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黄河颂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2.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抒情方式,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难点:细心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与黄河相关的古诗词。从而引出话题——黄河,播放黄河航拍视频并介绍黄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走进千百年来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二、激情诵读,唤起欲望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 读读写写。
巅 劈 气魄 狂澜 浊流 宛转 屏障 哺育 榜样 浩浩荡荡
2. 易错读音。
屏障(zhàng) 气魄(pò) 狂澜(lán)
臂膀(bǎng) 哺育(bǔ) 浊流(zhuó)
3. 多音字。
屏:屏(píng)蔽、屏(bīng)营、屏(bǐng)退
曲:九曲(qū)连环、曲(qǔ)终人散
4. 重点词语。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一泻万丈】形容黄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也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
三、指导朗读 反复颂读
1.播放朗诵音频,学生仔细聆听。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2.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3.自由朗读。
酝酿情感, 体验情感。(激昂、雄壮)
4.朗读交流。
请几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 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明确:应读得富有节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读出对黄河的赞颂,读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体会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就是不直接抒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本文作为一首献给黄河母亲的颂歌,采取了什么抒情方式呢?
明确:直接抒情。本文直抒胸臆,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情绪慷慨激昂。
五、研读批注 理解诗歌
1.了解批注是什么?批注的对象和方法。
批注是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批注的对象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还可以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
批注的方法也同样是多样的:可以是理解意思、含义、作用,可以是写感想、鉴赏评价、质疑联想,也可以是为某个内容做补充。批注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语言要求简求精。
2.研讨批注角度,补写批注。
(1)第一处:是对段落作用的批注。点明课文第一部分,即朗诵部分是序曲,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地象征,我们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
(2)第二处:是对词语作用的批注。细读“望”字引出的诗句,在“批注二”后补充批注:作者描绘的黄河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又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黄河形象的?
明确:
黄河形象:奔腾不息、气势磅礴、一往无前。
描写角度:
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俯瞰全景式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纵向描写:“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横向描写:“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第三处:是在提示诗歌的内容层次。细读“颂”领起的部分,在“批注三”后补写批注: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黄河的?
从哺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讴歌赞颂黄河的伟大精神的。
(4)第四处:是在赏析句子的作用。歌词中出现三次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啊!黄河!”三次出现,把对黄河的赞颂分为了哺育、保卫、激励三个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同时,三次“啊!黄河!”出现,构成了反复,用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5)第五处:是对结尾特点的评价。结尾同样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精神的决心。本诗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抒发了对黄河歌颂、赞美。
六、归纳总结
这首诗歌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
2.课后欣赏《保卫黄河》,运用所学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批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