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人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物学练习(二)2024年12月学校:_________教学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注意事项:本练习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练习分为第I部分(选择题)和第Ⅱ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部分1至5页,第Ⅱ部分6至8页。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相关信息清楚、完整、准确的填涂、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纸指定位置。答卷时,请务必将答案填涂、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区域,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如图是温特利用琼脂块和植物幼苗进行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设置空白琼脂块处理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B. 实验能证明幼苗尖端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C. 实验能证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可导致幼苗弯曲生长D. 实验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到与该实验相同的结果2.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弯曲生长现象的是( )A ②⑤⑥⑦ B. ①②③⑤⑧ C. ①③④⑥⑦ D. ②⑤⑧3.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B. 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一定最高C. 抑制植物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会影响生长素在芽中的运输D. 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以甲硫氨酸为前体合成的4. 松柏类植物的树冠呈金字塔形,这种树冠的形成与植物激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松柏类植株树冠呈金字塔形主要与细胞分裂素有关B. 松柏类植物因侧芽不能合成生长素导致其不能发育成枝条C.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极性运输D. 植物生长素与细胞中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诱导特定基因表达5. 矮生南瓜突变体喷施某种植物激素后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B. 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C. 赤霉素受体不敏感 D. 赤霉素信号传导异常6. 研究小组为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先完成了一项预实验:将龙牙楤插条浸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后,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结果不能体现2,4-D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B. 对照组生根数较少是因为该组浸泡液中2,4-D溶液低C. 不同浓度2,4-D处理插条生根数目可能相同D. 该实验中每组用一根插条计数其生长根数7. 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甲最可能是乙烯B. 激素丙最可能是生长素C. 激素乙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 激素甲和乙在调节生长和种子休眠时起拮抗作用8.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 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处理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B.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C. 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D. 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9.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敏色素是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B. 只要涂抹一定量的生长素类似物就可以形成无子果实C. 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催化细胞内相关化学反应的进行D. 植物的生长发育既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也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如光、温度、重力等10. 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麦)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开花的现象。Vrn基因是抑制冬小麦开花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低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的生命活动B. 秋冬前冬小麦Vrn基因表达水平较低C. 春化作用是越冬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D. 春天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结果11. 下图表示光照持续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植物感应光暗周期中的黑暗持续长度来感知日长变化B. 红光打断黑暗周期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可被远红光逆转C. 植物感应光信号的光敏色素能吸收红光不吸收远红光D. 植物选择昼夜时间长短作为开花依据是长期进化的结果12. 一个种群在自然环境中不能长期保持“J”形增长的原因是( )A. 栖息地面积足够大 B. 处于生育期的个体足够多C. 存在天敌或竞争者 D. 每个季节都有充足的食物13. 对某池塘中鲫鱼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条。下列关于池塘中鲫鱼数量的评估不正确的是( )A. 池塘中约有鲫鱼380~390条B. 重捕期间有鲫鱼的出生或死亡不会影响评估结果C. 两次捕获的时间间隔会影响评估结果D. 两次捕鱼网眼大小不同会影响评估结果14.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⑤为出生率、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②为年龄结构,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 ③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 ④为性别比例,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15. 某小组调查一块400m 方形草地中蒲公英种群密度。如图表示对蒲公英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的一个样方(2m×2m),图中一个不规则图形表示一棵蒲公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使用等距取样法在蒲公英多的地方取样B. 此样方中蒲公英的个体数量是6或7株C. 该调查方法可估算出该样地中的种群密度D. 农田中某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此法调查16. 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观察到的酵母菌数量为死菌和活菌的数量之和B. 计数时应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C. 若血细胞计数板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可稀释后再计数D. 不同实验组测得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17. 研究人员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B. 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获得C. 随着轮牧时间延长,重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逐渐趋向衰退D. 由图可知,任何放牧强度都不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18.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应该使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 种群数量稳定 B.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 D. 可增加环境最大容纳量19. 如图为某草原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增长变化(λ=Nt/N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前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B. 第3年末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 野兔种群的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D. 野兔种群的实际数量不会超过环境容纳量20.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下列因素中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 干旱 B. 食物 C. 火灾 D. 寒潮21. 下列对导致群落垂直分层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地形的高低起伏、土壤湿度及盐碱度的不同B. 陆地植物对阳光的利用不同C. 