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细胞的结构——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作业 1.细胞学家威尔逊曾经预言:“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找。”他作出这一预言的理由不可能是( ) A.大熊猫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病毒无细胞结构,脱离细胞的病毒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C.缩手反射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D.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在每个细胞内都发生 2.不同于“非典”流行初期曾将病原体误诊断为衣原体,新冠感染发生初期,我国科学家很快将病原体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并向世界各地分享了该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为世界抗疫斗争作出了贡献。下列关于衣原体和新冠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具有细胞膜 B.衣原体和新冠病毒都有核糖体 C.衣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D.衣原体和新冠病毒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下列甲、乙两图是低倍显微镜下(10×10)的视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视野甲和视野乙中的细胞数目一定不相同 B.图中的“调节”措施可能是旋转粗准焦螺旋 C.若要确定视野中“黑点”所在位置,移动装片即可 D.在乙的基础上,换上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来观察放大的“黑点”物像 4.中国古书上说:“藻,水草也,或作藻”,而在中国现代植物学中,仍然将一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名称中冠以“藻”字。下列有关“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又名蓝细菌,是因为其与绝大多数细菌一样是异养生物 B.伞藻的嫁接实验能充分说明控制伞帽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C.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可以代替藓类的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 D.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探究光合作用的良好材料 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6.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具有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若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则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受到影响 C.RNA和蛋白质可以自由通过核孔,DNA不能通过核孔 D.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伞藻“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 7.下图表示高等植物根细胞中三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甲和乙可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细胞器甲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具有双层膜结构 C.细胞器乙可能参与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细胞器甲和丙中均含有核糖核苷酸 8.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 ) 选项 抗体肽链合成场所 抗体加工场所 A 游离的核糖体 细胞质基质、内质网 B 游离的核糖体 酶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溶酶体、内质网 D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A.A B.B C.C D.D 9.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除①外,其他三种细胞器的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②在各种细胞中的数量基本一致 C.菠菜叶肉细胞和发菜都含有②、③、④ D.植物细胞中只有③含有色素 10.下图甲和下图乙是某细胞结构不同放大倍数时的示意图,下图乙中的①~⑧是细胞内的相关结构。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能是洋葱的根尖细胞 B.植物的花和果实的颜色与⑤有关 C.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③ D.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①②④⑥⑧ 11.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B.囊泡的运输依赖于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囊泡将细胞内所有结构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12.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呈正相关,而这些膜蛋白具有运输、信号检测、细胞通讯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膜上转运蛋白在进行运输时不一定需要ATP提供能量 ②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时,均离不开膜蛋白的信号检测功能 ③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可用于细胞间的通讯 ④水分子进入肾小管细胞时,与膜蛋白无关 ⑤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可能具有催化的作用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3.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如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为了检测膜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位置,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细胞分为三组:甲组不作处理;乙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的细胞,此时胰蛋白酶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丙组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细胞,此时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并分布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如图1所示)。分别提取、分离三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控制消化处理的时间,使胰蛋白酶不能消化位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的蛋白质部分;电泳时,蛋白质越小,迁移越快,反之则慢。 A.蛋白质2和3部分嵌入,并位于膜的外侧 B.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1 C.镶在脂双层内侧表面的蛋白质是4和5 D.该实验证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不对称性 14.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图1中7mm、0.5mm表示视野清晰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图2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图1中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组合为图2中的__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 (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__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4)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5)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6)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 15.图一为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图二为溶酶体形成和作用过程及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细胞结构,Ⅰ、Ⅱ、Ⅲ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e是_______,c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于图一中的____(填字母)该结构中核仁的作用:________。 (3)图二中囊泡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_____(填“甲”或“乙”)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图示中的溶酶体来源于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 (4)上述图中的各种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大熊猫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不符合题意;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脱离细胞的病毒不能进行生命活动,B不符合题意;缩手反射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说明多细胞生物体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衣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而且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是DNA;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RNA,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而不能独立生存,所以说病毒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故A、B、C错误,D正确。 