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句容市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第Ⅰ卷友情提醒:同学们,学习地理需要有读图的习惯,我们要读图名、读图例、读图中的信息,一些试题的答案就直接或间接地分布在地图中。下面就请大家结合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让我们愉快的做题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分,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完成下面 1—5小题。1.从半球的划分来看,我国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是一个A.岛国 B.内陆国C.海陆兼备的国家 D.热带国家3.字母 A所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川 B.湘 C.赣 D.粤4.有一货轮,自天津港航行至厦门港,沿途经过的海域和海峡分别是A.渤海→渤海海峡→黄海→东海→台湾海峡B.黄海→渤海→渤海海峡→东海→台湾海峡C.东海→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台湾海峡D.台湾海峡→东海→黄海→渤海海峡→渤海5.我国东部濒临的四大海域中,属于内海的是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2023年 1月 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 1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 85万人,为近 61年来首次负增长。结合 2013—2022年我国人口数量及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完成下面 6—10小题。6.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A.2014年 B.2015年 C.2021年 D.2022年7.目前,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分布不均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老龄化 D.劳动力数量多8.为应对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应该A.改变人口分布格局 B.平衡人口性别比例C.提高婚育年龄限制 D.完善养老保障体系9.2016年和 2021年,我国分别实施了“两孩”、“三孩”人口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B.降低人口分布密度C.提高老年人口比重 D.降低死亡人口数量10.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回流的数量有所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A.交通条件改善,出行更便利 B.自然环境改善,居住更适宜C.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降低 D.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发展快纪录片《北纬 30°中国行》着重展现了我国北纬 30°沿线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读我国沿北纬 30°线附近地区图及部分景观图,完成下面 11—15小题。11.摄制组拍摄的甲、乙、丙三幅景观图分别位于A.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12.北纬 30°线附近分布着我国的A.大兴安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横断山13.同学们在课上用肢体模拟我国北纬 30°沿线地区的地势特征,模拟正确的是14.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塔里木盆地--绿洲遍布 B.柴达木盆地--植被茂密C.准噶尔盆地--降水丰富 D.四川盆地--季风显著15.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拉萨位于长江流域 B.成都是重庆直辖市的行政中心C.上海是我国的超大城市 D.北纬 30°线主要穿过的河流是黄河“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23年 5月 26日,国家公布了第三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名单。下图为“海绵城市”原理示意图和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 16—20小题。16.我国大多数“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吸水、蓄水阶段处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7.能够给试点城市吸水、蓄水阶段带来丰富降水的主要是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北冰洋的水汽18.下列不是我国大范围推广“海绵城市”原因的是A.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B.缓解城市内涝C.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D.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9.不.适.宜.推广“海绵城市”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20.“海绵城市”内的湿地公园、湖泊的主要作用有A.污水处理 B.调蓄洪水 C.防风固沙 D.养殖鱼类作为一个冷得“特别复杂”的国家,每到 11月时,棉裤、秋裤、毛裤等已成为中国人民过冬的基础装备,覆盖国土面积超过九成。结合全国抗冻地图,完成下面 21—25小题。21.“最抗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松花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塔里木河流域 D.长江流域22.使人们一夜之间由夏装转为冬装的特殊天气可能是A.伏旱 B.梅雨 C.台风 D.寒潮23.海南省及云南省南部“无须抗冻”,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 B.海拔高 C.距海近 D.人口少24.我国常年入冬时间大致具有北早南迟的特点,这体现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A.南北温差大 B.东西温差大 C.内陆沿海温差大 D.全国普遍低温25.位于“外挂加持”地区的主要省区有A.新疆 黑龙江 B.