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阅读综合实践设计说明第五单元的课文通过景物寄托情思,抒发情感。课文内容从现实景物出发,寄情于景,有利于学生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学习和理解。阅读实践课堂上,应关注景物描写与情感志向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寻找景物与情感志向之间的关联,进而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在深层次解读文章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句子结构,体会不同句式之间表达效果的差异,使学生对景物的描写更加生动。学习目标1.认真观察景物特征,寻找景物特征与精神品质相通之处,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感受语言句式的美感,体会如何运用合理的语言结构写景状物,表达情思。3.体会富有哲理的语言,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并勇敢地表达情感哲思。教学重难点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景状物、将景物与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关联的方法。2.学会合理利用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寄予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讲授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天地大美,一草一木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大自然以独有的方式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和成长的启迪。班级准备以“聆听物语 体悟哲思”为主题设计墙报,现面向同学们征集图文作品,要求大家手绘身边景物、用整散结合的句式描写手绘景物、为景物配富有哲理性句子,请大家积极参与。二、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任务一:学物志相融,绘人间大美 (一)活动一:描摹景物形态。 春风杨柳,花鸟虫鱼,万物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姿态。请你从本单元课文中选出最符合你志趣性格的景物画下来,并说明选择这种景物的理由及绘画出景物这种姿态的原因。 评价 等级评价标准A能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合适的景物,画出景物最显著的特点,并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地说明理由。B能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合适的景物,画出景物,并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地说明理由。C能选择合适的景物,并说明理由。(二)活动二: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在具体作品中“物”与“志”有什么关联。 提示: ①小组活动,每两个组归纳同一篇课文并填写表格。 ②归纳后按照小组顺序依次分享交流。 讨论开始前,教师就“托物言志”进行方法指导。 (一)选择课文中符合个人志趣性格的景物,结合实际认知,将景物画下来,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示例:我选择绘画的景物是紫藤萝。我选择紫藤萝的理由是:紫藤萝在经历挫折后生命力顽强,怀着坚定的信念展现出绚丽的生命光彩。紫藤萝鼓舞我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 (二)小组成员自行默读分配的课文,阅读完成后就表格内容进行讨论,组长对成员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填写表格。各组完成后按照小组顺序依次分享交流,教师整理表格。 作品所托之物及其特点所言之志关联写法《井冈翠竹》所托之物:井冈翠竹 特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歌颂英雄的井冈人民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贡献。都具有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文章通过记叙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贡献,将竹子的形象与革命者的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象征意义。《紫藤萝瀑布》所托之物:紫藤萝 特点: 花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花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花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都经历挫折却生命力顽强,展现出绚丽繁盛的生命光彩。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笔触,将紫藤萝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并通过抒情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爱莲说》所托之物:莲 特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都能够身处污浊的环境却不沾染污秽,洁身自好。 文章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莲花与其他花卉进行对比,突出了莲花的独特之处,并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操。《陋室铭》所托之物:陋室 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抒写自己志高行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都身处贫寒的境况,却具有高雅的志趣,不因贫困而沉沦。文章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莲花与其他花卉进行对比,突出了莲花的独特之处,并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未选择的路》所托之物:陋室 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表明自己对人生有着独立的思考和选择,不随波逐流。都充满了挑战性。文章以有仙之山、 有龙之水比喻陋室,通过对比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将陋室的简陋与主人的品德高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其安贫乐道的精神。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物”与“志”之间的关联。