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马 诗任务二:任务一:悟诗情明诗志任务一悟诗情《马诗二十三首》唐 李贺作者简介: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主要作品:《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的。资料库李贺为唐宗室郑王后代,但生不逢时,家道没落。由于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故有凌云壮志,满腹傲气,迫切希望通过科考为国家效力。但由于父亲去世,李贺服丧三年错过考试,后来又被妒才者放出流言,被迫退出考试。几年后,好不容易经人举荐当了三年奉礼郎,却因人微官轻,始终没有机会施展才华。李贺感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就如同被困在马厩里的千里马……自读要求自由朗读《马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用铅笔在恰当的位置划出停顿符号。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yān请根据正确的读音和节奏,再次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方法联系旧知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查找资料想象画面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大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描绘了塞外战场风光唐朝时期边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靠近国界的领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抵御匈奴南侵祁连山位于今蒙古,兵家必争之地青海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请想象这幅画面:如梦一般的夜空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空旷荒凉,寂静无声。在月光的映照下,黄沙如雪,闪着寒光。远处的阴山矗立于远方,山顶那弯弯的月亮让人不由联想到战场上士兵们手中用于拼杀的弯刀。2、这样的情景给人一种什么感觉?1、这里的黄沙为什么会像雪?月亮为什么会似钩?悲凉寂寥充斥着肃杀之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络脑金络脑勇猛的、受人重用的战马带上金络脑是受人重用的象征3、怎样的马才能佩戴如此贵重的鞍具呢?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秋高气爽时的边塞旷野。“让马儿带上金络脑,踏遍秋高气爽的原野地下战功”的希望是如此迫切!而“何当”两字却是心中渴求的,一切都成为了空想。大意:何时才能让马儿带上金络脑,飞快奔驰,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呀?快跑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4、心中有着迫切的希望,却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你觉得诗中所写的是一匹怎样的马?悲痛无奈却依然极度渴望矫健英勇期盼征战胸怀大志怀才不遇任务二明诗志查阅哪些资料对深入了解古诗有帮助?诗人——生平、创作背景、典型故事同类诗句——歌颂同样品质、情感的诗句紧扣特点——筛选与诗歌吟诵对象有紧密联系的材料资料卡——人物生平年少成才:李贺才思聪颖, 7 岁能诗, 15 岁就已经誉满精华。 18 岁左右诗名远播。突遭变故:李本可早早考取功名,但父亲突然去世得守孝三年。遭人嫉妒:守孝期满,通过乡试后,又遇上嫉妒他才华的人,到处说李贺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犯了忌讳。李贺最终不得不愤离试院。从军幕僚:后来在朋友的举荐下,从军做了幕僚。虽然李贺勤奋研究兵法,满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无路可走:但仅两三个年头,主将讨叛无功告病休养,友人也抽身离去。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故居。英年早逝:不久后病逝,时年仅 27 岁李贺他们都空有满腔报负,却郁郁不得志资料卡——时代背景英雄应有用武之地:李贺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所述的“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应该是英雄的用武之地。终究是一场空:诗人希望能在那里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究不被赏识。李贺资料卡——相关诗句李贺马诗(其四)【唐】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意: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嶙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诗人李贺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远大的报复和怀才不遇的悲叹。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马诗◆课时目标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看!这些马漂亮吧,神气吧?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2.原来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首古诗《马诗》。(板书课题:马诗)3.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作者简介: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主要作品:《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的。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马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再读古诗,注意节奏,读流利。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课件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指导读音。5.学生齐读古诗。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一释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明诗意,四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2.借助课文注释,同桌相互交流古诗大意。3.古诗解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①想象画面:自读前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的黄沙为什么会像雪?月亮为什么会似钩?空旷的沙漠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清冷、悲凉)②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点拨:“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挥洒。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2)心中有着迫切的希望,却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恰恰相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3)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快走】驰骋。走,跑。【清秋】清爽的秋天)翻译: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①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你能想象到诗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诗人骑着一匹戴上了金络头的战马,驰骋在战场上。(现实的无奈、悲凉)②讨论交流: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诗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什么?点拨: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寄托诗人渴望被重用,一展抱负。借“快走”“清秋”表达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保家卫国的志向。4.朗读指导:前两句语速可以放缓,“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后两句语速可以相对加快一些,“何当金络脑”读得时候语调可适当上扬,“快走”可短促有力,读出节奏感,表现出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急切与向往之情。四、体会诗人之志1.查阅哪些资料对深入了解古诗有帮助?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补充介绍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相关古诗。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4.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理解和想象的画面试着背诵《马诗》。5.课后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板书设计】 马 诗写景:边疆战场,宁静荒凉↓抒情:驰骋沙场,报效祖国借马喻己 托物言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10 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 )一起被称为“小李杜”。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参考答案】1.B2. C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4.(1)√ (2)X (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疑是民间疾苦声(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2)些小吾曹州县吏(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参考答案】1.B2.(1)① (2)①3. 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4. 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5.示例:《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竹》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 马诗 教学设计.doc 【六下课件】第10课 《马诗》.pptx 类文阅读-10 古诗三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