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寒假作业1.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膝跳反射的完成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的参与2.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众多的原理和结论都来自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中HCl的滴数是自变量B.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发现盐酸刺激胰腺分泌胰液C.给公鸡摘除和再移植睾丸分别用到了减法和加法原理D.可采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李雷观看校文艺演出前没有明显尿意,但为了避免中途去厕所,在进场前去排了一次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尿意时李雷大脑皮层对膀胱无调控作用B.李雷通过大脑皮层调控脊髓实现有意识排尿C.李雷主动排尿的神经调节方式是非条件反射D.排尿时李雷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4.科研人员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中研究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装置如图。已知图示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并连有电表Ⅰ、Ⅱ、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增大培养液Na+浓度,在P点给予适宜的刺激,三块电表指针偏转幅度都会增大B.在T点给予适宜的刺激,神经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在T点给予适宜刺激,三块电表都将发生两次偏转D.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5.研究人员将一只饥饿的大鼠放在箱子中,箱子内有一个杠杆能发送食物。在箱内活动的过程中,大鼠碰上了杠杆,一份食物意外地出现了,这种愉快的意外多次发生后,大鼠懂得了按压杠杆就能带来食物奖励。于是,大鼠会有意识地按压杠杆以获取食物,直到吃饱。如果把食物换成其他的奖励性刺激或伤害性刺激(如电击),这种反射也能形成。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大鼠有意识地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该实验说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B.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C.如果大鼠反复按压杠杆得到的都是伤害性电击;而不是食物,则该条件反射会消退,此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该过程中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说明大脑皮层具有学习和记忆的高级功能6.2023年10月3日杭州亚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中国队在决赛中配合默契,跑出了38秒80的好成绩,勇夺金牌。关于对该项运动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加快B.在运动后感觉到热,此时热觉感受器兴奋,肝、脑、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通过蒸发、辐射等方式增加皮肤散热C.运动员跑步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调控下肢运动有关,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比赛结束后,运动员接受记者采访回答问题,这主要与言语区的S区和H区有关,多数人该区域位于大脑皮层的左半球7.如图是神经纤维某位点连续施加4次刺激(分别在a、b、c、d处)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a-d中,所产生的局部小电位相互叠加发生总和现象的是c和dB.该过程中Na+内流促使膜电位发生反转C.当膜电位上升至阈电位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更多Na+通道开放促使更多Na+流入细胞D.图示现象说明Na+通道的开放程度受膜电位的影响8.研究人员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为材料进行屈腿反射实验,下图是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已知A神经和B神经中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脊髓兴奋后可将兴奋传递给左、右后肢,使其收缩。可卡因是一种麻醉剂,作用于A神经或B神经时,施加5s后其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施加20s后其中的传出神经被麻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卡因作用于A神经时,施加6s后刺激左后肢皮肤,左右后肢都不收缩B.可卡因作用于A神经时,施加6s后刺激右后肢皮肤,左右后肢都收缩C.可卡因作用于B神经时,施加25s后刺激左后肢皮肤,左右后肢都收缩D.可卡因作用于B神经时,施加25s后刺激右后肢皮肤,左右后肢都不收缩9.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B.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C.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D.患带状疱疹后Cl-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10.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B.激素②对应的受体只存在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C.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D.②即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能促进甲状腺的增生11.神经—肌肉接头能将兴奋从神经元传递到肌细胞。研究发现,肉毒梭菌毒素能阻止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h);黑寡妇蜘蛛毒素则可促进神经末梢释放ACh,最终将导致ACh耗竭;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特异性阻断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黑寡妇蜘蛛毒素和肉毒梭菌毒素持续作用后,最终均可导致肌细胞不能收缩B.氧气减少会抑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中毒后表现为肌肉抽搐D.有机磷农药可以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12.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用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细胞膜结构如图1所示),引起图2所示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B.光刺激使CRH神经元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由图可知脑—脾神经通路能调节体液免疫D.图2中激活B细胞的T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13.下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部分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患者1 低于正常值 高于正常值患者2 低于正常值 低于正常值A.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垂体分泌TSHB.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促进垂体分泌TSH,导致其TSH高于正常值C.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是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D.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的含量,可为判断病变部位提供参考14.将一个微电压计的甲、乙两个电极放置在蛙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上(如图一),在X处给予坐骨神经一个适宜刺激,腓肠肌会收缩,记录到的电位变化如图二所示,其中OB段表示图一的甲处发生兴奋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剌激X处产生的兴奋传至突触前膜,引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B.图二中曲线处于D点时,图一甲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图二中BC段的时长随甲、乙两电极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D.若直接刺激①,腓肠肌收缩,且A点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上移15.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__。(2)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收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则图4的指针将_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____区段的变化。(3)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____________,但还会受____________控制。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正确;B、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正确;D、膝跳反射的完成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的参与,即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D正确。故选B。2.