三、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任务二:学句式运用,写人间大美 (一)活动一:赏析课文中精彩的由结构大致相同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和由结构错落有致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将两者进行比较,体会其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1. 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3.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二)活动二:请使用由结构错落有致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描写你手绘的景物,抒发情思。 (三)活动三:找出一篇以前的作文,将其中松散的句子改写得更加整齐,与小组同学一起探讨改写前后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 (一)学生朗读句子,进行赏析。 1. 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用三个“有的”引领三个排比句,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有一种整齐美。而“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两句将翠竹比作岗哨、奇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句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翠竹人格化,句式整齐而不失错落有致的变化美,展现出翠竹的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未见”“只见”“不见”“也不见”围绕“见”字做文章,长短句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营造错落有致之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颜色和形状角度写花开繁盛的紫藤萝,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体现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 3.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采用短句,陈述屋内的东西和文字出自哈尼小姑娘之手。语气平和,缺少波澜,内容显得较为平淡,但陈述清楚明了,易于读者把握。 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在那……”分别从田垄、稻棵、镐头着笔,节奏明快,增强语势,条理清晰地呈现回忆,强调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把与土地的关联和眷恋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对比总结:以上四个句子,1、4句是由结构大致相同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2、3句是由结构错落有致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与2、3句相比, 1、4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能够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的感情更丰富充沛。与1、4句相比, 2、3句则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 (二)请使用由结构错落有致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描写你手绘的景物,抒发情思。 示例:又到了紫藤萝盛开的季节,一串串花朵如紫色的瀑布倾泻而下,又似串串风铃轻轻摇曳。每一朵都绽开了笑靥,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它们在阳光下闪耀,在和风中低语,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给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三)学生回顾原来的习作,对句子进行修改,小组讨论句子改动前后的表达效果。 示例: 作文原句:紫藤萝开了,花朵一串一串的,挂在藤上,风一吹,它们就摇啊摇,好像在跳舞,我看着它们,心里很高兴。 改写:紫藤萝开了,串串花朵挂在藤上。阳光照耀,像是倾泻而下的紫色瀑布;清风拂过,又如灵动奏乐的轻盈风铃。我望之叹之,心向往之。 表达效果:①原句用词较为日常,改写后选用了一些富有诗意的词汇,如“倾泻而下”“灵动奏乐”等,增加了文采。②原句较为口语化,没有明显的节奏感,改写后的句子采用了排比句和四字短语结合的方式,使得句式更为整齐流畅,读来有一种古典韵律之美。③改写后的句子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如“望之叹之,心向往之”不仅化用了古语句式,也巧妙地融入了人物情绪,表现了内心。 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具体课文句子,感受整句和散句不同的形式美,体会二者表达效果的不同,学会将两种句式运用在写作实践中,提升写作水平。四、学习任务三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任务三:借合理表达,发人生哲思 (一)活动一:课文中有许多表达作者感悟和思考的语句,虽然作者所处的时代或境遇与我们不同,但其情思在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鼓舞或启示。请从中选择一句,做成座右铭卡片送给身边的同学。 (二)用富有哲理的语言为你的手绘作品配上文字,表达情感哲思。 (一)学生阅读课文,挑选认为能给自己鼓舞或启示的、表达作者感悟和思考的语句进行摘录,制作座右铭卡片。 示例: 座右铭卡片文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出处宗璞《紫藤萝瀑布》文中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生命观。紫藤萝虽经历不幸,但依旧绽放出绚烂的花朵,由花及人,象征着即便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挑战,生命依然可以绽放出无限的美丽与希望。作为座右铭的理由这句话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言放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像紫藤萝一样,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学生观察自己的手绘作品,围绕作品书写富有哲理的文字。 示例:生命之美,不在于永恒盛放,而在于历经风雨后的坚韧重生,正如紫藤萝瀑布,以绚烂之姿,诠释岁月流转中的生生不息。 (1)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蕴含的哲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2)引导学生学习书写富有哲理的文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五、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制作以“聆听物语 体悟哲思”为主题的图文作品,了解到物志关联、托物言志的创作技法,学会运用合理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描摹物形,抒发情感,表达哲思。