动物对栖息空间及食物的依赖D. 水生生物与光的穿透性、水体温度及溶氧量等密切相关22. 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多少B. 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丰富度C. 群落中动物的数目有很多,物种丰富度不一定高D. 农田中虽然庄稼长很茂盛,但与热带雨林比其物种丰富度较低23. 在同一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曲线所示,则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A. 种间竞争 B. 捕食 C. 寄生 D. 原始合作24. 下列有关生态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生态位B. 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是固定不变的C. 生态位越接近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大D. 可以通过研究植物株高、种群密度等特征来研究植物的生态位25. 中国悠久的淡水渔业养殖历史中,人们发明了高产低耗的“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为夏季一个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与水层优势种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空间和食物资源B. 青鱼主要以螺、蚌等为食,草鱼主要以水草为食,二者生态位不完全重叠C. 若多年后该池塘废弃,其中的优势种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 夏季该池塘中四种鱼种群的集合属于生物群落26. 科研小组对某退耕农田的群落演替进行调查,在调查期间发现该农田依次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演替阶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生在退耕农田上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 与一年生草本阶段相比,多年生草本阶段物种丰富度增加C. 灌木阶段比多年生草本阶段为动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D. 该退耕农田在灌木群落的基础上一定会演替到顶极群落树林阶段27.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开电灯,会使结果偏大B. 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实验中,种群个体数较少时,可缩小样方面积C. 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 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动物的重捕概率低会导致数据比实际值偏小28. 某种蚜虫在黄瓜植株上分布不均匀,下位叶多于中位叶,中位叶多于上位叶。过多的蚜虫在大量吸食黄瓜植株的汁液后,黄瓜植株内产生的单宁和烯类化学物增加。单宁能抑制蚜虫的消化,减少蚜虫的取食。烯类化学物具有挥发性,对蚜虫的天敌——瓢虫具有吸引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宁和烯类化学物能调节种间关系B.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 黄瓜与蚜虫、瓢虫与蚜虫间均为捕食关系D. 该种蚜虫在黄瓜植株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9. 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保持稳定不变B. 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C. 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D. 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30. 持续的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场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鼠害加剧,致使草场进一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草场具有垂直结构,其垂直结构比森林简单B. 布氏田鼠的繁殖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属于负反馈调节C. 过度放牧和鼠害分别导致草场发生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D. 人类活动只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不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3小题,共40分,请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作答,全部答案需写在答题纸上。31. 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系列实验。(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涂抹IAA 在花柄上涂抹IAA果实平均重量(g) 4.1 0 5.3 0①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着的_______。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图1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I组 施加 施加I组<Ⅱ组Ⅱ组 ? ?①表中I组应在图1的___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3H-IAA,在___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NPA。②Ⅱ组“ ”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___。③请参考d段书写方式,在横线处填写预期结果a段_________、b段_________、c段_________。(3)在生产中,有人质疑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请你结合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撰写一文字,向公众进行科学解释_________。32. 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下列哪些操作会使计数结果偏小?________①从静置的培养液上部取样②使用未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③计数前未对酵母菌进行台盼蓝染色④仅对计数室内的酵母菌进行计数(2)曲线a的增长呈________形,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3)酵母菌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此时的种群数量称为________。限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答出2点)33. 空心莲子草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研人员对该入侵植物开展了相关研究。(1)空心莲子草是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图1),科研人员调查了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群落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2所示。由结果可知,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______,进而改变群落的______方向。(2)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图1)迅速繁殖,在种间______过程中占据优势。(3)科研人员推测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为此以本地物种牧草为对象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其结果如图所示。①实验中还应设置用______处理的对照组②由图可知,随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增大,进而______种子的萌发。本实验并不能完全证明上述推测,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简要说明)______。人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物学练习(二)2024年12月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答案】D2.【答案】D3.【答案】C4.【答案】D5.【答案】B6.【答案】C7.【答案】A8.【答案】C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D15.【答案】A16.【答案】B17.【答案】D18.【答案】B19.【答案】B20.【答案】B21.【答案】A22.【答案】A23.【答案】B24.【答案】B25.【答案】D26.【答案】D27.【答案】C28.【答案】A29.【答案】C30【答案】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3小题,共40分,请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作答,全部答案需写在答题纸上。31.【答案】(1) ①. 种子 ②. 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 ③. 从花柄运输到子房(2) ①. 1 ②. 2 ③. 施加、不施加 ④. I组>Ⅱ组 ⑤. I组<Ⅱ组 ⑥. I组=Ⅱ组(3)激素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在人体细胞膜上没有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受体,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32.【答案】(1)①②④ (2) ①. J ②. 营养物质充足 ③. 不更换培养液(3) ①. 环境容纳量##K值 ②. 营养物质不足、空间有限、有害物质积累增加33.【答案】(1) ①. 降低 ②. 演替(2)竞争 (3) ①. 等量的蒸馏水 ②. 抑制 ③. 将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检测空心莲子草是否能释放毒害本土物种的化学物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