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基础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基础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基础训练)——2025 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春暖花开 C.角马迁徙 D.秋风送爽
2.根据我们学习的生命特征方面的知识,请你判断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北极熊 B.哈密瓜 C.含羞草 D.机器人
3.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学习时不住地出汗,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新陈代谢 B.生长 C.应激性 D.趋利避害
4.紫薇是校园常见植物,用手轻挠它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就会随之飘动。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这句诗描述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6.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7.对于生活在稻田中的水稻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除水稻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和土壤等非生物
C.稻田中的杂草等植物
D.稻田中的蚯蚓、昆虫和鸟等动物
8.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荒漠,其地下的根系的状态如图所示,这反映出该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和环境互相影响 D.环境适应生物
9.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整个校园 B.校园中的所有植物
C.校园中的所有学生 D.校园中的所有细菌、真菌
10.窑湾古镇被中国大运河网评为“最美运河十景”第二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窑湾古镇所有的古建筑群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运河里的水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D.任何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都是消费者
11.汞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汞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汞含量情况如表所示,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 甲 乙 丙 丁
贡的相对含量 0.04 600 0.49 61.00
A.甲→丙→丁→乙 B.丁→乙→丙→甲
C.乙→丙→丁→甲 D.甲→乙→丙→丁
12.塞罕坝曾由于过度采伐而成为草木稀疏的荒原,林业建设者经过多年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如图为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油松松鼠蝮蛇
B.蝮蛇与鹰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共4条食物链
D.塞罕坝的变化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13.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
B.丙指绿色植物
C.碳都是通过①②③过程进入无机环境中的
D.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沿“丙→乙→甲”流动
14.农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较为脆弱的,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
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
②组成单一
③结构复杂
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⑤动植物种类繁多
⑥结构简单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⑤⑥
15.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类。
(1)下边是一位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完整,请你补画完整。______
(2)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______条。
(3)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包括腐生生活的______和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有______,肉食动物有______,杂食动物有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BC.蜻蜓点水,春暖花开,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的现象,角马迁徙也属于生命现象,故ABC错误。
D.秋风送爽没有体现出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北极熊、哈密瓜、含羞草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D。
3.答案:A
解析:A.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异化作用则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物质分解为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小明在学习时不住地出汗,这是身体在通过皮肤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属于异化作用的一部分。因此,这说明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A正确。
B.生长是指生物体的体积、重量和细胞数目的增加,以及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虽然小明在学习时身体也在进行生长,但出汗这一现象并不直接体现生长的特征,B错误。
CD.应激性是指生物体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并发生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维持生命的特征。小明在学习时出汗,并不是因为外界环境对小明产生了某种刺激,而是身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因此不属于应激性,C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用手轻挠紫薇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就会随之飘动,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江水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故选B。
6.答案:A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故选:A。
7.答案:A
解析:因为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所以,对于生活在稻田中的水稻来说,它的环境是指除水稻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故选:A。
8.答案:B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同时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该例子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B。
9.答案:A
解析:A、整个校园,既包括了校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校园中的所有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校园中的所有学生,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
—学生,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校园中的所有细菌、真菌,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分解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A.窑湾古镇所有的古建筑群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A错误。
B,运河里的水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圈,C正确。
D.生产者能合成生物所需的物质,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4、丙0.49、乙600、丁61.00。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丁→乙,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A.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有:油松→松鼠→蝮蛇→鹰,油松→松毛虫→黑枕黄鹂→蝮蛇→鹰,油松→松毛虫→黑枕黄鹂→鹰,油松→天牛幼虫→黑枕黄鹂→蝮蛇→鹰,油松→天牛幼虫→黑枕黄鹂→鹰,没有油松→松鼠→蝮蛇这条食物链, A错误。
B.鹰捕食蝮蛇,二者是捕食关系。同时鹰和蝮蛇都以黑枕黄鹂为食,二者又是竞争关系,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正确。
D.塞罕坝曾由于过度采伐而成为草木稀疏的荒原,林业建设者经过多年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和气候,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据分析可知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A错误; B、丙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也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 C、图中②③表示呼吸作用,①表示分解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是通过①②③过程以及燃料的燃烧等进入无机环境中的,C错误; D、丙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通过乙取食进入乙体内,两者的代谢废弃物和遗骸通过甲的呼吸作用分解。可见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D错误。
14.答案:B
解析: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②群落的结构单一,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此④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稳定性差。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稳定性强。
故选:B。
15.答案:(1)
(2)5/五
(3)细菌;真菌
(4)吃草籽鸟、鼠、昆虫;鹰、狐;杂食性鸟
解析:(1)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由题干可知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所以未画完整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补画完整的食物网如下图: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5条,分别是: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狐;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
(3)腐生细菌和真菌主要靠分解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4)植食动物是指吃植物性食物的动物:肉食动物是指吃动物性食物的动物;杂食动物是指即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动物性食物的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有吃草籽鸟、鼠、昆虫,肉食动物有狐、鹰,杂食动物有杂食性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