合的个体表现为不完全黑羽,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表现为黑羽或栗羽。(3)由于F1雌性的Z染色体来自亲本雄性个体,亲本纯合栗羽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BYZBY,因此F1雌性的基因型为HhZBYW。(4)已知白化基因纯合时会抑制所有色素的合成,选择F1的不完全黑羽雌鹌鹑(基因型为HhZBYW)与杂合的白羽雄鹌鹑(基因型为_ _Zb-Zb-)杂交,子代雄性出现不完全黑羽(基因型为Hh)和栗羽、黑羽,说明该白羽雄鹌鹑控制黑羽的基因杂合(基因型为HhZb-Zb-)。雄性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HhZbYZbY或HhZbYZbY或HhZbYZbY,与HhZBYW杂交,子代雄性均会出现栗羽、黑羽和不完全黑羽;子代雌性均为白羽,不会出现黄羽(ZByW),因此子代雌性出现黄羽的概率为0。19.答案:(1)胰岛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体温下降较慢且平均体温较高、血糖升高幅度更;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3)验证生酮饮食影响体温代谢是否需要通过PPARα蛋白的作用解析:(1)生酮饮食减少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降低了餐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并提高其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由题图可知,生酮饮食使小鼠在低温条件下体温下降较慢且平均体温较高、血糖升高幅度更高,血糖含量高使有氧呼吸速率较高,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可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3)已知PPARα蛋白通过UCP1蛋白的作用增强脂肪的褐变,增加产热。实验组多种组织的PPARα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若敲除小鼠的PPARα基因,小鼠不能表达PPARα蛋白,重复(2)的实验并检测血糖、平均体温和PPARα蛋白的表达量,可验证牛酮饮食影响体温代谢是否需要通过PPARa的作用。20.答案:(1)记名计算法、样方法(2)植株从土壤中吸水、在沙土中固定;协调和自生(3)①先增加后减少;增多并趋于稳定;不变;②植物根系不能为蚂蚁提供充足的食物;土壤节肢动物迁入捕食蚂蚁(或与蚂蚁竞争资源)解析:(1)为了解腾格里沙漠群落的优势植物类群,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统计。(2)黑沙蒿和柠条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植株从土壤中吸水、在沙土中固定,使它们能适应沙丘、山坡及干燥坡地的生境。种植黑沙蒿、柠条等多种沙生植物改善荒漠土壤条件,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和自生原理。(3)①根据题表和题图可知,沙漠植被恢复期间,随着固沙时间的延长,蚂蚁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蚂蚁类群数增多并趋于稳定,优势类群不变,一直为掘穴蚁。②经过长期固沙后,形成以柠条为主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节肢动物明显增多。植物根系不能为蚂蚁提供充足的食物;土壤节肢动物迁入捕食蚂蚁或者与蚂蚁竞争资源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多种蚂蚁的个体数明显减少。21.答案:(1)NOS;黏性末端(2)杀死杂菌;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菌(或去除质粒丢失的受体菌)(3)B区;转录模板链3'至5';转录后产生的shRNA,其5'端与3'端的碱基互补配对,以形成发卡结构(4)植株N的KatC基因的mRNA不能被完全降解解析:(1)HPT是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其上游具有启动子35S,则下游的NOS表示终止子。目的基因和T-DNA均含有限制酶XhoI和SpeI的切割位点,两种酶切割DNA产生的黏性末端不同,可使目的基因和T-DNA定向连接。(2)HPT表达的潮霉素磷酸转移酶使细胞对抗生素潮霉素B具有抗性。重组质粒转入受体菌后,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潮霉素B的目的是杀死杂菌同时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菌(或去除质粒丢失的受体菌)。(3)该实验的目的是同时干扰植物甲KatB基因和KatC基因的表达,由题图1可知KatB和KatC基因B区的序列差异小,因而目的基因①的序列与KatB基因和KatC基因B区的序列一致,最终可实现shRNA形成siRNA同时与两种靶基因的mRNA结合,降解mRNA.shRNA的首端和末端互补配对,因此,①的非转录模板链5'至3'序列与②的转录模板链3'至5'序列相同,这样转录后产生的shRNA,其5'端与3'端的碱基可互补配对,形成发卡结构。(4)重组质粒对植物甲进行转化并用DEX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分析题图3可知,植株M的KatB基因和KatC基因均没有产生蛋白质,而植株N的KatC基因仍可以产生蛋白质,原因是植株N的KatC基因的mRNA不能被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