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部编)六年级下谈话导入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谈话导入卜算子: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的题目。 之:往,去。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初读感知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宋仁宗时中进士,宋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其词构思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主要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初读感知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初读感知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初读感知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初读感知欲:想,想要。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才始:方才。初读感知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初读感知感悟体会(一)“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这样美的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作者又是用什么修辞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图的?层峦叠嶂、山清水秀比喻把清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碧绿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感悟体会3.你怎么理解“聚”这个字?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流出,说明作者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郁结着不少离愁别恨。一个“聚”字,用的十分有力,将作者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实际上是写作者对友人归途的远眺,作者的视线与友人归途的山水相连,目送着将要远行的友人。通过形象的比拟,传达出自己惜别的深情。感悟体会(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1.“眉眼盈盈处”这句怎样理解?这是什么地方?这句话说明鲍浩然的家乡美在何处?浙东——鲍浩然的家乡。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山清水秀,秀丽如画,这样一幅美景怎能不令人心神愉悦!感悟体会2.读这两句,思考: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感悟体会(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1.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面对好友的离去诗人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难过、不舍。感悟体会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了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送感悟体会3.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想象下,鲍浩然回到家里会是怎样一个情景?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感悟体会4.你怎么理解“送”和“归”这两个字?词人连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感悟体会(四)“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为什么要“千万和春住”?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感悟体会2.学完这首词,了解了词的大意,你能归纳出这首词的中心吗?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悟体会3.再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的写作手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到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眉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感悟体会4.“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诗人们在表达离别的情感也有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是对朋友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是对别离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对朋友的( )。劝慰珍重伤感留恋借景抒情;一喜一悲。感悟体会5.一个送别的主题就有如此多样的情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即使孤帆远影,仍不肯离去。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与水天共存。王维送别好友到塞外临别时殷殷关切,为友人再无知己而伤神。王观却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送人送得欢欢喜喜,那么诗人王观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人生的离愁别绪?乐观、多看事物积极的一面。感悟体会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此外,这首词有两点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课堂总结,拓展延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拓展阅读背诵诗词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