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三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月考生物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湛江市第三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月考生物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答案
一、选择题
1.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大部分的岩石圈 ,
D正确;A 选项中“整个大气圈”错误;B选项“岩石圈上层”不准确;
C选项“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上层”错误。
2. D。冠状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人体蜡像、熊猫根雕、恐
龙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A、B、C错误,D正确。
3. D。雨后出现彩虹是一种自然物理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桔子表面
长出青霉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繁殖,A属于生命现象;北京雨燕跨越上万
公里迁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B属于生命现象;章
鱼可以改变体表颜色也是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C属于生命现象 。
4. A。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能否生长和繁殖可作为判断 AI教
师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A 正确;能自由行走、进行思维活动、进行语
言交流都不是判断生物的关键特征,B、C、D错误。
5. B。“明月别枝惊鹊”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叶
子受到触碰后会合拢也体现了这一特征,B正确;“种瓜得瓜,种豆得
豆”体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A 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
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错误;“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
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D错误。
6. C。钟乳石长大是因为矿物质的沉积,不属于生物的生长,不符合生
物特征;生石花开花体现了生物能繁殖,A符合生物特征;东北虎捕食
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符合生物特征;运动后出汗体现了生物
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D 符合生物特征。
7. 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体现的是生物能繁殖,而不是排出
体内的代谢废物,C 现象与实例不符;老鹰抓小鸡体现了生物的生命活
动需要营养,A正确;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B 正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D正确。
8. B。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 正确;A、C选
项名称错误;动物学只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D 错误。
9. A。福寿螺入侵可能导致某些本土生物消失,直接影响的是该公园的
生物种类多样性,A 正确;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
基因变化,B 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
的不同生态系统,C 错误;个体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范畴,D 错
误。
10.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不包括数量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A、B、D错误 。
11. C。菊花有两万多个品种,是因为不同品种菊花的基因不同,充分
体现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C 正确;数量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
性的内涵,A 错误;种类的多样性强调物种的丰富程度,B 错误;生态
系统多样性与不同的生态系统相关,D错误。
12. B。遗传(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它决定了生物种类
的多样性,B 正确;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A 错误;生
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C 错误;适应方式的多样
性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D错误。
13. B。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B正确;海洋生态系统、草原
生态系统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A、D 错误;岩石圈只是生物圈的一部
分,C 错误。
14. C。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利用细菌生产、制造胰
岛素涉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属于生物学研究对象,C 正确;三峡大坝
截流时间选择在枯水期属于水利工程方面的问题,A错误;“神舟九号”
飞船进行太空试验属于航天领域,B错误;地质结构属于地质学研究范
畴,D 错误。
15. A。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拉马克,A正确;林奈创立了
统一的生物命名法,B错误;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C 错误;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D错误。
16. A。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A 正确;中国科学家屠呦
呦发现青蒿素,B错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等,C错误;
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生物命名法,D错误。
17. B。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施来登和施旺提出
细胞学说,B 错误;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
父”,A正确;哈维在实验基础上发现了血液循环,C 正确;达尔文创
立生物进化论,著作有《物种起源》等,D正确。
18. C。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
物学阶段,C 正确;观察阶段主要是通过观察描述生物现象,A错误;
实验阶段强调通过实验探究生物学问题,B错误;调查阶段侧重于对生
物的分布、数量等进行调查,D错误。
19. A。科学家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中安装摄像机记录其行为,这种研
究方法属于观察法,A正确;实验法需要设置变量进行实验,B错误;
比较法是对比不同生物或现象,C 错误;文献法是查阅文献资料,D 错
误。
20. B。预测“被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
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B正确;提出问题是提出要探究的疑问,A错误;
制订计划是设计实验步骤等,C错误;得出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
D错误。
21. D。研究“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正确顺序
是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⑦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⑤作出假设→④设
计实验方案→③分析实验现象→②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得出结论,D 正
确。
22. A。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甲组阴暗、乙组潮湿,有光照和湿度
两个变量,不能作为对照实验,A 符合题意;B 选项甲组有光、乙组无
光,变量是光;C选项甲组干燥、乙组湿润,变量是水分;D 选项甲组
有空气、乙组无空气,变量是空气,均符合对照实验要求,B、C、D 不
符合题意。
23. C。“哪种月季漂亮”是一个主观的审美问题,没有科学探究的价
值,不属于科学问题,C 正确;“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的土壤中吗”“鼠
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都可
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属于科学问题,A、B、D错误。
24. C。该实验装置中湿土和干土,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
生活有影响吗,C正确;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度,A 错误;在湿
土和干土处不能只放一只鼠妇,因为一只鼠妇存在偶然性,B 错误;该
实验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结论,D错误。
25.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③的
放大倍数大于④;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⑤的放
大倍数大于⑥。所以①④⑥组合放大倍数最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C正确。
26. B。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可能在目镜、
材料或载玻片上,B 正确;A、C、D错误。
27. B。出现甲结果(物像不清晰且有重叠)最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材料
没有展平,B 正确;显微镜没有对好光会导致视野不明亮,A 错误;载
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是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且与该现象无关,
C错误;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到位会使物像不清晰,但不会出现重叠现
象,D 错误。
28. B。酸甜的菠萝汁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液泡内含有细胞液,
溶解着多种物质,B 正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A 错误;叶绿体是光
合作用的场所,C错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D 错误。
29. B。使用显微镜时,应先使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目标,不能直接使
用高倍物镜(③号镜头),B错误;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A 正确;显
微镜成倒立的像,字母“e”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C正确;显
微镜下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若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
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正确。
30. A。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 正确;植物细胞有线粒体,
B错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错误;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D 错
误。
二、非选择题
31.
(1)生物种类;遗传(基因)
(2)遗传;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繁殖;生长发育
(4)营养
(5)细胞
32.
(1)制订计划;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是否食用氧化乐果玉米
(3)平均;一定量的氧化乐果玉米;形成对照
(4)人的健康没有产生影响
33.
(1)载玻片和盖玻片;生理盐水;清水
(3)水滴;气泡
(4)碘液;吸水纸
(5)①;物镜;⑤粗准焦螺旋
34.
(1)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
(2)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细胞膜;保护和支持;细胞核
(4)细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