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导入新课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史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等史事,分析其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学习目标目录CONTENTS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三、援朝战争郑和(1371—1433)塑像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壹郑和下西洋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郑和下西洋(一)概念解析东洋西 洋文莱西洋,地理概念。明初,人们通常把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地理概念】结合教材注解,指出何为西洋?明成祖时,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明成祖郑和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郑和下西洋(二)郑和其人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从小就和父亲熟悉海洋,向往航海。12岁成为太监,14岁被送去侍奉燕王朱棣。他知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在朱棣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因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赐“郑”姓,世称“三保(宝)太监” 。海洋知识丰富,有志向熟悉情况,便于各国交往才能出众,精忠报国,深得皇帝信任熟悉海洋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12岁进入社会经历磨难,性情坚毅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什么郑和能够担任远航的重任呢?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郑和下西洋(三)目的经济: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榜葛剌(今孟加拉)进贡麒麟图》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政治: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郑和下西洋(四)条件这样大规模、远距离的海上航行,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海盗抢劫、风暴来袭、迷失方向、食物淡水短缺……郑和成功下西洋需要哪些条件作为支撑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明成祖即位后 ,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渐丰富等。郑和本姓马,回族,家庭的薰陶,使他从小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1)明朝前期国力雄厚,是世界强国根本原因(3)明成祖大力支持(3)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指南针的运用(4)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郑和下西洋(五)经过明成祖时期/永乐皇帝所带物品: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用途:(1)慷慨送礼,大国风度,友好关系;(2)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永乐五年(1407) ,郑和到古里,向国王沙米的宣读了明成祖的敕书,赐其国王诰命银印,对沙米的手下各位大臣,也赠送了丰厚礼品,“升赏各头目品级冠带”,赐印绶及文绮等诸财物。——马欢著,万明校注《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访问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居民交易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郑和下西洋(六)特点事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结果时间 次数 1405—1433 7次 1492—1504 4次人数 27000多人 最多时约1500人船数 最多时有船200多艘 17艘 船只吨位 约1500吨 100—200吨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设备 航海图、罗盘等 指南针等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设备先进说明了中国造船水平高,航海技术高,国家实力雄厚!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一、人类文明的产生郑和下西洋后,浮泥、满刺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图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陈佛松《世界文化史》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明史·郑和传》(1)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2)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不计成本,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一、郑和下西洋(七)影响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郑和下西洋中国航海日中国航海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日期1405年7月11日。【热点拓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明初的对外交往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其中,1414年,他派陈诚携带国书和丝绸、布匹等礼品出使中亚各国。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浡泥国、苏禄国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 知识拓展 >>宋代蹴鞠纹青铜镜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贰戚继光抗倭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二、戚继光抗倭(一)倭患下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倭国倭寇倭患古代日本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带来的灾难《倭寇图卷》晚明时期 仇英 东京大学所藏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之为“倭寇”。树婴孩杆上,沃(浇)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得孕妇卜度(推测)男女,刳(剖开)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骸如陵(丘陵)。——《明史纪事本末》放火抢劫虐杀百姓“倭患”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二)戚继光戚继光(1528年-1588年),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人,生于济宁。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至浙江御倭前线,任宁绍台参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止止堂集》二、戚继光抗倭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三)倭患严重的原因(1)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2)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3)严厉的海禁政策;(4)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地理上靠近日本。由于合法的海外贸易遭到禁止,不得不从事海上走私贸易,这样一些中国商人是后期倭寇的主体。——(日本)山根幸夫《明帝国与日本》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虔台倭纂》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取消海禁政策,倭患烟消云散。二、戚继光抗倭一、人类文明的产生明朝廷为何选择远在山东登州的年轻将领戚继光呢?卓越的军事才能鸳鸯阵(1)抗倭准备:戚继光为提高军队战斗力,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的训练,操练新阵法。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创造“鸳鸯阵”。(四)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一、人类文明的产生(四)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一、人类文明的产生整顿军队,操练阵法,组建“戚家军”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先后消灭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1561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战役 倭寇伤亡 戚家军伤亡宁海之战 杀敌数百 无阵亡新河之战 500人 阵亡3人花街之战 308人 阵亡3人上峰岭之战 2000人 阵亡3人台州之战合计 5000余人 不到20人(四)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一、人类文明的产生《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止止堂集》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这首军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性质/评价: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戚继光是民族英雄。胜利原因(1)抗倭斗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广大军民的英勇奋战;(3)戚继光的卓越领导才能以及保家卫国的情怀;(4)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5)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五)胜利原因二、戚继光抗倭叁援朝战争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三、援朝战争(一)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1)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2)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这场战争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592年至1598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战争(二)援朝战争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三、援朝战争(二)援朝战争肆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一、人类文明的产生四、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1553年1573年1887年领土主权仍属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占领=占领、割让一、人类文明的产生四、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一、人类文明的产生课堂小结友好交 往军事冲突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朝中期以后——政治腐败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明朝的对外关系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居租权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启示:建立海洋意识,在和平交往的同时不放弃武力抵抗。援朝战争伍巩固练习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明初以如此巨大规模的船队,历时近30年,遍访‘西洋’30余国……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材料评价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行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明初”“西洋”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发生在西汉时期,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均与“明初”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一、人类文明的产生2.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A.使亚非各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B.促进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C.购买了大量非洲国家的财宝 D.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郑和下西洋》图,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一、人类文明的产生3.明朝时期,招募义乌、金华的剽悍壮了,教习击刺之法更新火器兵械,打击倭寇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戚继光 D.郑成功C解析:A鉴真是唐朝高僧,曾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排除A项。B.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排除B项。C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懈,倭患严重,明政府派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C项正确。D郑成功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排除D项。故选:C。一、人类文明的产生4.“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位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左权B解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据题干信息“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题干材料与戚继光抗倭有关。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懈,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故B符合题意;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与题意不符,排除A;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与题意不符,排除C;左权是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八路军高级将领,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B。一、人类文明的产生5.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哪一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A.1561年 B.1553年 C.1644年 D.1433年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B项正确;1561年、1644年、1433年都不是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时间,排除ACD项。故选B项。一、人类文明的产生6.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诗歌中的“孩子”被夺走是因为( )A.被荷兰占领 B.被葡萄牙占领 C.被英国占领 D.被俄国占领B解析:B:根据所学可知,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B项符合题意;A: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西海岸。郑成功指挥舰队切断台湾城和赤嵌楼荷军的联系。最后赤嵌楼荷军只好投降。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A项不符合题意;C:香港被英国占领,C项不符合题意;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一、人类文明的产生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给当地统治者的友好书信和礼物,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待。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材料二:按照明朝政府的旨意,郑和船队进行贸易坚持“厚往薄来”的原则,即高价回购外来番货,而低价出售中国的货物。(1)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起止时间。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地区是什么地方?(2)郑和下西洋具有怎样历史意义。(3)你从世界著名航海家郑和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品质?一、人类文明的产生答案:(1)1405~1433年。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坚持不懈,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