3.答案:B 解析:视野甲、乙下都是相同的放大倍数,因此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一般相同,A错误;题图中的调节措施使图像更加清晰,因此调节的可能是粗准焦螺旋,也可能是细准焦螺旋,B正确;若要确定视野中的黑点是否在装片上,那么移动装片即可,但黑点还可能在目镜或物镜上,当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则需要进一步判断黑点的位置,C错误;在乙的基础上,要想观察黑点,需要先移动装片,把黑点移到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镜观察黑点物像,D错误。 4.答案:D 解析:A、蓝细菌有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属于自养生物,A错误; B、伞藻的嫁接实验说明控制伞帽的遗传物质位于假根,不能确定一定存在于细胞核,还需要做核移植实验证明,B错误; C、黑藻是多细胞藻类,C错误; D、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含有叶绿体,是探究光合作用的良好材料,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原核生物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长,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错误;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而这些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核膜是双层膜,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若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则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受到影响,B正确;RNA和蛋白质不能自由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C错误;伞藻嫁接实验说明假根控制伞藻“帽”的形状,易精点:核孔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伞藻的核移植实验进一步说明伞藻“帽”的形状由假根中的细胞核控制,D正确。 7.答案:B 解析:A、细胞器甲和乙都含有蛋白质和脂质,故可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 B、甲含有蛋白质和脂质,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且含有少量核酸,所以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又因为这是高等植物根细胞,所以甲只能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错误; C、乙细胞器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有核酸,可能是液泡,参与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C正确; D、甲为线粒体,含有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丙为核糖体,只含有核糖核苷酸,所以细胞器甲和丙中均含有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中经过折叠包装以囊泡的形式从内质网中排出,再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经过一定的修饰之后,以囊泡形式逐渐接近细胞膜,再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排出细胞。 9.答案:A 解析:①~④分别是中心体、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中心体无生物膜结构,所以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其他三种细胞器均含生物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A正确;线粒体在不同细胞中数量有差别,如在肌细胞中的数量多于口腔上皮细胞,因为肌细胞消耗更多的能量,B错误;发菜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不含②、③、④,C错误;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也可存在于液泡中,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题图甲细胞含有液泡和叶绿体,不可能是洋葱的根尖细胞,A错误; B、⑤液泡含有色素,与花和果实的颜色有关,B正确; C、③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⑧是核膜,不是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因此囊泡不可能来自核糖体,A错误;B、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能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据此可推测,囊泡的运输依赖于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B正确;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错误;D、囊泡通过膜融合在细胞器之间以及和细胞膜之间来回穿梭,因而能说明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可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D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①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ATP①正确; ②信号分子的受体不全在细胞膜上,有些受体在细胞质中或细胞核内,②错误; ③相邻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可用于细胞间的通讯,③正确: ④水分子进入肾小管细胞时,既可从磷脂分子的缝隙进入细胞,也可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④错误; ⑤有些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如某些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功能,⑤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依题意,甲组不作处理,膜上蛋白不水解;乙组胰蛋白酶不能进入细胞,则其水解的是分布于细胞膜外侧的蛋白质;丙组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并分布于细胞内外两侧,则其水解细胞膜两侧的蛋白质。电泳时,蛋白质越小,迁移越快,反之则慢。结合图2分析,1号蛋白质在甲乙丙三组中大小关系是甲组>乙组>丙组,说明其位于细胞膜内、外侧部分被处理了,位于脂双层内部的没被处理,1号蛋白质贯穿整个细胞膜;2号蛋白质在甲乙丙三组中大小关系是甲组>乙组=丙组,说明2号蛋白质一部分分布于细胞膜外侧,被水解了,另一部分嵌入脂双层,未被水解;3号蛋白质大小关系为甲组=乙组>丙组,说明3号蛋白质一部分位于细胞膜内侧,被水解了,另一部分嵌入脂双层,未被水解;甲乙组中分离到4、5号蛋白质,丙组中没有分离到4、5号蛋白质,说明4、5号蛋白质镶在细胞膜内表面,被水解了。据此分析可知,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1号蛋白质,A错误,BCD正确。 14.答案:(1)物;甲 (2)②③;600 (3)D (4)④ (5)B (6)细准焦螺旋 解析:试题分析:物镜上有螺纹,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呈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长或宽被放大的倍数。分析题图1:甲、乙表示物镜,其中甲为低倍镜,乙为高倍镜。分析题图2:①和②为目镜,其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①放大倍数小,②放大倍数大:③④为物镜,其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③为高倍镜,④为低倍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和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1)由试题分析可知,甲、乙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其中甲为低倍镜,乙为高倍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先用题图1中甲镜观察。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需放大倍数较大,据试题分析,应该使用②③,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像的长度或宽度。 (4)根据试题分析可知,③为高倍镜,④为低倍镜,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低倍镜④。 (5)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所以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 (6)在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15.答案:(1)细胞质基质;蛋白质和脂质(磷脂) (2)b;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乙;高尔基体 (4)生物膜系统 解析:(1)图一中a为细胞质,e呈胶质状态,是细胞质基质;c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为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 (2)图一中的b为细胞核,其为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该结构中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图二中囊泡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乙(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图示中的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 (4)图中的各种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