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以哺乳动物为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形成场所分别是动物的睾丸和卵巢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直接形成4个精子C.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是不均等的D.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相同的2.下列属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点的是( )A.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C.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部分片段交换D.同源染色体分开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3.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B.卵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卵原细胞的一半C.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1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等4.下列有关如图中两个细胞分裂图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B.①②中均含4条染色体C.②产生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D.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生殖细胞不需要变形5.下列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数目加倍一次减半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数目加倍两次减半两次B.有丝分裂着丝点一分为二时细胞中核DNA数是正常体细胞中的两倍,减数分裂着丝点一分为二时细胞中核DNA数和正常体细胞相同C.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均分,细胞质遗传物质随机分配6.关于果蝇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B.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C.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D.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7.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伴随着着丝粒分裂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它们染色体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都排在赤道板上8.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生物(AaBb)一个细胞的不同分裂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基因B和b的分离一定出现在图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C.结合甲细胞分析,丙细胞中2号和8号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应分别是B和aD.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会导致A和b的位置互换9.图1为某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图像,图2为减数分裂过程的部分时期中某物质或结构的数目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图1染色体图像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图2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与时期的关系C.图2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组数与时期的关系D.图2也可用于表示有丝分裂某些时期的染色体数量变化10.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变化图,图1、图2、图3、图4均表示一种分裂方式的完整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可表示核DNA数目随时间的变化,de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图1和图4中ab段细胞所处时期相同,该时期核DNA会发生复制C.图2和图3可分别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D.图3和图4中bc段相关物质的变化都与着丝粒分裂有关二、多项选择题11.以下甲~丁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乙、丙B.乙是初级卵母细胞,甲最可能为本次连续分裂中产生的卵细胞C.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丙→乙→丁→甲D.处于减数分裂Ⅰ过程的有图乙、丙12.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B.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AB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C.若纵坐标是姐妹染色单体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D.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13.对小鼠(2N=40)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将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 B组 C组染色体数目(条) 80 40 20细胞数目(%) 15 55 30A.A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每个细胞中含有4条性染色体B.B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不含姐妹染色单体C.C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含有同源染色体D.B组细胞数目多,可能是因为B组细胞所占的分裂时期多三、非选择题14.如图表示果蝇(2n=8)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值H的变化曲线,F点时细胞分裂刚好结束。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B段的H值为_____。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值会比H值_____(填“大”“小”或“相等”)。(2)CD段可处于_____时期。形成图中DE的原因是_____。(3)该图若为减数分裂过程,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发生在_____段,在_____段既具有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又具有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该图若为有丝分裂过程,则CD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____对;含有8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处于_____段。15.如图①~④表示人类卵细胞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回答下列问题:(1)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2)图中染色体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图①中现象发生于____________期。(3)图③中现象发生的同时,____________会发生自由组合,图④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4)请在下面坐标系中绘制人类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____________。(5)图中染色体的行为与精子形成过程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请写出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____________(答两点)。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精子的形成部位是睾丸。曲细精管中含有大量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卵细胞的形成部位是卵巢;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直接形成四个精细胞,然后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较小的极体(第一极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相同的;故选D。2.答案:B解析:A、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加倍发生在性原细胞形成初级性母细胞的过程中,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次级性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在同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加倍发生在间期S期,染色体数目将加倍发生在后期,在同一个细胞,A错误;B、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离后的子染色体都会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A、精子成熟过程中需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A正确;B、卵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卵原细胞的一半,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精原细胞的一半,B正确;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两次分裂表现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错误;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子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D正确。故选C。4.答案:A解析:A、分析图示可知,①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初级精母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B、①②中均含有4条染色体,B正确;C、②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C正确;D、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不需要变形,D正确。故选A。5.答案:B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数目加倍一次减半两次,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此时细胞中核DNA数是正常体细胞中的两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此时细胞中核DNA数和正常体细胞相同,B正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不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C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随机分配,D错误。6.答案:A解析:A、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相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不变;两者的染色体行为也不同,减数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两者核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B、两者都经过了DNA复制,前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都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数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等过程,B错误;C、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有丝分裂末期为2N,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为N)和染色体行为(有丝分裂末期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不同,但核DNA分子数目相同,C错误;D、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错误。