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8*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坳、梭镖、砍伐、修长、摇撼、殷切、功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魂飞魄散、绞尽脑汁、悬岩绝壁、幽谷荒滩”。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析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句子,学习作者寓情于物的写法,体会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4.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懂得继承和发扬井冈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品析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句子,学习作者寓情于物的写法,体会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2.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懂得继承和发扬井冈精神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搜集有关井冈山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诵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坚韧不拔,更寄托了诗人对不怕打击的高尚品格的赞美。今天,我们将走进井冈山,了解那片翠绿的竹林,感受井冈翠竹的独特魅力。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翠竹不仅美丽,更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与牺牲。让我们一同探索这片充满历史意义的土地,感受井冈翠竹的非凡精神。(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深坳( ào ) 梭镖( suō biāo ) 殷( yīn )切 功勋( xūn )迢( tiáo )迢 鬼哭狼嚎( háo ) 绞( jiǎo )尽脑汁 幽谷荒滩( tān ) 摇hàn(撼 ) yù yù( 郁郁 )苍苍 重重dié dié( 叠叠 ) 2.解释重点词语。 (1)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物等)。 (2)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3)殷切:深厚而急切。 (4)功勋:重大的贡献,特殊的功劳。 (5)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6)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 (7)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8)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9)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 事情。 (10)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11)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12)坚贞不屈:形容有节操,坚定不变,绝不屈服。 (13)悬崖绝壁:极陡峭难以攀缘的悬崖,形容山势险峻。 (二)走近文本 1.作者简介 袁鹰(1924—2023),原名田锺洛,江苏淮安人,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黄河的主人》等。他的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 散文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略有改动。1960年,袁鹰以发表一组抒情散文《井冈山记》蜚声文坛,《井冈翠竹》是其中的一节。那时,作者有幸游访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在《井冈山记》里,他仅写了四样富有典型象征意义的东西:“茨坪灯火”“红军路”“青山翠竹”“风雨狮子岩”。全文采用了类似组诗的结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从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等不同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 (三)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给段落标上序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交流: 第一部分(1、2段),写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与“神采”。 第二部分(3—9段),写在革命时期,井冈翠竹起的重要作用,在红军战斗、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到处都有井冈翠竹的身影,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奉献和他们的“神勇”精神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10—12段),写井冈翠竹和井冈山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13段),点明全文的主题:井冈山的翠竹,是革命的竹子,赞美井冈山人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2.概括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以及它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 3.请你说说井冈翠竹的样子和作用。 交流: 样子:远看,苍翠、繁盛、广袤。近看,修直、茂盛、亭亭玉立。 作用:抗战时期,毛竹是抗敌的武器,毛竹是老表们拥军的工具,毛竹担起了中国人民的未来。新时期,开发井冈山,在建设国家中发挥巨大作用。 三、合作探究 1.分小组讨论:课文的写作顺序。 交流:课文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写竹的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的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2.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还写了什么? 交流:不是。还写了很多人和事。 3.开篇作者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交流:(1)井冈翠竹有的“修直挺拔”,有的“密密麻麻”,有的“亭亭玉立”,形态别有一番神采,令人难忘。 (2)井冈翠竹在战争年代立下过汗马功劳,战士们用它搭过帐篷,做过罐碗,当过扁担……还打过白匪,其中有很多老战士们的回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仍然为工地、工厂矿山、高楼大厦、城市和农村建设继续奉献一切。井冈翠竹在中国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做出的不朽功绩让人难忘。 (3)井冈翠竹高耸入云,冲破封锁;竹叶簌簌作响,如战鼓激昂,翠竹的身上有井冈山人民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奋斗的精神,有井冈山人民勤劳朴实的品格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有井冈山人民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以使人难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井冈翠竹的外形,了解到它们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起到的巨大作用。这不禁让我们对井冈翠竹起了崇敬之情!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描写竹子的语句,体会语句传达出的情感。18* 井冈翠竹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看到了井冈翠竹的外形,知道了它们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起到的巨大作用。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井冈翠竹》一文,品析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句子,学习作者寓情于物的写法,体会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 1.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子,体会句中传达出的意思或情感。 (1)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交流: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竹子比作“山头的岗哨”“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且三个“有的……”构成排比,写出井冈翠竹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的外形特点,表现了它的革命风采。 (2)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 交流:用排比句将井冈翠竹的用途一一列出,表明井冈翠竹与革命紧密相关,它是革命的竹子。 (3)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交流:运用排比和顶真修辞,写出了井冈翠竹坚贞不屈的性格,表达出作者对井冈翠竹的敬佩之情。 (4)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好像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 交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毛竹以人的情感,表现出井冈翠竹迫切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急切和热情。 (5)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交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井冈翠竹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且通过“滑下”“转入”“流进”“挤上”等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毛竹投身新时期建设的热情和干劲,表现出新时期井冈翠竹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6)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民的风格吧! 交流:主要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工地、工厂矿山、高楼大厦、城市和农村提供原材料的用途,又渲染了井冈翠竹火热的干劲和殷切的希望,借此赞美了英雄的井冈山人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2.学到这里,你觉得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交流:井冈翠竹象征着井冈山人民,作者通过写井冈翠竹,赞美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三、写法探究 1.作者从竹写起,以竹喻人,层层推进,最后升华主题——歌颂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这是寓情于物的写法,请你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此写法的。 交流:寓情于物,通过丰富的联想,把竹和人、过去和现在、井冈山和全国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借赞美井冈翠竹来赞美井冈山人民。如,由老表提竹筒,想到“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想到竹筒饭的清香,想到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粮上山,想到山上缺粮,同志们仍然要革命打天下,把竹与人联系到一起。再如,由“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想到他们挑起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一直挑到北京城——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到一起。又如,由井冈山的毛竹滑下山,想到它们去全国各地参加建设,想到它们还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心愿,更是想到“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井冈山和全国联系在一起。 2.文中使用了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多种句式,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请你举例具体分析。 交流:文中大量使用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渲染高昂的情绪。如,使用反问句“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气势;使用感叹句“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分别表现出对小“竹筒”的眷念之情,对青青翠竹的赞美之情和对解放井冈山的欣喜之情;用祈使句“快些送我们下山吧”“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表现出井冈翠竹和井冈山人渴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心情。 3.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让文章生动形象,请你举例分析。 交流:作者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井冈翠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如:“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这句话既运用排比,又将修直挺拔的竹子比喻成山头的岗哨和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井冈翠竹的革命风采。再如:“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渲染了人民火热的干劲。 四、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井冈翠竹的秀美外形和刚强气节,记述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做出的贡献,讴歌了井冈山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 五、达标检测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①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根写着“朱德的扁担”五个字的扁担。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②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1.选段第二段主要运用了 抒情、议论 的表达方式,朗读时语气要铿锵有力,饱含深情,语速要稍缓慢。 2.语段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各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写下来。 ①反问 ②排比、顶真 ③引用 3.画横线第③句使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用在这里突出了井冈翠竹烧不光、砍不败、生生不息的顽强品质。 4.请说说你对画波浪线语句的理解。 毛竹在血雨腥风的恶劣环境下,具有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象征井冈山的人民如同毛竹一样,具有不畏强暴的铮铮铁骨。 六、课堂小结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井冈山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史诗。这种坚韧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不放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社会的进步不懈努力。井冈山的毛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希望,让我们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寓情于物)七、板书设计翠竹的神采井冈翠竹 翠竹的神勇 赞颂井冈山人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翠竹的奉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