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郑州市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60分)
2024年10月23日,遥感四十三号03组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绕地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卫星运行所在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属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 对卫星工作精准度干扰最大的是( )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狂风暴雨 D. 极光现象
随着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展,青海塔拉滩地区逐渐由沙漠变为绿洲,创造了光伏治沙奇迹。下图为青海省塔拉滩光伏园区的一座塔式光热电站,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呈同心圆分布的高反射率的镜子,将阳光反射到中央的吸热塔顶部并在那里将熔盐加热到500以上,之后通过储存的高温熔盐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一天中,青海省塔拉滩地区光热电站熔盐吸热最多的时段为当地( )
A. 日初前后 B. 中午前后 C. 日落前后 D. 子夜前后
4. 该地能够大规模建设光热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低②地形平坦③风力较小④光照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5. 下列最适宜推广光热电站的地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
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开始正式服役,其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有望助力全球科学家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的科学梦想。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梦想”号最大钻深处位于( )
A. 大气圈 B. 水圈 C. 生物圈 D. 岩石圈
7. “梦想”号有望打穿的界面最可能是( )
A. M B. N C. G D. H
8. “梦想”号下钻过程所经过的岩层( )
A. ①代表的圈层为地壳 B. ②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C. ③圈层物质以液态为主 D. ④圈层物质呈坚硬固态
许氏禄丰龙是我国发掘的最古老的恐龙之一,生存年代距今约2亿年,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化石标本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禄丰市。下图为地球地质年代简图和许氏禄丰龙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许氏禄丰龙生存年代对应图中的序号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许氏禄丰龙生存的年代( )
A.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B. 联合古陆形成
C. 裸子植物繁盛 D. 蓝细菌大爆发
2024年9月27日18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实践十九号”平稳运行在距地约330千米高度。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及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实践十九号”上升初期所在的大气层( )
A. 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 大气中杂质最少
C. 厚度夏季略低于冬季 D.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12. “实践十九号”升空至平稳运行过程中( )
A. 气温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 B. 气压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
C. 上升初期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 平稳运行期可能遭遇强对流天气
13. “实践十九号”平稳运行的大气层( )
A. 昼夜温差小 B. 紫外线强烈
C. 臭氧密度大 D. 云雨天气多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气压单位为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 北京 B. 郑州 C. 西安 D. 东京
15. 图示时刻西安的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6 与东京相比,郑州此时( )
A. 光照充足 B. 降水较少 C. 气温较高 D. 气压较低
2024年9月6日16时20分,台风“摩羯”在海南省文昌市东侧沿海地区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是继2014年“威马逊”之后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下图为台风“摩羯”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台风“摩羯”登陆过程体现的水循环环节为( )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下渗 D. 地表径流
18. 台风“摩羯”登陆时,文昌市可能出现( )
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19. 为减轻台风灾害损失,主要防御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预报②船只减速航行
③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④居民迅速转向空旷地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022年4月20日,参与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的“雪龙2”号返回上海。下图为“雪龙2”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①→②航段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变化特点是( )
①温度升高②温度降低③密度升高④密度降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 与②海域相比,①海域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B. 高压影响,降水较少