故选A。7.答案:A解析:A、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但着丝粒不分裂,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B正确;C、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故选A。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图像的分析。根据题图中的几个分裂时期无法判断该细胞是来自雌性还是雄性,所以甲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等位基因B和b的分离应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而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由甲细胞可推知丙细胞各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分别是1、3号为a,2、4号为B,5、7号为A,6、8号为b,C错误;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能导致等位基因A和a或B和b的位置互换,D错误。9.答案:D解析:A、图1染色体形态清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与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组数不变,与体细胞数相等,C错误;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粒)分开,染色体数量加倍,可用图2表示,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图1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随时间的变化,de段表示有丝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图1中ab段表示间期,图4中ab段表示间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核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B错误。图2和图3可分别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C正确。图3中bc段相关物质发生变化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e段相关物质发生变化是因为着丝粒分裂;图4中bc段相关物质发生变化是因为着丝粒分裂,D错误。11.答案:AC解析:A、甲细胞中两个染色体形态大小不一致,不是同源染色体;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可推知其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推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且具有同源染色体,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可推知其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综上所述,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乙、丙,A正确;B、由题图可知,乙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应为初级卵母细胞;由于图中这些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乙中细胞质较多的一极将来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并进一步分裂产生卵细胞,因此可推知,卵细胞中所具有的2条染色体应为白色、较大染色体和黑色、较小染色体,甲细胞中两个染色体为黑色、较大染色体和白色、较小染色体,可推知甲细胞一定不是卵细胞,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甲细胞为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丙→乙→丁→甲,C正确;D、由题图分析可知,处于减数分裂Ⅰ过程的只有图乙,D错误。故选AC。12.答案:ACD解析:A、图中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假设体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若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2N对→N对,图示符合有丝分裂的特定阶段的变化,A正确;B、当纵坐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AB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表示着丝点没有分裂,则图示变化只能表示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C、若纵坐标是姐妹染色单体数,图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减半的情况,则对应的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C正确;D、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时,图示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2变为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ACD。13.答案:ABD解析:A、A组细胞内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二倍,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由于染色体加倍,因此该雄性动物的细胞内含有两条X染色体和两条Y染色体,A正确;B、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以及末期,有丝分裂间期DNA未复制时细胞内不含染色单体,有丝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内也不含染色单体,B正确;C、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B组细胞数目多,可能是因为B组细胞所占的分裂时期多,D正确。故选:ABD。14.答案:(1)1;小(2)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等;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CD;CD;4;EF解析:(1)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可判断AB段细胞中DNA未发生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BC段时DNA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直到有丝分裂后期或减Ⅱ后期着丝粒分裂(DE),每条染色体上又恢复为1个DNA分子。AB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此时H=1。由于线粒体中还含有DNA分子,故AB段细胞内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值要小于1。(2)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符合此要求的时期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等。形成图中DE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H值由1/2变为1。(3)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H值为1/2,即一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CD段。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因此在CD段中既具有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又具有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若该图为有丝分裂过程,CD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4对,而细胞内有8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应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即图中EF段。15.答案:(1)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2)①③②④;减数分裂Ⅰ前(3)非同源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4)(5)相同;产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精子的形成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需要不均等分裂解析:(1)间期,染色质复制,进入细胞分裂期后,染色质丝缩短螺旋变粗变为染色体,故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2)图示为卵细胞形成过程,故为减数分裂,①发生互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染色体的着丝粒(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3)③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4)间期DNA复制,染色体也随着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但染色体的数目不发生变化,一直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染色体数目随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细胞中,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恢复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细胞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曲线图如下:(5)图中染色体的行为与精子形成过程相同,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有:产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精子的形成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需要不均等分裂。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课时——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保证生物亲子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维持生物遗传稳定性的生理过程是( )A.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B.无丝分裂、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D.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如图为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三个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C.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3.某同学学完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写下了下列四句话,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子代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母方B.子代体细胞内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形状都相同C.受精卵中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由父母共同提供的D.同一双亲的不同后代,其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相同4.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5.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在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中,而尾部留在外面C.一个卵细胞可以同时与多个精子受精D.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6.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都具有保持遗传稳定性和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的特点,这与生物体的某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下图是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B.