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太空一日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太空一日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中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升华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在感悟课文内容中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中华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地面,自主出舱,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三、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弧(hú)      炽热(chì) 俯瞰(kàn)
模拟(nǐ) 遨游(áo) 严谨(jǐn) 稠密(chóu)
概率(lǜ) 烧灼(zhuó) 无虞(yú)     轨道(ɡuǐ)
负荷(hè) 瞬间(shùn) 舷窗(xián) 拍摄(shè)
叮嘱(zhǔ) 褐色(hè) 抛开(pāo) 五脏六腑(zànɡ)
千钧重负(jūn) 屏息凝神(bǐnɡ)
nài(耐)人寻味 惊心动pò(魄)
2.解释重点词
【无虞】不用忧虑。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应付自如】形容处理问题从容自如,得心应手。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四、整体感知
(一)阅读课文,梳理结构。
1.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部分的小标题,重视对标题的解读。标题是内容的眼睛,包含了很多信息,比如交代写作对象、奠定感情基调等。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出现了意外。
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发生了异常。
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途中遇到的惊险事件。
2.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这四个部分的内容的?
明确:时间顺序。火箭起飞,进入太空飞行,返回地球。
(二)赏析句子,把握感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明确: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三)合作交流
1.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明确:我们可以看出杨利伟沉着、稳重、坚忍,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具有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
2.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明确: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与决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六、布置作业
1.结合课后习题,熟读课文。
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师:同学们,课下你们阅读了哪些关于太空探索的文章呢?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学生思考组织语言,教师点名学生发言,并鼓励引导。
师:同学们讲的故事条理非常清晰,对故事情节的概括简洁全面,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相当准确,那么本文的作者杨利伟是怎样给我们讲述他的《太空一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详细解读。
二、分析课文
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
思考: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出现了共振。作者当时是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思考:发生的这个意外,作者是怎么对待的?
明确:飞行回来后作者如实汇报,工作人员分析研究,找出了共振的原因,并随后改进了技术工艺。
思考:倒数第3段,“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蕴含了什么情感?
明确:惊喜、激动。
2.快速阅读第二部分。
思考:作者在太空中飞行时都看到了什么?
明确:地球(一段弧)、各大洲、各个国家、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河流的形状、首都北京、祖国各省区、棉絮状物体。
思考:“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祖国、战友和亲人的想念,看到首都时的亲切。
思考:这次飞行过程中,作者说没有看到长城,这与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相悖。这表明作者具有什么品质?
明确:作者有一种可贵的勇气——实话实说,实事求是。
3.快速阅读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又遇到了什么突发状况?
明确: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和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思考: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和反应?(在原文中找答案)
明确:产生错觉时,“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出现神秘敲击声时,“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却未能发现什么”。
思考:针对这两个突发状况,飞行结束后作者是怎么处理的?
明确:产生错觉:作者告诉其他航天员做好心理准备;飞船舱体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敲击声:技术人员反复试验,但未找到原因;作者告诉航天员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害怕。
4.快速阅读第四部分。
(1)这部分作者主要讲了哪两个主要事件?
明确:舷窗出现裂纹和抛伞过程。
(2)当右边舷窗开始出现裂纹时,作者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明确:非常紧张和恐惧。“我的汗出来了。”
(3)针对抛伞过程,俄罗斯的航天员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但杨利伟是怎么做的?
明确:“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4)“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体会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劫后重生的疲惫和喜悦。
三、合作探究
分析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分小组讨论,最后发言汇报)
1.对于是否能看到长城,杨利伟曾叮嘱“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体现了他多重求证、严谨科学的态度。
2.如实汇报在飞行途中听到的敲击声,并配合技术人员多次寻找原因。在辨别声音时,不是当时的声音,就不能签字。体现了他严谨的态度。
3.右边的舷窗出现裂纹,小碎纹、细密的碎纹——观察严谨。看到左边舷窗也出现裂纹,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放心了一点。体现了他科学严谨的态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可贵品质。正如文章中航天员杨利伟叙述的那样,航天事业还在逐步完善中,但是我们所有人应该有一个共识,它是一项为人类的伟大事业,这些奉献于航天事业的航天员们,他们都是普通的人,但是他们具有伟大的精神和良好的素养,向我们人类证明着人类的智慧和活着的意义。
五、布置作业
以《英雄杨利伟,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