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羿射九日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羿射九日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24 羿射九日 课时 2
文本分析 《羿射九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神箭手羿射下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的故事,表达了上古时代的人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这篇文章故事性强,也容易理解。神话是经过了“想象”的加工,成为了 “神化”了现实生活,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既要引领学生体会羿的形象,又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要素即学习默读,不指读。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目标 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光明、觉得”等12个词语。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一个太阳照耀着大地是什么情境?2.如果天上有十个太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3.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就跟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揭题,教师板书课题:羿射九日,学生齐读课题。4.简介羿:后羿,五帝时期人物,嫦娥的丈夫。他在年仅五岁时被父母抛弃,自幼在山林中成长。他善于射箭,后来成为射师,曾经帮助帝尧射下九日,匡扶黎民。人们尊称他为“羿、大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2)学生自由读课文。2.学习字词(1)出示词语:射 值 熔 类 艰 箭 裂 炎 退 庄 稼 滋 腾①指名拼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②教师强调读音:“值、熔、射、庄”是翘舌音;“滋、窜”是平舌音。“腾、庄、熔”是后鼻音。“稼”读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③出示图片: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2)合作交流识字方法。①形近字比较识记:植—值 煎—箭 容—熔 烈—裂 谢—射 脏—庄②编口诀识记“炎”:火上加火很炎热。③利用字理识记“炎”。3.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预设: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2)想一想:描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为何射日(1—3) 如何射日(4—6) 射日结果(7)教师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三、聚焦“起因”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羿为什么射日?(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1:从“很久很久以前”知道了这是故事发生的时间,从“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知道了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预设2:从“每天轮换”、“光明和温暖”让我感受到万物自由生长,人们安居乐业。(2)你从“太没意思了”体会到了什么?(3)“一齐”是什么意思?十个太阳“一齐”出来会怎样?(4)出示图片感受,并进行指导朗读:抓住“太”“一齐”“十个大火球”“炙烤”这几个词,读出故事的神奇。2.体会“艰难”:联系第3自然段,想象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带来的后果。(1)理解“艰难”。提问:人们的日子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预设:艰难提问: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大地万物发生了什么变化?(2)图片展示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对大地万物的伤害。(3)展开想象,大地还有哪些苦难的景象?(4)朗读指导:注意读好“晒枯、烤焦、蒸干、融化”,感受十个太阳带来的破坏力,感受故事的神奇。(5)对比感受羿射九日的原因:每天一个太阳值班和十日当空,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教师在“起因”后板书:十日当空,万物生灵涂炭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觉、炎、害、类”。2.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仔细观察“觉、害、类、炎”上下部分,有什么发现?预设:“类、炎”上窄下宽,“觉、害”上半部分要写扁一些。3.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觉:第四笔是撇,第五笔是横钩,最后两笔撇、竖弯钩要舒展。炎:上半部分“火”要写在上半格,并且上半部分最后一笔都是点,千万不要写成捺,下面的“火”,最后一笔就是捺。害:第七笔竖要写到竖中线上,而且要连着最下面的“口”字。类:上半部分“米”要写在上半格,并且上半部分第四笔竖要竖在竖中线上,下面的“大”,第一笔横要长。4.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同桌评议,修改不足。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1.“射日”识字游戏。2.回顾羿为什么射日?二、精读细节,感悟神奇提问: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说一说:羿是怎么射日的?1.神奇的数字交流语句: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1)边默读边思考:这里真的有“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大河”吗?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翻过 跨过 来到(2)谈谈感受。预设:他如此艰难,难道他就不觉得苦吗?因为他一心想着——射掉太阳,让老百姓早点摆脱苦难,过上好日子。只要一想到老百姓,再苦再累,他也不怕。(3)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句话。2.神奇的动作(1)指名读。请其他同学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动词体会羿的特点。(2)做“登、搭、拉、射”的动作来体验一下。(3)朗读指导。抓住动词,将自己当作羿,读一读。教师板书:搭上 拉开(4)仿照课文写一段动作描写的句子。提示:放学铃响了,同学们是怎样离开教室回家呢?填空:同学们_____书包,_____座位,_____教室,______学校,高高兴兴回家了。3.交流语句: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1)学生汇报交流:通过“噗噗”可以感受到羿的本领高强,太阳很快就被射下来了。(2)词语积累(表示声音):沙沙 哗哗 滴滴 咚咚4.神奇结果(1)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有什么反应?(2)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的“害怕”和“慌慌张张”。教师板书:一口气5.想一想为什么羿留下了一个太阳?明确:羿不但本领高强,而且有勇有谋,一心为人民着想。教师板书:留下一个太阳6.天上只剩一个太阳后,大地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同学自己读一读。交流语句: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1)理解“滋润”、“生机勃勃”。(2)词语积累(AABB式):历历在目 恋恋不舍(3)图片感受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的景象。(4)发挥想象,“勃勃生机”的大地还会有哪些景象?(5)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表达。教师板书:万物出现勃勃生机7.学完课文,你觉得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预设:羿是一个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处处为大地万物着想的大英雄。教师板书:无私奉献 大英雄8.请你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1)这就是羿射九日的故事。我们可以像这样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故事的思路,讲述故事。在讲故事时,如果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就更好了。(2)同桌两人合作讲故事。要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有条理地讲述;能选用关键词句;能适当展开想象,讲出故事的神奇。(3)个性展示,学生评价。尝试运用关键词句讲出故事的神奇。填空复述:课文讲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生活十分艰难,(神箭手羿)用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让大地重新回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9.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和同学交流。三、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弓、值、此、艰”。2.引导观察,发现规律:观察“值、艰、此”左右部分的宽窄,有什么发现?预设:“值、艰”左窄右宽,“此”左右均匀。3.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弓:共三笔,第一笔横折,第二笔横,第三笔竖折折钩。值:三横靠左不靠右。此:左边最后一笔是提,竖弯钩在竖中线右侧。艰:捺变长点,竖提压竖中线。4.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同桌评议,修改不足。四、课文小结,拓展延伸1.课文小结本文讲述了十日当空,万物生灵涂炭,羿射到了多余的九个太阳,表现了羿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担当的气魄,体现了上古时代人类的征服自然美好愿望。2.了解神话特点,拓展阅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超凡的想象力和无穷的智慧,创造出许多美丽、神奇的故事,如《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活泼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我就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出示了“后羿射日”的图片。图片一出现,同学们就议论纷纷,部分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然后讲给身边的同学听。同学睁大好奇的眼睛,满脸渴望。我抓住契机,引入了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习情绪非常高涨。这篇文章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只是设置出了几个问题,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在出示问题之后,同学们赶紧朗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既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动力。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我觉得非常感动。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除了故事情节以外,更重要的是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了文章的景物描写、人们的心理描写、羿的心理、动作描写等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从而达到对人物的把握。这个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很快把握住了人物形象,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足之处是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把握不够细,由于我对同学们过于“放任”,有几个同学明显出现了跟不上节奏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