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综合测试)——2025 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合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生物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一切生物都具有繁殖的特征C.运动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最主要特征之一D.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2.窗台上的小绿植渐渐向窗外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主要体现了生物(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下列生命现象中,叙述正确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体现生物的变异现象B.含羞草叶子受到触碰后会合拢与“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C.“蜻蜓点水”体现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不包含生命现象4.紫薇别名“痒痒树”,是公园绿化的常用树种。央要用手轻轻挠一下它的树干,树叶就会微微颤抖,下列生理现象中与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生物特征的是( )A.人的手接触到滚烫的馒头后立即缩回B.大海里的鲸鱼每隔一段时间会浮出水面C.鸡蛋孵化21天左右会有小鸡破壳而出D.雨后的竹笋每天最快可增长三十厘米5.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机器狗承担了搬运铁饼等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生物,因为它能自由运动B.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对指令作出反应C.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6.对下列现象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鲸鱼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有变异现象7.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8.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C.冬天雷鸟换上与冰雪一致的白色羽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9.我国许多古诗词中都蕴含着许多生物学有关的知识,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物质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0.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C.生物之间只有吃与被吃的关系D.环境会影响生物,但生物不会影响环境11.一岁有四季,四季各三个月,每月两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含义。例如,谷雨是指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城市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C.森林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氧气总量70%,有“地球之肺”之称D.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森林生态系统弱13.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对其他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4.“稻田养鸭”目的是实现稻鸭双丰收,鸭子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杀虫禽”的作用,关于此食物链说法正确的是( )A.此食物链可以表示为稻→虫→鸭子B.稻、虫、鸭子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虫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稻和鸭子的数量增加D.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稻1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是生产者,①、②是消费者B.②③两种生物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①→②→③D.若消灭所有的③,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遭到破坏16.某兴趣小组通过制作小型生态瓶开展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验,处理方法如下:将四个生态瓶均摆放在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从理论上分析,四个生态瓶中动植物生存时间最长、生态系统最稳定的是( )甲瓶 乙瓶 丙瓶 丁瓶生物成分 2只小虾、2条小鱼 2株水草、2只小虾、2条小鱼 4株水草、3只小虾、1条小鱼 4株水草、3只小虾、1条小鱼非生物成分 少量水(1/3瓶),少量河泥 少量水(1/3瓶),少量河泥 较多水(4/5瓶),少量河泥 满瓶水,少量河泥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17.如图为我县贝州湖公园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生物不能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改造B.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C.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D.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18.生态学家为了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的泥土培育水稻,铕元素不能被生物体分解。一段时间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的铕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μg锥腹肖蛸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10.436 20.172 3.21A.该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水稻B.该稻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起点是铕元素C.由表中数据可知,拟水狼蛛捕食叶蝉的能力最弱D.水稻、叶蝉和蜘蛛中,销元素含量最少的是水稻1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代表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B.丙和乙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太阳能开始的D.图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⑤⑥⑦⑧2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每年春天,在稻田、池塘或溪沟内,常常会见到蝌蚪,而到了夏天,一只只青蛙就会在农田中忙于捕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制造的有机物是动物的食物来源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C.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森林生态系统强D.青蛙数量增多时虫的数量会减少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大题,共40分)21.(6分)宋朝著名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其中蕴含了很多生物学的知识。(1)“红杏出墙”是杏树的部分枝条受到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_______的特征。(2)杏树会开花、结果,果实掉落后,里面的种子会长成一棵新杏树___________的特征。(3)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这反映了杏树的生活_________。(4)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来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_______现象。(5)杏树在生长过程中会落叶,从生物的特征来看,落叶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22.(7分)向日葵(如图所示)原产于北美,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到云南,然后逐渐往北方传播,其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种子既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生产葵花籽油。请根据生物的特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向日葵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2)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转动,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3)到了一定季节,向日葵的花会枯萎,叶子会脱落,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向日葵的花凋谢脱落后会结籽,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5)向日葵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向日葵,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但是,不同的向日葵之间也有差别,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6)要想使向日葵饱满多籽,就要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23. (8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某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苍鹰、金雕、狼、花面狐、蜂鸟等野生鸟兽168种,还有近千亩的淡竹和毛竹林,每年5月,众多游人前来踏青赏花。