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仅由过程②就能保证该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过程③既能增加细胞的数目又能增加细胞的种类7.下图是高等动物的生殖发育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的受精作用包含过程I和过程ⅡB.子代新个体出现多样性的原因只与过程I有关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过程Ⅱ和过程Ⅲ保证了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8.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A.a阶段为减数分裂、b阶段为有丝分裂B.IJ段染色体数目一直是体细胞的一半C.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9.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是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之一C.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导致的基因自由组合是形成合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10.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都具有保持遗传稳定性和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的特点,这与生物体的某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下图是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B.这种动物雌雄个体的过程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C.仅由过程②就能保证该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二、多项选择题11.某科研小组对兔子(2n=44)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B. 细胞b中有0条或1条X染色体C. 细胞c和细胞g的细胞名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 细胞d、e、f都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是基因突变易发的时期12.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的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a阶段为减数分裂,b阶段为有丝分裂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D.MN段核DNA与染色体的比值发生改变13.下图是猎豹的有性生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卵细胞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C.过程Ⅱ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D.维持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依赖过程Ⅰ和过程Ⅱ三、非选择题14.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图甲、乙、丙是同一小鼠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仅研究图中所示的染色体,不考虑其余染色体)。图丁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图戊表示该小鼠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出现的染色体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1)甲细胞所处的具体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甲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单体,甲细胞对应图丁中的________(填字母)类型。(2)该小鼠为(填写“雌性”或者“雄性”),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含有________个四分体,对应图戊的________(填序号)。(4)在图丁中a~e五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5)图戊A和C两个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6)图戊中,曲线在②→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曲线在④→⑤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15.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两个环节,不仅保证了生殖的成功率,还在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方面有相当的优越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镜下观察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时,依据细胞中染色体的________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2)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精细胞需经_________过程才能成为精子,该过程中将丢弃大部分的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但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尾的基部。对尾部保留线粒体这一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数分裂过程中,因_______________分离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又恢复到正常数目,从而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4)请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①配子方面,减数分裂时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多样性的配子。②受精作用方面,受精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多样性的受精卵。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受精作用通过精卵细胞的结合使细胞中染色体恢复到亲代个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稳定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答案:C解析:高等动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恢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合子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发育为新个体,图中①、②、③分别是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故选C。3.答案:C解析:A、子代体细胞内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A错误;B、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但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形状不相同,B错误;C、受精作用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所以受精卵中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由父母共同提供的,C正确;D、除同卵双生外,同一双亲的不同后代,由于发生基因重组,其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相同,D错误。故选C。4.答案:C解析: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的是不均等分裂,因此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大于1/4的细胞质,A错误;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均等,B错误;C、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后,含有很少的细胞质,因此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但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故选C。5.答案:C解析:A、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A正确;B、在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中,而尾部留在外面,B正确;C、一般情况下,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受精,C错误;D、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C。6.答案:C解析:A、由于精子和卵细胞都有多种,且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因而会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即过程①受精作用和②减数分裂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A正确;B、受精卵是由含有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经过相互识别而后融合形成的,因此其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DNA来自母方,B正确;C、过程①②分别表示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C错误;D、过程③是受精卵发育为生物体的过程,该过程既能增加细胞的数目又能增加细胞的种类,D正确。故选C。7.答案:C解析:A、高等动物的受精作用包含过程Ⅱ,A错误;B、子代新个体出现多样性的原因:既与过程Ⅰ减数分裂有关,也与过程Ⅱ受精作用有关,B错误;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正确;D、过程Ⅰ减数分裂和过程Ⅱ受精作用保证了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故选C。8.答案:C解析:A、据图所示,a阶段终点和起点的核DNA含量相同,说明此过程为有丝分裂,b阶段终点的核DNA含量只是起点的一半,说明该过程是减数分裂,A错误;B、据图可知,I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C、L点→M点表示受精作用,此过程是通过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的,该过程与卵细胞膜上存在的受体有关,C正确;D、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OP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所以,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不相等的,D错误。故选C。9.答案:C解析: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配子,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也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D、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与该物种的体细胞一致)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C。10.答案:C解析:A、由于精子和卵细胞都有多种,且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因而会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即过程①受精作用和②减数分裂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A正确;B、这种动物雌雄个体的过程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通常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的数量远远少于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的数量,B正确;C、过程①②分别表示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C错误;D、受精卵是由含有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经过相互识别而后融合形成的,因此其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正确。