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5* 青春之光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学会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 2.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的写作方式。 3.了解黄文秀的事迹,体会她的伟大精神,学习她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的写作方式。 2.了解黄文秀的事迹,体会她的伟大精神,学习她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1.准备课文音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2.查找黄文秀的相关资料,准备黄文秀简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多数人离绝对贫困已经很遥远。但曾经有些农村或偏远地区,生活非常穷困,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呢?我们来通过几张照片,感受一下贫困的生活。(展示课件贫困照片) 贫困的景象牵动着我们的心。消除贫困是古今中外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难题,带领人民脱贫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2020年,中国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截至2020年底,有1800多人牺牲在了脱贫攻坚的一线。 同学们,你知道有关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脱贫攻坚的“感动人物”,一起来学习她的事迹和精神。 二、预习检查 (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灌溉( ) 静谧( ) 诚挚( ) 执拗( ) 韧( )劲 铆( )劲 熟络( ) 心急如焚( ) 山ào( ) qú( )道 piáo( )泼 心fēi( ) è( )耗 毛pī( ) 2.词语解释 (1)灌溉: (2)静谧: (3)执拗: (4)韧劲: (5)熟络: (6)心急如焚: (7)直言不讳: (8)围追堵截: 参考答案: 1. gài mì zhì niù rèn mǎo luò fén 坳 渠 瓢 扉 噩 坯 2.(1)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2)安静。 (3)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4)顽强持久的劲头。 (5)指变得熟悉。熟,熟悉;络,联络。 (6)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7)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8)本意是一种作战方法。意为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围剿消灭。现在也用于日常生活中。 三、走近文本 1.作者简介 祝红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高研班学员。曾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 、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 2.背景资料 本文由作者根据黄文秀生前事迹创作。黄文秀(1989—2019),壮族,广西田阳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n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在连夜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追授“七一勋章”。 四、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交流:本文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带领村民脱贫的事迹,以及她在百坭村的忙碌又艰苦的生活。重点写了黄文秀为百坭村脱贫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百坭村脱贫的成果。 2.根据小标题和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通读课文后,根据课文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三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可以将课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运用倒叙手法,写黄文秀在赶赴工作岗位的途中失联。 第二部分(5~14段),写黄文秀由不被接受到村民们向她敞开心扉,由对百坭村一无所知到心中有了带领全村人脱贫的清晰路线图。 第三部分(15~27段),写黄文秀以点带面,扶持产业带头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 第四部分(28~38段),写黄文秀殉职后,人们对她的深切怀念,也表现了她对贫困山村的辛勤付出。 第五部分(39~40段),写全国像黄文秀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很多,相信他们的付出会点亮一个新的时代。 五、问题探究 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也就是三个小标题下的内容非常丰富,段落很多。每个部分下又可以分为若干小层,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成为这三个部分分层的任务。 1.第二部分(5~14段),可以分为哪几层? 交流:第二部分第一层(5段),周昌战初见黄文秀,怀疑她能否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 第二部分第二层(6~7段),黄文秀初访贫困户失败。 第二部分第三层(8~10段),黄文秀初访贫困户失败后所思所想,决心要走出困境。 第二部分第四层(11~13段),黄文秀接受老支书的建议,主动与贫困户打成一片。她终于摸清了山村的具体情况。 第二部分第五层(14段),黄文秀与村支书商量,制订带领全村人脱贫的规划。 2.第三部分(15~27段),可以分为哪几层? 交流:第三部分第一层(15~19段),黄文秀三请种橘能手班统茂,扶持他成为产业带头人,并解决种橘的后顾之忧,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致富。 第三部分第二层(20段),黄文秀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依靠党组织的力量,带动大家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第三部分第三层(21~23段),黄文秀每天都在为帮助村民脱贫而忙碌。 第三部分第四层(24~25段),黄文秀在忙碌中成长。 第三部分第五层(26~27段),写黄文秀扶贫工作的成就及她的自豪感。 3.第四部分(28~38段),可以分为哪几层? 交流:第四部分第一层(28段),交代黄文秀已殉职。 第四部分第二层(29~33段),正面写各方面的人对黄文秀已殉职的反应,侧面写黄文秀为广大村民所做的工作。 第四部分第三层(34~37段),黄文秀全身心地投入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工作中。 第四部分第四层(38段),百坭村的村民永远怀念黄文秀。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大框架上对这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对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内容也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并初步体会到了黄文秀工作的努力和精神上的难能可贵,我们还了解到百坭村是如何一步步脱贫的。 七、布置作业 根据划分的层次,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框架,理解每个层次的大意。 15* 青春之光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理清了《青春之光》这篇课文的框架,了解到某些地区的贫困和“黄文秀们”为了带领地区脱贫而做出的努力。今天我们来跟随黄文秀的步伐,继续深入探究《青春之光》里的感人事迹。 二、合作探究 (一)理解重点词语 1.(黄文秀)赶到凌云县路段时,暴雨倾泻,几乎看不清道路,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 交流:自然环境描写,写暴雨“倾泻”,几乎“看不清”道路,水流“巨大”,突出雨急,暗示危险临近。 2.第二天天一亮,她就找到了村里的老支书,向他请教。 交流:“请教”体现了黄文秀的虚心、诚恳。 3.