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理州2025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中介绍了西南地区某村的火腿和古井盐(图1)。其中描述到:海拔1800米的河谷渐渐温润起来,上千条火腿开始长哥,这种霉菌存在于火腿的整个深度发酵过程,藏匿在深山里的美味正在慢慢生成。该村盐井主要分布在山下,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从地下汲取含盐量极高的卤水,挑到山上后分给各家煮盐,古煮盐的灶户将制成的食盐交到盐局,盐官再把盐分发到各地行销。据此完成1一3题。图11,当地建有龙王庙古时用来求旱不求雨的主要原因是()A.不利于火腿的制作B.影响旅游业的发展C.易引发地质灾害D.导致卤水浓度下降2.当地火腿的制作主要得益于(①充足的光照条件②湿润的气候条件③当地特殊的卤盐④传统的加工技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打捞的卤水需挑回山上制作卤盐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充足,便于晾晒B.薪柴丰富,便于熬制C.靠近居民点,方便熬制D.靠近居民点,方便销售地理试卷·第1页(共8页)研究揭示,在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面积显著增加,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植被绿化趋势尤为明显。植被增加会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植被绿化对土壤温度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和季节差异。图2为青藏高原水系分布图。图3为青藏高原近20年来土壤温度季节变化数据。据此完成4一5题。土摊温度变化心02土地温度变化0.10.2图2图34.植被增加导致土壤温度上升的原因是(A.地表反射率减弱B.太阳辐射增强C.地表反射率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5.植被绿化对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影响最显著的地区和季节是()A.西北部春季B.东南部夏季C.西北部冬季D.东南部秋季我国目前最大的滨海潟湖汕尾市品清湖(图4),面积约23.2km2,平均水深约12m(整体上东浅西深),北岸、东岸多为平地。流域内仅有数条小河流注入,大部分流量较小。该湖早期为开敞的海湾,后期西侧发育了沙嘴(坝),海湾被半封闭而成潟湖。该沙嘴于1979年在台风风浪作用下溃决,给湖区产生较大影响,后按原沙嘴的走向和长度填石加固,形成人工防波堤坝。据此完成6一7题11521E11524E带山河亦皿沙峨汕尾市何 湖区2246N显楼□海区品清湖河 陆地/岛屿L入河流22°45N潮筇画初流一堤坝注:不同湖区沉积物平均粒径依次为:粘土质粉砂(1)、粉砂质砂(2)、中细砂(3)、砾质砂(4)、砂质细砂(5)、砾石(6)图4地理试卷·第2页(共8页)大理州2025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1245678910DBCACcBBA1112314156BcDBDA1.答案:D解析:卤盐是当地主要经济产物,只有雨水少,盐井的卤水(即咸井水)才有较高浓度,才能熬出更多食盐。火腿制作是在当地温润的气候条件下,加上特殊卤盐自然长霉发酵而成,B错。旅游业是近年才逐渐流行,C错。雨水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一定影响,但非求早的主要原因。故选D。2.答案:B解析:据图文材料可知,当地火腿制作需要温润的气候,加上特殊卤盐和传统的加工技艺,不需要充足光照。故选B。3.答案:C解析:该村盐井主要分布在山下,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从地下汲取含盐量极高的盐卤,挑到山上后分给各家煮盐,古煮盐的灶户将制成的食盐交到盐局,盐官再把盐分发到各地行销,当地制盐的方式是煮盐,故A错,D错。薪柴丰富,便于熬制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故选C。4.答案:A解析:植被增加,导致裸地面积减少,植被颜色比裸地更深,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而不是将其反射回大气中,故植被增加会使地表反射率降低,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进入土壤,进而导致土壤温度上升,C错。植被增加与太阳辐射强弱无关,排除B、D。故选A。5.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在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面积显著增加,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植被绿化趋势尤为明显。依据青藏高原水系分布图判断出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绿化后土壞升温更显著。据图3可知冬季土壤温度变化最显著。故选C。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4页)6.答案:C解析:与同样有河流注入的湖区1、2相比,湖区3的沉积物粒径较大,表明奎山河水量较大,淡水稀释作用较强,盐度较低;湖区3较为封闭,与其他湖区水体交换少,保持较低的盐度。湖区4靠近沙嘴,容易受到海水影响盐度較高。故选C。7.答案:B解析:沙嘴的阻挡作用变弱,湖区风浪变大;潮流从外海搬运泥沙增加,导致湖区淤积变浅:海水进入增多,盐度上升。溃决对湖水温度影响不大。故选B。8.答案:B解析:冲积扇扇缘越向外,范围越大,其扇体规模越大。故选B。9.答案:C解析:该区域由于构造运动强烈,起大青山相对于南侧地形区大幅抬升,降水充沛,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携带大量松散碎屑物在河流出山口堆积,在距山前较远处形成I期洪积扇(裙):后来大青山又经历第二次抬升,降水较丰富,河流携带较多松散碎屑物在河流出山口堆积,在山前形成Ⅱ期洪积扇:大青山再次经历小幅抬升,气候较干,降水较少,河流携带少量松散碎屑物在河流出山口堆积,在山前形成小规模Ⅱ期洪积扇。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气温不断下降。故选C。10.答案:A解析:甲地西侧山脉海拔较乙地东侧山体高,与谷地热力差异大:上午甲地西侧山脉东坡为向阳坡,相比乙地东侧山体西坡,辐射增温更快,更早建立谷风环流。该地全年盛行偏西风,甲地西侧山脉对偏西气流阻挡作用强,且甲地位于背风坡,背景风影响更小,谷风环流更强,风力较乙地大。故选A。11.答案:B解析:时段,风向为偏东风。成因:日出后,甲地位于湖泊西侧山体的东坡,增温快于谷地,盛行谷风,加上湖泊增温速度慢于陆地,盛行湖风,甲地谷风与湖风均为偏东风,相互叠加。所以该时段为谷风叠加湖风。故选B。12.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分析可知,全球数据中心在东亚、西欧、北美分布最多且规模最大,为全球数据中心核心分布区。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也有数据中心,所以整体呈现“三核心(欧洲西部、亚洲东部、北美)、多中心”格局。数据中心受科技、人才、市场等影响较大,这些区域经济、科技较发达,人才较多,加之区域人口密度大,数据流量大,市场需求大,适合数据中心的建设,由于全球数据中心总体分布呈现不均衡态势,全球经济发展又存在地区差异,所以全球数据中心的分布并未出现均衡化趋势,故选C。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地理答案.pdf 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地理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