希望大家完善自己的图文作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本小组的作品,优中选优,在班级墙报上进行展示。七、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将所完成的图文作品文字扩展为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少于600字。2.发展型作业:阅读宗璞的散文集《铁箫人语》,体悟人生哲思。八、板书设计(共32张PPT)第五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设计说明第五单元的课文通过景物寄托情思,抒发情感。课文内容从现实景物出发,咏物抒情,有利于学生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学习和理解。阅读实践课堂上,应关注景物描写与情感志向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寻找景物与情感志向之间的关联,进而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在深层次解读文章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句子结构,体会不同句式之间表达效果的差异,使学生对景物的描写更加生动。 学习目标1.认真观察景物特征,寻找景物特征与精神品质相通之处,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感受语言句式的美感,体会如何运用合理的语言结构写景状物,表达情思。3.体会富有哲理的语言,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并勇敢地表达情感哲思。 学习重难点1.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观察景物特征,体会“物”与“志”的巧妙关联。2.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区分不同的句式结构,体会句式的美感,并将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中蕴含的哲理,将哲理与个人实际生活相关联,提升思维能力。 情境导入天地大美,一草一木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大自然以独有的方式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和成长的启迪。班级准备以“聆听物语 体悟哲思”为主题设计墙报,现面向同学们征集图文作品,要求大家手绘身边景物、用整散结合的句式描写手绘景物、为景物配富有哲理性句子,请大家积极参与。 学习任务活动一描摹景物形态。春风杨柳,花鸟虫鱼,万物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姿态。请你从本单元课文中选出最符合你志趣性格的景物画下来,并说明选择这种景物的理由及绘画出景物这种姿态的原因。任务一:学物志相融,绘人间大美学习任务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A 能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合适的景物,画出景物最显著的特点,并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地说明理由。B 能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合适的景物,画出景物,并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地说明理由。C 能选择合适的景物,并说明理由。学习任务示例:我选择绘画的景物是紫藤萝。我选择紫藤萝的理由是:紫藤萝在经历挫折后生命力顽强,怀着坚定的信念展现出绚丽的生命光彩。紫藤萝鼓舞我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学习任务活动二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在具体作品中“物”与“志”有什么关联。提示:①小组活动,每两个组归纳同一篇课文并填写表格。②归纳后按照小组顺序依次分享交流。任务一:学物志相融,绘人间大美方法指导托物言志1.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细致描写和叙述,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志向和意愿。2.归纳方法:①明确立意,巧塑形象,寄托情志。②联系情境,明确线索,彰显情怀。③多种表达,情景交融,阐明情志。学习任务作品 所托之物及其特点 所言之志 关联 写法《井冈翠竹》所托之物:井冈翠竹特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歌颂英雄的井冈人民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贡献。都具有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任务文章通过记叙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贡献,将竹子的形象与革命者的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象征意义。作品 所托之物及其特点 所言之志 关联 写法《紫藤萝 瀑布》所托之物:紫藤萝特点:花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花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花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都经历挫折却生命力顽强,展现出绚丽繁盛的生命光彩。学习任务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笔触,将紫藤萝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并通过抒情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作品 所托之物及其特点 所言之志 关联 写法《爱莲说》《陋室铭》所托之物:莲特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都能够身处污浊的环境却不沾染污秽,洁身自好。学习任务文章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莲花与其他花卉进行对比,突出了莲花的独特之处,并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所托之物:陋室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抒写自己志高行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都身处贫寒的境况,却具有高雅的志趣,不因贫困而沉沦。文章以有仙之山、 有龙之水比喻陋室,通过对比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将陋室的简陋与主人的品德高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其安贫乐道的精神。作品 所托之物及其特点 所言之志 关联 写法《未选择的路》所托之物:选择的路特点: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表明自己对人生有着独立的思考和选择,不随波逐流。