故选C。11.答案:ABD解析:由于是精巢,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不可能是卵细胞,A错误;XY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或l条X染色体,由于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细胞b中有0条或1条X染色体,B正确;细胞c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精原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细胞g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精原细胞,C正确;细胞和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故选AD。12.答案:AC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A错误;B、L→M所示为受精过程,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C错误;D、MN段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中由于DNA复制,核DNA含量发生了加倍,核DNA与染色体的比值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C。13.答案:BCD解析:A、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第二极体,A错误;B、受精卵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于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B正确;C、过程Ⅱ代表受精作用,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C正确;D、维持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依赖过程Ⅰ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和过程Ⅱ受精作用,D正确。故选BCD。14.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0,a(2)雌性,丙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3)初级卵母细胞,2,①(4)a、b(5)减数分裂,有丝分裂(6)着丝粒分裂,受精作用(或精子与卵细胞融合)解析:(1)甲图发生了着丝粒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故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没有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11,且染色体数目为4n,对应图丁中的a类型。(2)由丙图可知。该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所以该小鼠为雌性。(3)该小鼠为雌性,乙细胞同源染色体联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该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⑤表示有丝分裂,因此乙细胞对应图戊的①。(4)在图丁的5种细胞类型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而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都没有同源染色体。(5)图戊中八生理过程染色体数目最后减半,表示减数分裂,C生理过程染色体数目前后保持不变,表示有丝分裂。(6)图戊中,曲线在②一③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曲线在②一③上升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经过④-⑤.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因此,曲线在④一⑤上升的原因是受精作用(或精子与卵细胞融合).15.答案:(1)形态、位置和数目;(2)变形;精子要靠尾部摆动游到卵细胞所在位置,才能与卵细胞结合,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3)同源染色体;(4)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解析:(1)在光镜下观察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时,可依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判断细胞所处分裂的时期。(2)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精细胞需经变形过程才能成为精子,该过程中将丢弃大部分的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但全部线粒体(能够提供能量)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尾的基部,其意义是使精子有充足的能量,灵活游动,从而保证受精作用的顺利完成。(3)减数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又恢复到正常数目,从而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4)减数分裂时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形成多样性的配子,受精作用时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形成多样性的受精卵,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形成。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含义相同 B.同源染色体都来自父方C.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2.某动物精原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下列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A.aB、aB、Ab、Ab B.AB、Ab,aB,abC.Aa、Aa、Bb,Bb D.AB、AB、Ab、Ab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联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形成四分体B.形状和大小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C.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中有5对染色体B.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46条染色单体,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D.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5.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 )①②③④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⑤② C.①④③⑤② D.①④③②⑤6.下图示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请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7.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精子,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B. 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C. 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D. AB、ab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8.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子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④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③和⑤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图中5个精子细胞至少来自2个初级精母细胞D.图中5个精子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9.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B.图①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C.图③所示行为将导致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发生图④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10.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图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上图中只有图②细胞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图③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的复制C.经图④形成的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各不相同D.图①②④中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二、多项选择题11.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子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④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③和⑤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图中5个精子细胞至少来自2个初级精母细胞D.图中5个精子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12.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图像,ド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和图②细胞均可能正在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B.图①②④中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图③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D.经图④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能各不相同13.用32p标记雄果蝇(2N=8)的精原细胞甲的所有染色体,将甲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其中一个子细胞乙在该培养基中继续分裂,产生的精子丙所含性染色体为XY。若乙分裂过程染色体畸变只发生一次,则下列关于乙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5、5、3、3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可能多于8条D.在产生丙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被标记的核DNA分子至少有4个三、非选择题14.下面是某果蝇的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精子细胞的示意图,其中图Ⅳ细胞中只表示了部分染色体的情况,请回答。(1)图Ⅰ细胞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图Ⅱ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2)图Ⅳ细胞处于该分裂方式中的____________时期。(3)图Ⅲ每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是Ⅰ细胞DNA含量的____________。(4)若只考虑该果蝇的两对常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通常情况下,这样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____________种精子。15.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D细胞正处于_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期,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2)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其细胞核中含____________个DNA分子。(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4)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5)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____________形成的。