答案:B解析: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中HCl的滴数是自变量,浓度等其它因素是无关变量,A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单独把盐酸输入狗的静脉中,发现盐酸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给公鸡摘除睾丸用到了减法原理,再移植睾丸用到了加法原理,C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饲喂法进行研究,D正确。3.答案:B解析:A、无尿意也能排尿说明机体活动受大脑皮层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A错误;B、排尿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能控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所以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B正确;C、李雷是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主动排尿,该过程信号是由大脑皮层发出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排尿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会使膀胱缩小,D错误。故选B。4.答案:A解析:A、图中电表Ⅰ的两电极分别位于膜的内外,测定的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增大培养液Na+浓度,与钾离子外流无关,所以其读数不会明显增大,电表Ⅱ的两电极在膜外,但兴奋只能从T传向P,所以电表的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偏转幅度增大,电表Ⅲ的两电极在膜外,且是突触前神经元,不会兴奋,电表指针不会偏转,A错误。5.答案:C解析:A、大鼠有意识地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过程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A正确;B、大鼠懂得了按压杠杆就能带来食物奖励,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B正确;C、如果把食物换成其他的奖励性刺激或伤害性刺激(如电击),这种反射也能形成,如果大鼠反复按压杠杆得到的都是伤害性电击,可能发生条件反射的消退,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D、该过程中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说明大脑皮层具有学习和记忆的高级功能,D正确。故选C。6.答案:D解析:A、运动时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减弱,A错误;B、在运动后感觉到热,此时热觉感受器兴奋,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通过出汗等方式增加皮肤散热,B错误;C、运动员跑步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调控下肢运动有关,C错误;D、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接受记者采访回答问题,这主要与言语区的S区和H区有关,多数人的语言中枢分布于左侧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D。7.答案:C解析:A、据图可知,在神经元某一位点连续施加4次刺激,但c和d刺激时间间隔较近,膜电位尚未恢复再进行d刺激,所以发生了电位叠加现象,A正确;B、该过程中Na+内流促使膜电位发生反转,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正确;CD、该过程Na+内流促使质膜发生去极化,进而引发钠离子通透性增加,即刺激更多Na+通道开放,加速Na+内流,属于正反馈调节,同时也说明Na+通道的开放程度受膜电位的影响,C错误,D正确。故选C。8.答案:C解析:可卡因作用于A神经时,施加5s其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施加6s刺激左后肢皮肤,左右后肢都不收缩,A正确;可卡因作用于A神经时,20s后才能麻醉其中的传出神经,施加6s刺激右后肢皮肤:左右后肢都收缩,B正确;可卡因作用于B神经25s后,会麻醉其中的传入和传出神经,因此刺激左后肢皮肤,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C错误;可卡因作用于B神经25s后,其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被麻醉,因此刺激右后肢皮肤,左右后肢都不收缩,D正确。9.答案:D解析: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会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抑制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A正确;B、离子通道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故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C、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此时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患带状疱疹后,Cl-经Cl-通道外流,相当于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此时GABA作用的效果是兴奋性的,C正确;D、据图可知,Cl-转运蛋白会将Cl-运出痛觉神经元,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说明运出细胞的Cl-减少,据此推测应是转运蛋白减少所致,D错误。故选D。10.答案:C解析:A、图中共有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③→下丘脑和③→垂体,图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A正确;B、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只分布于甲状腺细胞上,B正确;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③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会减弱,下丘脑、垂体通过增加激素①②的分泌量,促进甲状腺激素③的分泌,C错误;D、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增殖,还可以调控甲状腺组织分泌甲状腺激素,D正确。故选C。11.答案:C解析:肉毒梭菌毒素能阻止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h),黑寡妇蜘蛛毒素则可促进神经末梢释放ACh,最终将导致ACh耗竭,两者持续作用后最终均可导致肌细胞不能收缩,A正确;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乙酰胆碱,消耗能量,氧气减少会影响这个过程,B正确;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特异性阻断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导致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不能与ACh结合,不产生兴奋,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导致肌肉松弛,C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持续发挥作用,D正确。12.答案:A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A错误;分析图2,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从而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此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正确;由图2可知脑—脾神经通路能调节体液免疫,C正确;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D正确。13.答案:B解析:A、由分析可知: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垂体分泌TSH,A正确;B、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TSH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其TSH高于正常值,B错误;C、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是因为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会导致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正确;D、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的含量,因为静脉注射TRH,若TSH分泌量增加,则可知患者2可能是下丘脑病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不足,若是垂体病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不足,静脉注射TRH,TSH分泌量不会明显增加,D正确。故选B。14.答案:D解析:刺激X处产生的兴奋传至突触前膜,引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A正确;图二中曲线处于D点时,兴奋传至图一乙处形成动作电位,甲处处于静息电位,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B正确;随着图一甲、乙两电极间的距离的增加,甲、乙兴奋的时间差越长,图二中BC段的时长增大,C正确;若直接刺激①腓肠肌,腓肠肌会收缩,由于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神经纤维不会产生兴奋,D错误。15.答案:(1)h;协助扩散(2)AB;向左;BC(3)脊髓;大脑皮层解析:(1)静息时,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膜电位,所以图3中的g、i表示未兴奋部位;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所以h表示兴奋部位。Na+进入膜内的方式是协助扩散。(2)①图4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此时图4的指针该向左偏转。若该神经纤维接收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会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为负电位,膜内电位为正电位,则图4的指针将向左偏转。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动作电位的变化,即BC区段的变化。(3)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