都充满了挑战性。学习任务文章采用象征的修辞手法,将自然界的道路与人生的道路进行类比,通过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感悟。学习任务活动一赏析课文中精彩的由结构大致相同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和由结构错落有致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将两者进行比较,体会其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任务二:学句式运用,写人间大美学习任务1.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用三个“有的”引领三个排比句,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有一种整齐美。而“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两句将翠竹比作岗哨、奇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句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翠竹人格化,句式整齐而不失错落有致的变化美,展现出翠竹的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学习任务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未见”“只见”“不见”“也不见”围绕“见”字做文章,长短句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营造错落有致之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颜色和形状角度写花开繁盛的紫藤萝,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体现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学习任务3.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采用短句,陈述屋内的东西和文字出自哈尼小姑娘之手。语气平和,缺少波澜,内容显得较为平淡,但陈述清楚明了,易于读者把握。学习任务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在那……”分别从田垄、稻棵、镐头着笔,节奏明快,增强语势,条理清晰地呈现回忆,强调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把与土地的关联和眷恋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学习任务以上四个句子,1、4句是由结构大致相同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2、3句是由结构错落有致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与2、3句相比, 1、4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能够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的感情更丰富充沛。与1、4句相比, 2、3句则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总结学习任务活动二请使用由结构错落有致的短语或分句组成的句子描写你手绘的景物,抒发情思。任务二:学句式运用,写人间大美学习任务示例:又到了紫藤萝盛开的季节,一串串花朵如紫色的瀑布倾泻而下,又似串串风铃轻轻摇曳。每一朵都绽开了笑靥,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它们在阳光下闪耀,在和风中低语,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给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学习任务活动三找出一篇以前的作文,将其中松散的句子改写得更加整齐,与小组同学一起探讨改写前后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任务二:学句式运用,写人间大美学习任务示例:作文原句:紫藤萝开了,花朵一串一串的,挂在藤上,风一吹,它们就摇啊摇,好像在跳舞,我看着它们,心里很高兴。改写:紫藤萝开了,串串花朵挂在藤上。阳光照耀,像是倾泻而下的紫色瀑布;清风拂过,又如灵动奏乐的轻盈风铃。我望之叹之,心向往之。学习任务表达效果①原句用词较为日常,改写后选用了一些富有诗意的词汇,如“倾泻而下”“灵动奏乐”等,增加了文采。②原句较为口语化,没有明显的节奏感,改写后的句子采用了排比句和四字短语结合的方式,使得句式更为整齐流畅,读来有一种古典韵律之美。③改写后的句子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如“望之叹之,心向往之”不仅化用了古语句式,也巧妙地融入了人物情绪,表现了内心。学习任务活动一课文中有许多表达作者感悟和思考的语句,虽然作者所处的时代或境遇与我们不同,但其情思在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鼓舞或启示。请从中选择一句,做成座右铭卡片送给身边的同学。任务三:借合理表达,发人生哲思座右铭卡片 文句出处文中的含义作为座右铭的理由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生命观。紫藤萝虽经历不幸,但依旧绽放出绚烂的花朵,由花及人,象征着即便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挑战,生命依然可以绽放出无限的美丽与希望。这句话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言放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像紫藤萝一样,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任务活动二用富有哲理的语言为你的手绘作品配上文字,表达情感哲思。任务三:借合理表达,发人生哲思学习任务生命之美,不在于永恒盛放,而在于历经风雨后的坚韧重生,正如紫藤萝瀑布,以绚烂之姿,诠释岁月流转中的生生不息。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制作以“聆听物语 体悟哲思”为主题的图文作品,了解到物志关联、托物言志的创作技法,学会运用合理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描摹物形,抒发情感,表达哲思。希望大家完善自己的图文作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本小组的作品,优中选优,在班级墙报上进行展示。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将所完成的图文作品文字扩展为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少于600字。2.发展型作业:阅读宗璞的散文集《铁箫人语》,体悟人生哲思。板书设计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感受整句散句的表达效果理解句子蕴含的哲思情感体会写作手法感悟文字哲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单元阅读综合实践.pptx 阅读综合实践 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