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2 燕子 课时 2文本分析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伶俐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认识“伶、俐”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字,会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一至三自然段。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1.出示谜语: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打一动物)预设:燕子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燕子。(学生齐读课题)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燕子的?(2)本文写出了小燕子的什么特征?(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小燕子的?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音。2.学习字词(1)出示词语:拼凑 伶俐 横掠 翼尖 荡漾 飞倦 闲散 纤细 木杆 几痕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读准多音字“散”“杆”,明确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预设1:“闲散”“松散”“散装”中的“散”读“sǎn”,表示没有约束、松开或者零碎。预设2:“解散”“散会”“散步”中的“散”读“sàn”,表示由聚集而分离。预设3:“木杆”“旗杆”“标杆”中的“杆”读gān,表示长棍子的意思。预设4:“笔杆”“枪杆”“几杆枪”中的“杆”读“gǎn”,表示某些器物上细长的棍状部分,或者用作量词。(3)识字小游戏:拼凑 赶集 聚拢 吹拂 纤细 偶尔教师指名读词语,学生读正确后点击相应词语。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圈画关键词,试着给每个画面取个名字。学生活动:找出课文描写的画面,圈画关键词,并试着给每个画面取个名字。预设1:抓住“羽毛、翅膀、尾巴”等关键词,可以把第一自然段取名为燕子外形图。预设2:抓住“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小燕子”等关键词,可以把第二自然段取名为春光燕子图。2.感受“燕子外形图”。提问: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说一说: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了画面?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1)交流语句: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学生活动: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眼前浮现的画面。交流: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它身上的羽毛是(乌黑)的,像(墨水)一样,一双翅膀看上去(轻快有力),它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特别(灵巧)。(2)教师指导背诵: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预设:一身 乌黑的 羽毛,一对 轻快有力 的翅膀,加上 剪刀 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 小燕子。(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看下面的图画,仿照课文中对小燕子的描写,用优美、生动的词语写一写天鹅。预设:一身(雪白)的羽毛,一对(宽大有力)的翅膀,加上(修长的脖子),凑成了(优雅美丽)的天鹅。3.想象“春光燕子图”。提问: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说一说: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了画面?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交流:抓“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等关键词语想象画面。(1)教师提问:这幅美丽的春光图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想象: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细雨?如毛的细雨怎么样?师生交流: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让画面更加具体生动。学生汇报交流:由“柳”想到“柔柳”,再想到“千条万条的柔柳”,“加一加”的方法让我仿佛看到了千条万条的柔柳在微风中飘拂的画面。(2)教师提问:找一找:作者在风、草、叶、花前面加了哪些形容词,用这样的方法读句子想画面吧! 预设:(微微吹拂)的轻风;( 青 )的草( 绿 )的叶;(红的黄的白)的花。(3)教师提问:什么是“赶集”?“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什么意思?预设1:赶集是人们定期到集市上买卖货物。预设2:本课形容轻风、细雨、柔柳等美好的事物都集中在一起。小结: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学生更能体现出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生趣。(4)教师引导:这幅画面真美啊!我们该怎样朗读这部分呢?预设1:读“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这句话时读得舒缓、轻柔些。预设2:读“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句要加快语速,读出热闹和欣喜。教师指导:在读最后一句还需要语速放慢些,读出欣喜。(5)教师提问:古人笔下的春天,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细细品味,郑振铎笔下的春天有了小燕子的加入,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学生活动: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预设1: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预设2:因为有了燕子,春天更有活力,更加富有生趣,更加光彩夺目。(6)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背诵第二段。教师指导背诵:先记住春天美丽的景物,再记住可爱活泼的小燕子。学生活动:借助提示,尝试背诵。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比较:海—梅 喊—减 眨—泛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梅、溪、泛、减: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溪:右部是“爫+幺+大”。 泛: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展。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课堂演练2.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1)背诵第1、2自然段。(2)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三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凑成 伶俐 翼尖 荡漾 飞倦 闲散 纤细 木杆 几痕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燕子的伶俐可爱,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燕子的可爱。二、再读课文,想象燕子飞行图1.教师提问:品读第3、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1:“斜飞”“横掠”“沾”这样的词让我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盈、灵活。预设2:从“叽的一声”,我知道了燕子飞的速度很快,好像一眨眼的功夫就飞过去了。2.体会“横掠”“沾”。(1)教师提出要求;把“横掠”和“沾”换成其他词,再读一读句子吧!(2)教师提问: 把“横掠”和“沾”换成其他词“横飞”“碰”,好不好?师生交流:“横飞”指单纯地描写动作,而“横掠”则是指速度快、灵活;“碰”说明动作大,“沾”说明了燕子飞行时只是轻轻点了一下水面。从“横飞”“沾”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感受到燕子飞行的轻快灵活。小结:作者抓住“斜飞”“横掠”“沾”等词语写燕子的飞行特点,给人一种轻快、敏捷的美感。写出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美。教师板书:斜飞 横掠 沾 动态美3.理解“小圆晕”。提问:你能说说“圆圈”与“圆晕”的不同吗?预设:“圆晕”的波纹不明显,更能体现出燕子轻触湖面的快捷、灵活。教师点拨:在作者的眼中,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环一样美丽。4.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师指导背诵:回顾画面,想象燕子的形状,想象燕子飞行的姿态,抓住关键词背诵这一自然段吧!学生活动:抓关键词,借助提示自由背诵。三、品读课文,感受燕子休息图1.教师提问:燕子飞行时姿态真优美,那么它飞行累了会在哪里休息呢?请阅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预设1:从“飞倦了的几对”“纤细的电线”“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这些词语中,我仿佛看到了燕子休息的画面,可以把这个画面取名为“燕子休息图”。预设2:我看到了小燕子在电线上休憩时的有趣画面。预设3:我看到小燕子在电线上休憩时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2.交流“几痕细线”/“几根细线”。 (1)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根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2)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学生活动:读一读两句话,并和同桌交流不同之处。 师生交流:“几根细线”比较平淡,缺少美感;“几痕细线”写出了电线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到就是模模糊糊的细细痕线。表现了燕子休息时的优美恬静。3.抓关键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提问:在这一个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哪些词语,构成了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预设:“嫩蓝的春天”“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小结:用“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构成旷远的背景,“几个小黑点”则是这幅画的主角,呈现出恬静、悠闲的静态美。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对春天的赞美。教师板书:嫩蓝 木杆 几痕 小黑点 静态美 对燕子的喜爱四、积累优美词语1.教师提出要求: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吧!2.教师提问:这些词语多有画面感啊!你能根据下面的图画,运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填空吗?预设:瓜果飘香的秋天、干净整洁的校园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课堂演练2.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1)背诵第3自然段。(2)摘抄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燕子在天空中和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憩的情景。我充分利用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朗读每一自然段时,我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读,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感悟作者的心情。画面再现情境。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本课开始诣谜语导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第二段教学,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体会春天的绚丽多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