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 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新课导入播放轻音乐,师激情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呢?指名谈话。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下面的叮咛和嘱咐。播放录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普希金,俄国诗人、作家,近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2.背景链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三、整体感知1.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朗读这首诗?【明确】本诗作者是用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所以应该用平等、娓娓而谈的语气,亲密和婉、热忱坦率的语调朗读。2.怎样理解标题中“欺骗”一词的含义?【明确】(1)普希金在写作本诗时,正被沙皇流放,过着充满艰辛的流放生活;(2)“欺骗”一词在这里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坎坷、挫折。3.你从诗中能读到感伤之情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诗中充满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镇静和对美好未来的信心——“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4.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第二部分: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但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四、课文精读1.诗人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该怎么做?【明确】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须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两个“不要”,一个“须要”,一个“相信”,语气坚定,态度明确,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找出诗人是如何对待现在、未来、过去的,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是个怎样的人?【明确】现在:“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未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过去:“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诗人在这样的处境下,没有丧失希望和斗志,仍热爱生活,追求自由,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是个有着真诚博大的胸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的人。4.如果让你把这首诗送给身边的人,你认为可以送给什么人?【明确】(1)遭遇困难、身处逆境的人;(2)对未来失去希望的人;(3)对过去充满悔恨的人……五、合作探究1.“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写出怎样的生活状态?【明确】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矛盾,心中有美好的理想,现实的世界可能是令人悲哀的,可能会让人感受到被欺骗。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即使是痛苦的,也有助于把握人生。六、小结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这首诗后,也能拥有诗人那样博大的胸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在遇到挫折与困境的时候,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七、板书设计八、布置作业请你尝试以《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为题,写一首小诗。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诗歌全集》。2.背景链接。《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卖掉了祖父遗留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来到英国一个小村子,开始了艰苦安静的诗歌创作。三、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自由读。注意诗歌的停顿节奏,语音的准确性。2.理解诗意,每一小节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节: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面对选择,陷入沉思。第二节:诗人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第三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着另一条路,担心选择错误而难以回头。第四节:诗人遥想多年后自己回想,当初未选择的路或许更好,但现实无法回头。3.想一想,第一节中哪个动词最能体现诗人当时的心境?第二节中哪一词语最能体现诗人当时的行为?第三节中哪一词语最能体现诗人当时的情感?第四节中哪一词语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明确】伫立、选择、恐怕、叹息。4.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明确】“路”,表面指自然界中的道路,暗指人生之路。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明确】象征。象征:用具体的甲事物表现某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乙事物。区别: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一般要统摄全篇。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使用。四、合作探究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道路?【明确】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将其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才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重点写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心灵,让人更深入思考人生的选择要慎重,不能随波逐流。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明确】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诗题这样写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要抒发的并不是自己选择了这条路的欢欣和庆幸,而是对未选择的那条路的留恋和向往。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重视,从而对最初的选择进行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五、小结人生永远都在“选择”和“未选择”之间抉择。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之路却没有回头路可走。所以,选择一定要谨慎,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定地走下去。诗人用朴实无华、细致含蓄的语言,借助自然景物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理性与感性完美融合,如夏日里清凉温柔的风,沁人心脾。六、布置作业古今中外有许多作家对“路”有过精彩的描述,请你写出三句,注明作者。【板书设计】面临选择 选如沉思做出选择 不同寻常 象征——人生之路踏上路途 难以返回未选之路 念念不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