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免疫调节——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作业(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免疫调节——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作业(有解析)

资源简介

(4)免疫调节——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作业
1.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骨髓
②扁桃体
③淋巴细胞
④抗体
⑤红细胞
⑥巨噬细胞
⑦垂体
⑧淋巴结
⑨纤维蛋白原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⑨ D.①②③④⑥⑧
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种
B.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
C.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树突状细胞自身虽然没有吞噬功能,但具有很强的呈递抗原的功能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C.骨髓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并成熟的场所
D.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5.根据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下列各种分析错误的是( )
A.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细胞毒性T细胞成熟于胸腺,它可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出现坏死
6.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淋巴细胞被激活而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前体细胞不同,成熟场所也不同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侵入内环境中的病原体
D.DNA疫苗注入机体后不能直接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
7.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
8.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
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收和传递信息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
9.有一些人体自身组织成分虽然具有抗原性,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组织屏障,不能与免疫细胞接触激发免疫应答,如脑组织、晶状体蛋白等。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
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晶状体蛋白的免疫细胞
C.眼球损伤后,晶状体蛋白等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
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病
10.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体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11.因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打喷嚏,初步判断是流感。流感病毒突破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防线后,人体就会产生特异性免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可直接与B细胞接触,以激活B细胞
B.细胞免疫过程中仅辅助T细胞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C.辅助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再次感染该流感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直接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1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e、g
C.受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结合抗原
13.体液免疫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时所引发的应答为初次应答,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引发的应答为再次应答,一般规律见图。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初次接种某种疫苗引发的免疫应答不一定是初次应答
B.过敏时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应答是再次应答
C.体液免疫过程中,部分抗原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
D.再次应答时,产生迅速、高效和持久免疫作用的原因是体内还存在初次应答产生的浆细胞
14.如图1是HPV(人乳头瘤病毒)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免疫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是___________细胞,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通过___________免疫产生抗体参与,过程如图2,大多数抗原经过A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_______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两个信号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_______细胞和记忆B细胞,这两个信号是:①_______;②_______。
(3)目前,针对HPV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HPV疫苗价数越多,其中所含的_______种类越多,可以预防的HPV类型越多。纯化HPV的衣壳蛋白以制备疫苗注入机体后一般不会引起细胞免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_________细胞,该细胞来源于_________细胞。HIV会对人体的_________(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造成影响。
(2)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_。
(3)在HIV入侵人体的早期阶段,吞噬细胞可以消灭一部分HIV病毒,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_道防线。一部分HIV成功侵染宿主细胞,经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活化的_________细胞可分裂、分化,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之后,暴露出的病原体可与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4)艾滋病感染急性期会出现持续多日的发烧症状,体温维持在39℃左右,此时患者的产热量_________(填“”“=”或“”)散热量,人体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有些艾滋病患者最终死于恶性肿瘤,这一结果体现了病人的_________(填“免疫防御”“免疫自稳”或“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5)以下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是_____。
A.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
C.与艾滋病患者热情拥抱 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属于免疫器官,①正确;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②正确;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③正确;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④正确;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⑤错误;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⑥正确;垂体不属于免疫系统,⑦错误: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⑧正确;纤维蛋白原不属于免疫系统,⑨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⑥⑧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A错误;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B错误;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正确;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错误。
3.答案:A
解析:人体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组成,A正确;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是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T细胞成熟的场所为胸腺,C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D错误。
4.答案:C
解析:泪液中的溶菌酶是位于体表的杀菌物质,且清除细菌没有针对性,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青霉素能杀菌是因为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它不属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正确。
5.答案:D
解析:A、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其细胞周期会变短,A正确;
B、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凋亡系统激活,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成熟于胸腺,它可分化成记忆I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C正确;
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为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D。
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效应T细胞来自T淋巴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两者的前体细胞不同,成熟场所也不同,A正确;细胞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T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B细胞有关,B正确;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病原体的作用,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C错误;DNA疫苗注入人体后,首先需要表达产生抗原蛋白,然后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
7.答案:D
解析: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血液和淋巴液中,A错误;病原体表面可能有多种抗原,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不一定相同,B错误;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能识别相同抗原,但它们是不同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可能不同,C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D正确。
8.答案:D
解析:A、m为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A正确;
B、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收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起到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由B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D。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人体发育的过程中,晶状体蛋白(具有抗原性)不能与免疫细胞接触激发免疫应答,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没有被清除,A错误;正常人体内存在能识别晶状体蛋白的免疫细胞,只是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不能接触晶状体蛋白,B错误;眼球损伤后,晶状体蛋白等物质释放出来进入血液,会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病,C正确,D错误。
10.答案:D
解析: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①较好,A错误。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B错误。方法②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
11.答案:A
解析:B细胞活化需要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以及辅助T细胞经抗原提呈细胞提呈抗原等过程激活后,分泌白介素作用于B细胞,A正确;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T细胞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还需要抗原提呈细胞提呈的抗原的刺激,B错误;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免疫反应,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毒性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C错误;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B细胞会迅速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D错误。
12.答案:B
解析:⑤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是细胞免疫:⑥依靠某种物质(即抗体)发挥免疫作用,是体液免疫,A正确。细胞a是抗原提呈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毒性T细胞)、c(B细胞)、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h(辅助T细胞),B错误。受抗原刺激后,在相关信号的刺激作用下,细胞b和细胞c开始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将变短,C正确。④表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结合抗原,D正确。
13.答案:D
解析:A、初次接受抗原刺激时所引发的应答为初次应答,初次接种某种疫苗引发的免疫应答不一定是初次应答,因为人体机体可能先前接触过类似的抗原,A正确;B、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抗原与吸附在组织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引发的应答为再次应答,B正确;C、体液免疫过程中,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正确;D、再次应答时,产生迅速、高效和持久免疫作用的原因是体内还存在初次应答产生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
14.答案:(1)细胞毒性T;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
(2)体液;辅助性T;浆;病原体(抗原)与B细胞接触;接受抗原呈递(被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
(3)抗原;衣壳蛋白不能侵入到细胞内,没有靶细胞所以不会引起细胞免疫
解析:(1)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图中甲可以使乙靶细胞裂解死亡,所以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是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2)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若要完全清除HPV病毒,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据图可知B是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两个信号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体液免疫过程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
(3)HPV疫苗价数越多,其中所含的抗原种类越多,可以预防的HPV类型越多。病毒的组成是蛋白质和核酸,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是核酸进入宿主细胞,衣壳蛋白不能侵入到细胞内,不能形成靶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
15.答案:(1)辅助性T;造血干;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HIV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会分泌抗HIV的抗体
(3)二;细胞毒性T
(4)=;脑干;免疫监视
(5)B
解析:(1)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该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因为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所以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造成影响。
(2)HIV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会分泌抗HIV的抗体,所以可以通过检测机体是否产生抗HIV抗体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HIV。
(3)在HIV入侵人体的早期阶段,吞噬细胞可以消灭一部分HIV病毒,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入侵的病毒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分裂、分化,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之后,暴露出的病原体可与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吞噬、消灭。
(4)体温维持在39℃左右的高温,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呼吸和心跳的控制中枢是脑干,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会有肿瘤发生。
(5)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A错误;
B、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可通过血液感染艾滋病,B正确;
C、与艾滋病患者热情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C错误;
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不会感染艾滋病,D错误。
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