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资源简介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 2
文本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交流平台”就以配合语文要素,以本单元课文中的三个句子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品味其中的意境.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三组同偏旁的字,引导学生借助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意义学习生字和新词,继续巩固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并运用。体会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按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积累古诗词《忆江南》。
教学重难点 学会按偏旁归类识字,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语文园地,学生齐读课题。二、交流平台--熟读精思品佳句1.教师提问:本单元的课文语言优美生动,你勾画、抄写了哪些优美生动的语句?(1)学生自主寻找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优美生动的语句。 2.出示的优美生动的语句。(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交流平台”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泡泡中的提示,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3.小组交流积累的优美语句。(1)教师提出要求:你还积累了哪些课内或课外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小组内交流,将自己的体会表达清楚。 小组内交流积累的课内或课外的优美生动的语句。(2)学生汇报交流:①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预设:作者不仅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燕子优美的外形特点,而且看起来很有节奏感。②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预设: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荷花点缀其间,作者把荷花蓬勃的生命力形象地写了出来。4.小结:同学们,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优美生动的语句,我们可以通过圈画或者摘抄的形式积累下来。我们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交流优美生动的语句,看看谁积累得多、谁朗读得好。三、识字加油站--分门别类识生字1.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三组汉字,学生自主认读。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正音。3.全班齐读,读准字音。4.归纳整理。(1)教师出示生字,并提问:读一读这些生字,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以第一行的“援、掷、投、捞”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学生自由读生字,并思考相关问题。(4)学生汇报交流:预设1:这些都是形声字。预设2:第一行生字都有提手旁;第二行生字都有绞丝旁;第三行生字都有贝字旁。 (5)师生交流识字技巧。预设1:“援、掷、投、捞”这4个字的意思都与手部动作有关。预设2:“纟”本指细丝,所以带“纟”的字多与丝线、纺织等事物或动作有关。预设3:二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贝”的故事》,认识了很多和“贝”有关的字,知道了带“贝”的字一般与钱有关。 5.理解词义。(1)教师提出要求:用查字典或与同学交流等方式理解你不懂的词义吧。(2)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义。(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词语“投掷、贡献”的意思,并让学生用该词语造句。预设1:投掷:扔,投。造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预设2:贡献:①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②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造句:他们为祖国作出了新的贡献。6.“串串烧”游戏。提问:请你分别写出3个带有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字。预设1:扌:打 拍 搬……预设2:纟: 红 绿 细……预设3:贝: 贪 货 贯……第二课时一、词句段运用--精挑细选析词句过渡:说话、写作要求用词准确。有的词语别看它俩长得差不多,意思差别也不大,但是在具体语境中,两个词语还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如果用得不恰当,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可就差之千里了。1.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学生朗读句子,想一想在特定的语境中用哪个词语更合适。动手查阅一下字典,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2.指名汇报展示自己的选词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预设1:“荡漾”多用于形容水波等微微起伏波动,如“微波荡漾、水波荡漾”;“飘荡”多用于形容空中随风飘动或飞扬,如“随风飘荡、香气飘荡”。所以第一句选择“荡漾”。预设2:“轻巧”多用于形容重量小而灵巧或操作轻松灵巧等。如“身形轻巧、精致轻巧”;“轻快”多用于形容不费劲或轻松愉快,如“舞步轻快、轻快的乐曲”。所以第二句选择“轻快”。预设3:“灵巧”多形容灵活而巧妙,如“心灵手巧、手很灵巧”;“灵敏”多用于形容反应快,能对极其细微的刺激迅速反应,如“嗅觉灵敏、感觉灵敏”。所以第三句选择“灵敏”。3.小结:要注意细微之处找差别。第一,意义方面的差别,例如程度轻重不同;范围大小不同。第二,要将这些词语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比较体会。4.创设新的情景,巩固练习。预设:(1)春风吹拂,杨柳依依,碧波荡漾。(2)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都能听到它轻快的脚步声。(3)妹妹爱说爱笑,爱唱爱跳,是个活泼的孩子。二、词句段运用--由表及里悟方法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两句话,学生齐读句子。2.教师提出问题:读一读,想想作者是如何把动物的外形特点写出来的。(1)学生借助表格思考相关问题。(2)师生交流:教师补充:写燕子和独角仙的外形特点是从颜色、感觉、形状、质感等方面来写。3.教师出示描写瓢虫和蚂蚱的句子,并提问:读一读课文中的这两句话,想想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动物的外形特点的。(1)学生读一读句子,并思考相关问题。(2)师生交流:第一句从颜色、质地方面来写,第二句从颜色、形状方面来写。4.小练笔。提问: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描写它的外形特点吧!(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试着仿照例句写一写它的外形特点。提示:①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②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两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即可。(2)教师提问:这段话在描写小白兔时,抓住了它的哪些特点来描写?预设:这段话写出了小白兔耳朵的形状,眼睛的颜色,身体的颜色和质地。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3)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点拨指导。(4)指名学生朗读展示自己的写话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5)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修改完善。四、日积月累读经典1.引导学生回顾背诵本单元学过的古诗。教师过渡:我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看到了春天的身影,也从优美的诗歌中欣赏春天的旋律。同学们,我们一起背一背第1课学过的古诗。(1)学生齐背《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词《忆江南》。(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首词与以往学过的唐诗的区别。预设:这首词每句话的字数不相同,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格式不一样。拓展: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句子有长有短的文学体裁,又叫“长短句”,原来都是配了曲谱能歌唱的。2.简介作者和背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他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留下的印象。3.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注意“谙”读ān,“曾”读cénɡ。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思。词句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预设1:“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预设2:这句词的大意是:江南好,这样的风景过去就很熟悉。词句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预设1:“蓝”:蓝草,叶子可制青绿染料;“忆”:思念,想念。预设2:这句词的大意是:太阳升起,江边的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的江水清净明澈,比蓝草还要绿。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怀念起江南?5.在朗读中想象画面。提问: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思考:你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词时,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找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诗人提到的颜色。预设:景物:江花,江水预设:颜色:红胜火,绿如蓝。(2)指导学生按照刚才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的方法,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预设:一轮红日从江面升起,一瞬间,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要红艳。清澈的江水倒映着两岸的青山,如蓝草一般碧绿碧绿的,美极了。(3)教师提问:再读整首词,想一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6.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7.指名背诵,学生齐背。教师指导背诵: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古诗。五、课后作业1.完善描写小动物外形的片段,并读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听。2.背诵《忆江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一学习“一边想象一边读”的朗读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句,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来安排内容。这一学习重点始终贯穿着阅读教学过程,又通过“语文园地”再次集中呈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回顾延伸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认知的内化。在本次“语文园地”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单元学习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读、写等多种形式的强化训练,进一步丰富单元学习认知,实现写作方法的内化,从而更有效实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都是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句子,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同时教师总结“边想象画面边读书”的朗读方法,用这种想象下面两句话所展现的画面,进而延伸到本单元优美语句的分享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句优美的意境。 “词句段运用”中要学生照样子仿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要达到这目标,前提是充分把握例句的写作特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剥丝抽茧寻找特点,然后层层推进总结方法,到最后尝试写作。教师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方法由扶到放,学生有法可依,也学得轻松。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