两个月的时间,黄文秀用双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沟沟坎坎,逐一走访了村里的贫困户。 交流:仅仅两个月,黄文秀就完全熟悉了百坭村,“用双脚丈量”“逐一走访”突出了其工作的艰辛、执着,令人印象深刻。 4.驻村满一年那天,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25000公里。黄文秀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交流:脱贫工作和“2500公里”长征一样,充满了艰难险阻,黄文秀凭借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为百坭村闯出了一条光明的路。 5.噩耗传来,村民们纷纷挤到村部。有人失声痛哭,有人坚决不信——那么年轻阳光的一个人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交流:“纷纷”“失声痛哭”“坚决不信”等词语,表现了村民们悲痛的心理和对黄文秀的深切怀念。 (二)理解重点句子 1. 凌晨1点之后,再无消息。 交流:设置悬念,暗示结局。 2. “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村民们直言不讳,“一个女娃娃,我们不相信她。” 交流:用村民的话,说明不愿意见黄文秀的原因,由此可见黄文秀开展工作的艰难。 3. 他带头成立砂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施肥、疏果、治虫,建设“标准化果园”…… 交流:在黄文秀的带领下,班统茂“深受感动”,也承担起了带头人的工作,突出了黄文秀对周围人的深远影响。 4. 百坭村成了脱贫攻坚的热土,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 交流:写出了百坭村的巨大变化,与前面贫穷落后的面貌形成鲜明的对比。 5. 每家每户的所需所盼,都装在这小小的包里,装在她的心中。 交流:装在黄文秀包里的,既是村民所需,也是黄文秀心中所念。 6. 和黄文秀一样,他们在最穷苦的地方坚守初心,扎根奋斗,用青春的热血点亮了万家灯火,让这点点火光连接成了新时代光的海洋。 交流:“新时代光的海洋”指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以及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写全国还有很多像黄文秀一样的好同志、好党员、好干部,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写法探究 1.小标题形式,结构清晰。 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主体部分的内容,由“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回村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到“我心中的长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再到“仿佛她还在一样”(村民们怀念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人),小标题提示了本部分所要写的主体内容,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给人结构清晰、条理清楚之感。 2.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凸显人物形象。 文中多处运用写作手法,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感人,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你能找出运用写作手法的语句吗?与同学一起讨论,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以及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1)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这位新来的百坭村第一书记“看上去文文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样子”。 交流:运用外貌描写,写黄文秀的外貌,突出其“文文弱弱”的特点,反衬下文黄文秀工作意志的坚决。 (2)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眠。 交流: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写窗外优美的环境,反衬黄文秀工作的艰难。] (3)整个村庄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 交流:运用比喻修辞,把“宿舍”比作“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写出黄文秀工作不被理解、茫然无措的孤寂,反衬了黄文秀一往无前的执着形象。 (4)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交流:运用心理描写,突出了黄文秀不被理解的委屈和无助。 (5)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交流:运用侧面描写,用他人的赞美来说黄文秀工作的长处,既表现了大家对黄文秀的由衷佩服,又表现了黄文秀对大家的影响之大。 (6)黄文秀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崎岖的山路既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道路,也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之路。在这没有硝烟的长征路上,她铆足了劲儿与时间争分夺秒地赛跑,一刻不曾停息。 交流:运用议论,直接赞美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畏任何险阻,不停地拼搏奋斗,表现了她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这是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组委会对黄文秀的评语。黄文秀的初心,不仅镌刻在脱贫攻坚征程中,也写入了她自己的成长轨迹。读完全文,你觉得黄文秀是一个怎样的人?讨论并试着总结。 示例一:黄文秀是一个不畏艰难、积极乐观的人。黄文秀面对村民的质疑没有退缩、知难而上;黄文秀面对扶贫路上的困难,请教有驻村经验的同事和村里的老支书后,迅速调整工作方法,言传身教,精准扶贫;面对生活工作中的苦和累,“每一天,她都这样微笑着,奔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黄文秀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感动了村民。 示例二:黄文秀是一个心系家乡、懂得感恩的人。“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怎不让她心焦 ”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立志改善家乡面貌。她说:“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示例三:黄文秀是一个一心为民、舍身忘我的人。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黄文秀在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25000公里。黄文秀驻村工作后,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在这没有硝烟的长征路上,她铆足了劲儿与时间争分夺秒地赛跑,一刻不曾停息”。 五、课堂小结 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是生命的重量;萤烛微光或星辰闪耀,这是生命的光亮;平庸暗淡或绚烂夺目,这是生命的色彩。正是奉献,才让生命有了更丰富的质感。 黄文秀短暂的一生,是勇担责任与无私奉献的一生。她将生命的烛火点燃,去照亮贫困村民的生活;将生命的能量奉献,去温暖大山乡亲们的心灵。黄文秀在短暂的人生路上,用青春书写担当,以奉献诠释使命,把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毫无保留地倾洒在百坭村的每一寸土地上。虽生命戛然而止,但她的精神如巍峨高山,永远屹立在人们心间,激励着无数后来者继续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她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楷模,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六、板书设计 七、布置作业 小练笔:学完本文,我们对黄文秀的精神和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请拿起笔,写一段赞美黄文秀的文字,200字左右。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