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壤同步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节 土壤同步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5.2 土壤(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能够说出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
2.运用图文资料,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难点】
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
【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进行重点标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观察土壤标本,能够说出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联系家乡的物产,展示本地土壤照片,对比一些典理的土块图片观察、发现差异。
二、自主学习
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 、 、水分和空气。
3.野外观察内容
(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
按不同粒级的 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 :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② :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 :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
森林土壤剖面构造: 层、_层、 层、_层、 层、母岩层。
耕作土壤剖面构造: 层、 层、 层。
三、合作学习(大家先独立完成,有疑问的地方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对土壤质地的教学可先实地少量选取质地不同的土壤,引导学生用手指研磨,感受组成颗粒大小及此例。进而展示砂土、壤土、黏土等土壤的照片,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说明手感与粒径相对比例的关系。思考下列问题:
(1)土壤自上而下分为哪几层?
(2)每一层的颜色和质地有什么差异?
(3)每一层土壤组成成分可能会有什么差异?
(4)这种分层是如何形成的?
【课堂小结】(把本节重点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当堂检测】
1.土壤的形成过程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颗粒大小的分异过程 B.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固体颗粒
C.养分元素的分解过程 D.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2.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3.下列对土壤的描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是砂土②耕作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分别是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③与冷湿 环境相比,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④气候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下图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读图完成下题。
适宜多数植物生长的理想土壤的空气和水分比例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研究站(37°37'N,101° 19'E,
海拔3200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南麓。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土壤C0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某研学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观测了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0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下图)。
研学小组采集土壤标本运用相关器材分析土壤成分,发现海北站土坡有机质含量特别丰富。联系该地气候条件,分析成因。
【课后作业】
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该地土壤()
A.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通气、透水,有机质含量低
C.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
D.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2.该地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A.增施熟石灰 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 D.毁林开荒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平原( )
A.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C.植被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 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
4.终年高温地区和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原因是()
A.高温地区不利于植被生长
B.高温地区岩石的风化速度快
C.寒冷地区生物生长量较小
D.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mm。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上(下层)使新土壤剖而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2)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5.2 土壤(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根据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阐述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和过程。
2.结合实例,阐述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土壤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
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进行重点标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思考生物在土壤发育中的作用,学习并掌握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观察土壤”得出土埃的成分为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提出问题:土壤这些成分分别来自哪些圈层?是什么造成不同质地土壤成分的差异?思考土壤的形成因素。
二、自主学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的 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 。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 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3.气候:
(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 呈正相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 越厚, 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 土壤。
7.土壤的功能有哪些?
8.如何对土壤进行利用和保护?
三、合作学习(大家先独立完成,有疑问的地方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
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结合材料探究:
(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课堂小结】
形成因素 表现
成土母质
【当堂检测】
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士层中有机质的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2400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灌木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B.②地草类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
C.③地森林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D.④地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2.上图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上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
A.植被、气温 B.地形、地貌
C.气温、降水 D.人类活动、气候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2
图1
3.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4.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I B.甲与II C.乙与TI D.丙与1
5.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1)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2)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瘠薄。
(3)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课后作业】
富铝土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故称为富铝土。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材料推断,下列土壤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砖红壤 B.燥红土 C.红壤 D.黄壤
2.我国富铝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 B.东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根据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3.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茶叶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绝大部分变成了土壤中的()
A.① B.② C.③ D.(4)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海。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浓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栈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
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
(1)说明阿尔梅里亚的降水特征。
(2)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
(3)“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
(4)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