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校园路灯现状调查成果节能环保&生活需求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智慧亮灯”“智慧供电”“智慧布局”昼夜交替(1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课时)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方案分享会探“昼夜长短”之奥秘开启“智慧亮灯”之旅昼弧昼弧昼弧夜弧夜弧夜弧昼弧夜弧处在昼半球的各纬线圈的弧长处在夜半球的各纬线圈的弧长活动一:寻昼夜长短之“因”同一纬线圈昼(夜)弧所占该纬线圈的长度比昼夜长短状况昼弧>夜弧昼长夜短昼弧<夜弧昼短夜长昼弧=夜弧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如何根据昼弧和夜弧反映某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活动一:寻昼夜长短之“因”活动一:寻昼夜长短之“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同一纬线圈,昼弧和夜弧长短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活动二:探昼夜长短之“律”小组合作,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归纳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从纬度分布、季节变化和空间对称、时间对称等方面进行探究。活动二:探昼夜长短之“律”纬度分布某一时刻不同地点空间对称季节分布时间对称活动二:探昼夜长短之“律”某一地点不同时刻纬度分布季节分布空间对称时间对称活动三:释昼夜长短之“象”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下图,谈一谈校园路灯在一年中“智慧亮灯”方面可能有怎样的规律?拓展秋分日(2024年9月22日)全球昼夜等长,推测校园路灯亮灯时间可能是几点?时间 日出 日落 昼长2024.9.21 06:31:48 18:42:29 12h10min41s2024.9.22 06:32:31 18:41:04 12h08min33s2024.9.23 06:33:13 18:39:39 12h06min26s昼长=日落-日出西安地方时 VS 北京时间时差感受“时差” 之神奇继续“智慧亮灯”之旅节能环保&生活需求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智慧亮灯”“智慧供电”“智慧布局”昼夜交替(1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课时)时差(2课时)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方案分享会课后作业1.绘图作业(必做)自主绘制二分二之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示意图(可参考教材第5页图1.5),并在其中绘制二分二至日时昼夜半球的状况;并与同桌阐述顺着地球公转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可结合地球仪进行演示)2.迁移应用作业(必做)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试举例阐述昼夜长短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实践作业(选做)小组合作,尝试制作昼夜长短变化相关模型,并阐述相关原理。本课时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 主题分享作业(必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结合本主题所学知识,联系数学、美术、通用技术、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小组合作,提出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方案,形式可多样。2.实验探究作业(选做)课后通过网络、计算机等方式,试在计算机模拟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全球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单元课后作业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课题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要说明相关地理现象如何产生的;然后更重要的是要说明这些地理现象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由于这些地理现象是学生感同身受的,因此要求“结合”实例来说明。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时差的产生原因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四季与五带的成因等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教材中提供相关图示较为丰富,文字描述精炼。 本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与上节课所学习的昼夜交替是递进关系,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等内容。在教材中重点出现的图是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图,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过程,说出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进而推断出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课本采用静态图片,缺乏立体感,因此本课可利用信息技术等模拟动态变化过程,弥补课本不足,促进学生直观地、动态地观察到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并初步认识了昼夜交替的原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直观体验到昼夜长短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目标1.小组合作通过演示“几何画板”,归纳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增强区域认知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地理现象,增强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认识到昼夜长短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小组合作通过演示“几何画板”,归纳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阐述过程,以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为主。(检测目标1) 评价任务二: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地理现象,以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为主。(检测目标2)教学重难点运用“几何画板”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应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学校的路灯一般几点开? 从节能环保和实际生活需求的角度而言,一年中路灯开放的时间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更加合理设置路灯的开放时间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日常观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发现面临的实际问题,明确探索大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活动探究 【探究活动】探昼夜长短之“律”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归纳 “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可从纬度分布、季节变化和空间对称、时间对称等进行探索。由小组代表进行阐述展示。 <教师活动>与学生共同进行归纳总结梳理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几何画板”,归纳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并从纬度分布、季节变化和空间对称、时间对称等方面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由优秀小组代表进行阐述展示,实现地理学科与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相融合,践行跨学科融合的理念,增强读图归纳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释昼夜长短之“象”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校园路灯在一年中“智慧亮灯”方面可能有怎样的规律?试谈一谈校园路灯要实现“智慧亮灯”,我们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释本节课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并认识到要解决“智慧校园路灯”这个大任务,还需要结合更多的相关知识,为整个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时课后开放性活动 <课时作业> 1.绘图作业(必做) 自主绘制二分二之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示意图(可参考教材第5页图1.5),并在其中绘制二分二至日时昼夜半球的状况;并与同桌阐述顺着地球公转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2.迁移应用作业(必做)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试举例阐述昼夜长短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实践作业(选做) 小组合作,尝试制作昼夜长短变化相关模型,并阐述相关原理。 <单元课后作业> 1. 主题分享作业(必做)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结合本主题所学知识,联系数学、美术、通用技术、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小组合作,提出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方案,形式可多样。 2.模拟实践探究作业(选做) 课后通过网络、计算机等方式,试在计算机模拟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全球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docx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