(1)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如水杉、赤松、山杜鹃等影响紫椴生存的因素属于________,阳光、空气、温度等影响紫椴生存的因素属于________。(2)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赤松、水杉等________。(3)“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植物能使周边环境空气湿润,气候温和。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4)调查发现,该地区大山雀的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而苍鹰也以蛇为食________。24. (9分)保护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两种生物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蛇等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2)图1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3)图1中所有的动物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其中鹰和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图2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草场退化、荒漠化扩大以及污染加剧。研究发现图1的食物网中,鹰体内积累的重金属铅最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人类过度捕杀鸟和青蛙,就会造成多种生物数量的锐减,甚至使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25.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材料二:据报道,2023年8月24日中午12点,日本正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工作,他们已经向福岛周围的海域排放了大约两百吨的核污染水。此举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和积累。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并造成基因损害。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1)材料一,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________和________。(2)材料一,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喜鹊和蝗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和________。(3)材料二,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________(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该物质在进入生态系统后,将会沿着________和________流动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4)上述材料体现了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地球上的一员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正确。B、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生殖产生后代。正确; C、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运动不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最主要特征之一,错误; D、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如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叶会合拢,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植物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茎的背地生长等,都说明植物具有应激性。正确。故选:C。2.答案:A解析:窗台上的小绿植渐渐向窗外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是对单侧光的刺激做出的反应,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3.答案:B解析: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错误。B、含羞草叶子受到触碰后会合拢与“明月别枝惊鹊”都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正确。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你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错误。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的是草的生长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的生命现象。错误。故选:B。4.答案:A解析:“人的手接触到滚烫的馒头后立即缩回”的现象体现了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符合题意。5.答案:D解析:机器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不能遗传和变异等,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不属于生物。故选:D。6.答案:B解析: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B、鲸鱼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说明生物能够进行呼吸,B错误。C、植物落叶,说明生物体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正确。D、“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D正确。故选:B。7.答案:B解析: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B.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C不符合题意。D.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B解析: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A错误。B、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B正确。C、冬天雷鸟换上与冰雪一致的白色羽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错误。D、蚯蚓在土壤中话动,可以使土壤疏松,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D错误。故选:B。9.答案:B解析: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主要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气候变暖,桃花开放,鸭子开始下水游泳,因此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B符合题意;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了枫林叶色变化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C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答案:B解析:A.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话的各种因素,A错误。B.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B正确。C.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C错误。D.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D错误。故选:B。11.答案:A解析: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所以,“因降雨量充足且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这主要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答案:C解析:A.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A正确。B.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它所需求的大部分能量和物质,都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故B正确。C.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故C错误。D.由于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大量废物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而他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最弱的,故D正确。故选C。13.答案:D解析: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早、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自动调节能力差,人类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A错误。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C.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错误。D.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D。