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两者的含义不完全相同,A错误;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错误;C、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D正确。故选D。2.答案:A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基因型为AAaaBBbb,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得到2种次级精母细胞(AABB、aabb),再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4种精细胞(AB、AB、ab、ab);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基因型为AAaaBBbb,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2种次级精母细胞(AAbb、aaBB),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4种精细胞(Ab、aB、Ab、aB),A正确。故选A。3.答案:C解析:A、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B、形状和大小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复制而来的染色单体,B错误;C、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正确;D、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D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A、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能表示为5对,应表示为10条,A错误;B、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成熟的卵细胞,B错误;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92条染色单体,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C错误;D、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导致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5.答案:C解析:D、翻译过程至少需要3种RNA参与,分别需要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核糖体作为翻译的模板,其中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中有rRNA,D正确。故选D。6.答案:B解析:依据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推知:①处于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处于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此可见,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B正确,ACD错误。7.答案:A解析:AB、根据分析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的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A错误,B正确;C、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只能分裂成两个相同基因型的精子,故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D、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分裂产生AB、ab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或Ab、aB两种次级精母细胞,AB、ab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A。8.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①中的那条长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在未交换前的染色体与④相同,则①、④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②中染色体与④中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所以①、②、④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B、③和⑤中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因而不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图中①、②、④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和⑤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D、图中只有①、④可能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所以5个精子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B。9.答案:D解析:A、据图分析,图①为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染色体片段,导致交叉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②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染色体的着丝点粒和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③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④发生丝点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应为①③②④,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常发生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图③所示行为将导致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D、图④有丝点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D。10.答案:B解析:A、图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向细胞两极,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B、图③形成两个子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错误;C、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经图④形成的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各不相同,C正确;D、图①②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又短暂加倍,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B。11.答案:AB解析:A、据上分析可知,①、②、③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B、④和⑤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C、图中5个精子细胞中①②③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④⑤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故至少来自2个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D、图中5个精子细胞中①③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与其他三个都来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故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AB。12.答案:AC解析:A、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A错误;B、图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B正确;C、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不复制,C错误;D、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因此经图④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能各不相同,D正确。故选AC。13.答案:CD解析:AB、精原细胞(2N=8)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得到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条,次级精母细胞完成分裂后形成的精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4条;由于乙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畸变,且异常精子所含性染色体为XY,可知乙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XY这一对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故产生的四个精子染色体数目分别为5、5、3、3,A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被标记的染色体有8条,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体中只有一条被标记,故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中被标记的染色单体不可能多于8条,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产生丙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至少有5个,D错误。故选CD。14.答案:(1)XY;次级精母细胞(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1/2/一半(4)2解析:(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图Ⅰ表示精原细胞,该细胞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即XY。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了图Ⅱ细胞,则图Ⅱ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2)图Ⅳ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图Ⅲ为精细胞,其细胞核中DNA含量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Ⅰ细胞为精原细胞(体细胞),故精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含量是精原细胞的一半。(4)两对常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则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其中包括2种精子。15.答案:(1)减数分裂I;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初级精母细胞;8(3)ABD(4)A→D→C→E(5)睾丸解析:(1)D同源染色体分离,D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I分裂后期,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D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I分裂后期,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细胞核中含8个DNA分子。(3)据图分析,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4)由图可知,A中不含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应该是有丝分裂的末期或精原细胞;B着丝粒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的后期;C着丝粒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E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是A→D→C→E。(5)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形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docx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docx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课时——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