青海 西藏 C.陕西 山西 D.广东 广西由商务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于2024年 4月 13日至 18日在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举办,消博会汇集国内外消费精品。读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图,回答下面 26—30小题。26.海南省位于我国温度带划分中的热带地区,下列属于海南岛特有农产品的是A.椰子 B.青稞 C.小麦 D.玉米27.图中序号与下列省级行政区、宣传语对应正确的是A.①—山西—“晋展风采”B.②—河北—“豫众不同”C.③—河南—“皖美消费”D.④—山东—“冀艺精湛”28.东北大米畅销全国,东北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季风气候,冬季积雪厚C.地广人稀,粮食产量大 D.科技发达,化肥使用多29.新疆长绒棉享誉国际市场,其生长的优势自然条件有①光照强,温差大 ②多黑土,土壤肥沃③夏季多雨,雨热同期 ④晴天多,利于后期采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0.韩国的泡菜绝大部分从中国的山东省进口,其主要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管道运输“工业上楼”、“陆数海算”、“新疆海鲜”等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工业上楼”可以使企业向空中发展,读深圳部分行业“工业上楼”层数上限图(可以到达的最高楼层数),据此完成下面 31—35小题。31.深圳提倡“工业上楼”最主要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严重 B.工业用地紧张C.生产成本较高 D.耕地面积不足32.读图,下列产业部门,不适宜进行工业上楼的有A.家具制造 B.纺织服饰C.包装印刷 D.生物医药33.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并大量出口,主要是由于A.技术进步 B.劳动力短缺C.安全需要 D.政策支持34.2023年 3月海南省陵水海底数据中心正式投运,在“东数西算”的基础上,我国开启了“陆数海算”的新时代,海底数据中心比陆地数据中心更节能和安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址海南省陵水,是由于该地土地广阔 B.可以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C.海南临海,数据中心不安全 D.建在海底,设备耗能高35.近年来,“新疆海鲜”爆火出圈,螃蟹、龙虾等海鲜大量销往京、沪等地,这主要得益于新疆A.人口众多 B.市场广阔 C.发展养殖技术 D.高铁发展迅速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 3小题,共 3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空格上。)36.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10分)材料一:黄河孕育中华文明,见证时代发展。进入 21世纪,黄河流域开启了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的新篇章。材料二:左为“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右为“黄河流域水电站分布示意图”(1)黄河自西向东注入 ▲ ,由材料二右图可知,黄河流域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中上游、中下游)河段,主要的地形原因是地势 ▲ 大,水能丰富。(3分)(2)由材料二左图可知,黄河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位于 ▲ (上游、中游、下游),其产生的地理过程是:河流流经千沟万壑的 ▲ (地形区),夏季降水集中,多 ▲ (暴雨、小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同时,由于人类毁林开荒, ▲ (植被、土壤)破坏严重,在雨季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4分)如今黄河流域经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将下列不同地形的治理措施备选项序号填在题中相应的横线上。A ▲ B ▲ C ▲ 。(3分)37.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10分)材料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材料二:“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例如,①是分布在我国 ▲ (四大地理区域)地区的 ▲ (水田、旱地),②是分布在我国 ▲(四大地理区域)地区的 ▲ (水田、旱地)。(4分)(2)①②大致以 ▲ (地理界线)为界,此界线大致相当于我国一月 ▲ ℃等温线;图中土地利用类型③是 ▲ (林地、草地),④是 ▲ (林地、草地)。(4分)(3)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 ▲ (大、小),是造成 ▲ (水旱、滑坡)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2分)读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左图)和上海宝钢原料来源示意图(右图),回答。(10分)(1)工业基地名称:① ▲ 工业基地,② ▲ 工业基地,③ ▲ 工业基地,④ ▲ 工业基地。(4分)(2)读右图,上海宝钢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煤炭主要来自安徽、 ▲ 等地,铁矿石主要从 ▲ 、印度及 ▲ 等国进口。(3分)(3)上海煤、铁等矿产资源缺乏,但可以依托便利的 ▲ (海洋运输、航空运输)条件进口原料和燃料,同时,由于上海经济发达, ▲ (土地、市场)广阔,钢铁的需求量大;近年来,上海宝钢依托发达的 ▲ (科技、政策)因素,特种钢材畅销国内外。(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 C B AA 6-10 D C D A D 11-15 C D C D C 16-20 B C C B B21-25 D DAAB 26-30 AAC D C 31-35 B CAB C二、综合题。36.(每空 1分,10分)(1) 渤海 中上游 落差(2) 中游 黄土高原 暴雨 植被(3) ③ ① ②37.(每空 1分,10分)(1) 南方 水田 北方 旱地(2) 秦岭—淮河 0 林地 草地(3) 大 水旱38.(每空 1分,10分)(1) 辽中南 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2) 山西 澳大利亚 巴西(两国可互换)(3) 海洋运输 市场 科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