14.答案:A解析:A,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书写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开始,箭头指向消费者,根据题意此食物链可以表示为稻→虫→鸭子,A正确。B.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B错误。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虫子的数量增加,则水稻的数量减少,鸭子的数量增加,C错误,D.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以该生态系统中鸭子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D错误。故选D。15.答案:D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④代表分解者,①代表生产者,②③代表消费者,A错误。B.由题图可以看出,③捕食②,因此,②③之间只有捕食关系,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①→②→③,食物链中不能出现④分解者,C错误。D.若消灭所有的③,②会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①被过分捕食,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遭到破坏,D正确。故选:D。16.答案:C解析:比较选项甲、乙、丙、丁的四个实验装置,可知丙瓶和丁瓶有4株水草、3只小虾、1条小鱼,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但丙和丁相比,丁瓶满瓶水,缺少空气,生物的存活时间较短。因此,四只生态瓶中动植物生存时间最长,生态系统最稳定的是丙瓶。由此可见, ABD错误,C正确。17.答案:C解析:A.转基因是将一种生物的优良基因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整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里,从而使获得优良基因的生物的基因得到改善并能进行表达和遗传,进而使生物获得优良性状;图中生物都含有遗传物质,可以进行转基因技术改造,A错误。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植物→虫→鸟→细菌,其中细菌属于分解者,不能构成食物链,B错误。C.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部分,若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D错误。故选C。18.答案:D解析:A.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太阳能,A错误。B.该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即水稻,B错误。C.三种蜘蛛中,拟水狼蛛体内的铕元素最多,捕食叶蝉能力最强,C错误。D.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水稻→叶蝉→蜘蛛,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以水稻内铕元素含量最少,D正确。19.答案:D解析:A.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因此,生产者(甲)是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A正确。B.图中,丙能够捕食乙,丙和乙都能捕食甲,因此丙和乙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B正确。C.通常,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甲)固定太阳能开始的,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图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⑤⑦⑧,D错误。故选D。20.答案:C解析:C.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能力弱,C错误。21.答案:(1)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能生长和繁殖(3)需要营养(4)遗传;变异(5)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解析:(1)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杏树会开花结果,并且能利用种子繁殖,长出新个体,这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3)杏树伸到墙外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性状的差异。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来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遗传现象,杏之间也有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变异现象。(5)落叶能带走部分废物,故杏树会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22.答案:(1)细胞(2)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能繁殖(5)遗传;变异(6)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解析:(1)结合分析,向日葵属于绿色植物,因此,其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这种特性体现了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和生长导向。这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向日葵枯萎的花、脱落的叶中含有向日葵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由此可知,向日葵的花会枯萎,叶子会脱落,这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籽”是指向日葵的果实,果实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是向日葵通过其繁殖下一代。由此可知,向日葵的花凋谢脱落后会结籽,这说明生物具有能繁殖的特征。(5)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因此,向日葵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向日葵,这属于遗传现象;但是,不同的向日葵之间也有差别,这属于变异现象。(6)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淀粉等营养物质;要想使向日葵饱满多子,就要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3.答案:(1)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2)温度(3)生物影响环境(4)捕食和竞争解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紫椴、赤松、山杜鹃等影响水杉生存的因素属于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等影响水杉生存的因素属于非生物因素。(2)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就形成了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赤松、水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3)森林公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气,通过蒸腾作用能调节空气湿度,从而使周边环境空气湿润,气候温和,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4)该地区大山雀的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说明蛇和苍鹰都要捕食大山雀,存在竞争关系,而苍鹰也以蛇为食,说明蛇和苍鹰还存在捕食关系,则苍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4.答案:(1)生态因素(2)5;草→鼠→鹰(3)消费者;捕食和竞争关系A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4)鹰的营养级最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5)自动调节解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图一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蛇等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昆虫→鸟→鹰;草→昆虫→青蛙→蛇→鹰;草→昆虫→鸟→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鹰。(3)图中所有动物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直接或间接地以草为食,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消费者。鹰和蛇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鸟和鼠,所以还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4)研究发现图1的食物网中,鹰体内积累的重金属铅最多,这是因为鹰的营养级最高,有毒物质随食物链逐级递增。(5)如果人类过度捕杀鸟和青蛙,就会造成多种生物数量的锐减,甚至使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5.答案:(1)非生物部分;分解者(2)3;捕食;竞争(3)非生物因素;食物链;食物网(4)生物圈;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合理即可)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图中食物链包括:玉米→喜鹊→雀鹰,玉米→蝗虫→喜鹊→雀鹰,玉米→田鼠→雀鹰,共3条。图中喜鹊和蝗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喜鹊和蝗虫都以玉米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应该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不乱扔垃圾、不乱扔电池、节约用水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