C. 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D. 远离大陆,径流较少
22. “雪龙2”返程到①海域过程中吃水深度变化可能是( )
A. 逐渐变深 B. 逐渐变浅
C. 先变深后变浅 D. 先变浅后变深
世界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属于寒流的有( )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24. 由较高纬向较低纬航行的海轮受洋流影响速度明显加快的海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乙海域易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温较高 B. 盐度较高 C. 海域辽阔 D. 饵料充足
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从黑到黄再到红,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分条件变化 B. 热量条件变化
C. 地势高低差异 D. 农业类型差异
27. 与红色土相比,黄色土( )
A. 土壤颗粒更小 B. 淋溶作用更强
C. 成土速度更快 D. 土质更疏松
郑州某中学研学小组从登封永泰寺沿数字序号顺序进行研学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小组研学考察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研学小组出发时,在永泰寺周边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热带雨林
29. 从永泰寺研学点1到研学点6,小组成员行进过程中感觉到很累,他们爬升的高度约为( )
A. 350m B. 450m C. 550m D. 650m
30. 下山过程中小组成员又有新发现,研学点8和研学点4海拔高度差异不大,但植被类型明显不同,在研学点8看到的是针叶松林,而在研学点4看到的是低矮灌木,主要原因是研学点8位于( )
A. 阳坡,光照充足 B. 阴坡,湿度较大
C. 迎风坡,降水较多 D. 背风坡,温度较高
二、综合题(共3大题,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湿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图1为某地温室大棚景观,菜农一般会在上午日出后把大棚的门打开,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上午大棚的门打开时,空气流动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2)分别说出菜农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后,图2中①、②的变化。
(3)请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再提出一些防御低温冻害的有效措施。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响应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某学校结合校园建筑群空间布局特点打造了“海绵校园”,通过校园微地形控制,设置下凹式绿地、转输植草沟、景观湿塘等设施,引导雨水径流、屋面断接雨水与地表径流统一进入中央景观湿塘,不仅实现了雨水的高效管理,还能改善学校的生态环境。下图为该学校“海绵校园”局部示意图。
(1)指出转输植草沟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并说出其主要作用。
(2)说出下凹式绿地对水循环环节产生的主要影响。
(3)推测“海绵校园”建设对校园小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貌观察是地理野外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郑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开展了主题为“行走华夏大地,感受母亲黄河”的研学考察活动。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及①、②、③、④四地的地貌景观图。
【研学点①】
研学小组成员搭乘航班首先来到了宁夏平原,发现这里虽然周围沙漠遍布,但其内部却呈现出稻香鱼肥、瓜果飘香的“塞上江南”美景。在这里他们还看到了图①所示地貌景观。
(1)说出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最主要原因。
(2)请判断①处地貌类型,并描述该地貌景观由A→B的特点。(提示:从地势、坡度、粒径等角度描述)
【研学点②和③】
行程继续,研学小组先后来河套平原和黄土高原,领略到了地表黄沙漫漫和千沟万壑的明显差异。
(3)分别说出形成②、③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列举上述外力作用形成的其他地貌类型。
【研学点④】
经过家乡郑州后,小组成员在继续前往黄河下游过程中,看到了黄河岸边绿色的农田连成一片。
(4)简要分析该区域适合农耕的主要条件。
郑州市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60分)
【1~2题答案】1. A 2. B
【3~5题答案】3. B 4. C 5. B
【6~8题答案】6. D 7. A 8. B
【9~10题答案】9. C 10. C
【11~13题答案】11. D 12. C 13. B
【14~16题答案】14. C 15. C 16. D
【17~19题答案】17. B 18. B 19. C
【20~22题答案】20. B 21. B 22. A
【23~25题答案】23. D 24. C 25. D
【26~27题答案】26. B 27. D
【28~30题答案】28. B 29. C 30. B
二、综合题(共3大题,40分)
【31题答案】
(1)A (2)①增强②增强
(3)棚内生烟,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保温作用;增加覆盖物,增加保温效果;清理棚膜,增加透光性,提高棚内热量的获取。
【32题答案】
(1)环节:地表径流
作用:(收纳屋面、绿地的汇水,)将收集的雨水排送至景观湿塘。
(2)延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
(3)影响:湿度增加:昼夜温差减小
原因:“海绵校园”有效地增加了校园的蓄水总量增加,蒸发、蒸腾作用增强,使得校园更加湿润。
【33题答案】
(1)黄河水提供灌溉水源。
(2)地貌类型: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
特点:自扇顶至扇缘(由A→B)地势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平缓;粒径由粗(大)到细(小)。
(3)风力作用风蚀蘑菇(或风蚀柱/沙丘等风沙地貌)。
流水作用冲积平原(或三角洲/“V”形河谷等河流地貌)。
(4)平原地形,地势低平;临近河流,灌溉便利;泥沙沉积,土层深厚肥沃;温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