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新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新版)

资源简介

2.4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教材简析】
本课为本单元第 4 课,指向课标学习内容 5.2.2——“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和 6.2.2——“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在前 3 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周围的动物,观察了陆生动物蜗牛,了解了蜗牛的形态特征和简单生命需求。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水生动物——鱼为观察对象,继续开展动物个体的观察活动。鱼分布广泛,易得、易养,是水生动物的典型代表,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学生将在对鱼的外形、行为的观察中,学习观察方法,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通过器官感知环境,认识到鱼的特殊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聚焦板块,由“水中生活着很多动物,其中鱼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类”把视线聚焦到鱼,以“鱼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将观察的重点落在鱼的身体结构上。探索板块,分为三个活动:探索1是观察鱼的身体特点,并画一画鱼的身体,通过对鱼的身体结构进行细致观察,了解鱼长有眼、嘴、鳞、鳍、鳃等器官;探索2是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由问题“鱼没有腿,靠什么运 动呢?”,引导学生观察鱼是如何依靠鳍进行运动的;探索 3是观察鱼的呼吸,通过观察鱼的鳃部和嘴部在呼吸时的变化知道鱼是靠鳃呼吸的。研讨板块,通过“我们观察的鱼有什么特点?我们会模仿它的动作吗?”“鱼在水中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观察发现进行总结梳理,强化对鱼的认识的同时,体会鱼的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拓展板块,以展示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鱼,丰富学生对鱼类的认识,引出鱼类的概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鱼十分熟悉,有些小朋友有过养鱼的经历,这都十分有利于本课学习的开展。但他们的观察能力有限,更多时候是无序的、零散的观察。 教学中需要进行仔细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在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比较中了解鱼的身体特点。同时,一年级学生习惯于通过与已知事物的比较,以及与自己身体和行为的比较来认识新的事物,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鱼具有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可以引导学生将鱼与蜗牛或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了解鱼的身体特点及 其所具有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功能。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水中有很多动物,知道鱼有鳞片、鳍、鳃等器官,用鳍运动、用鳃呼吸,它的身体适应水生环境。
科学思维目标
能细致观察鱼的形态特征,推测其器官与身体结构的功能,认识到鱼的特殊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探究实践目标
能用简单的科学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信息,能用简图画出鱼的主要特征。
态度责任目标
1.通过鱼的观察活动,能对鱼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乐意分享交流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学会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知道鱼的身体结构特征并能简单地描述。
难点:通过分析鱼的结构特点,推测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鱼形板贴、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为学生准备:鱼缸、鱼、棉签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播放教学课件)出示池塘剖面图,提问:池塘里有哪些动物?
预设:大鱼、小鱼、虾、螃蟹、田螺……
2.提问:水中生活着很多动物,鱼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它可以长时间生活在水中,人类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
3.聚焦: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鱼的身体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鱼这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起来探索鱼身上的秘密吧!
2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池塘里生物的多样性,将观察重点聚焦到鱼的身体特点上,探索鱼身上有哪些特点让它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二、探索
(一)观察鱼的身体特点
1.提问:老师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条金鱼,我们怎样完整地观察到金鱼的各个部分呢?(播放教学课件)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预设: 先整体看,再由头部到尾部依次观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如正面、侧面、上面、下面等。
2.谈话:我们可以按“整体-局部”进行全面观察,为了观察得更加仔细,还需要从“正面-侧面-上面-下面”进行有序观察。(播放教学课件)
3.提问: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记录观察中的发现?
明确任务:①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②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哪些部分?③与蜗牛、人相比,鱼有什么独特的器官?④用简图真实记录。(播放教学课件)
4.谈话:在小金鱼眼中,我们都是“巨人”,所以我们要保持安静,不能吓到它们,也不能用手触碰、伤害它们。比一比,哪个组的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秘密最多。
5.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6.挑选 2~3 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小组分享交流,教师以贴图的形式贴出鱼的各部分结构。
7.小结:①鱼的形状是两头尖,中间宽,整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② 头部有嘴、眼睛、鳃,躯干上有鳍、鳞片,尾部有尾鳍。(播放教学课件)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头部到尾部,从正面、侧面、上面、下面等不同角度有序地进行观察,为交流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1.提问:鱼有一种独特的器官——鳍。鱼身上有几片鳍,分别在哪里呢? 学生再观察,同桌间指着数一数。
2.出示动画等,从不同角度观察鱼鳍。
小结:鱼一共有 7 片鱼鳍,胸鳍 2 片,腹鳍 2 片,臀鳍 1 片,背鳍 1 片,尾 鳍 1 片。
3.提问:人用腿和脚运动,鱼没有腿,靠什么运动呢?(播放教学课件)
预设:鱼靠鱼鳍运动。
4.谈话:鱼鳍可以帮助鱼儿在水中运动。先安静观察鱼是怎么运动的,再用棉签轻轻触碰鱼的身体,观察鱼前进、后退时鱼鳍的作用,并用手来模仿一下。
5.学生观察鱼的运动,交流、分享并模仿。(模仿时,提供一个鱼的头饰,让学生更有代入感)
6.小结:我们找到了鱼能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秘密:鳍是鱼能够在水中游动的运动器官。
设计意图:通过细致观察,让学生了解到鱼有 7 片鳍。在与人的比较中,观察鱼的运动,知道鱼是靠鱼鳍运动的,理解鱼鳍是鱼能适应水生生活的一个身体特点。
(三)观察鱼的呼吸
1.提问: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鱼的嘴巴是怎么动的呢?鳃盖又是怎么 动的呢?
预设:嘴巴和鳃盖一张一合地动。
2.追问:你知道它在干什么吗?
预设:在喝水,在吃东西,在呼吸。
3.引导:如果是在不停地喝水或吃东西的话,那它的腹部就会变得很大,最 后会撑破。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看鱼儿嘴巴一张一合到底在干什么。
4.观看微视频。
5.提问: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嘴巴和鳃一合一张,鱼利用鱼鳃进行呼吸。
6.出示鱼鳃图片,简单介绍其结构和作用。
7.小结:我们又找到了鱼能生活在水中的另一个秘密:鱼在水中用鳃呼吸。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鱼的嘴巴和鳃一张一合的现象,引导学生推测鱼鳃的作用;再通过视频等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认识鱼靠鳃呼吸,理解鳃是鱼能适应水生生活的另一个身体特点。
三、研讨
1.提问: (播放教学课件)
(1)我们观察的鱼有什么特点?
(2)鱼在水中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让学生说一说鱼的特点,知道鱼靠鱼鳍运动,靠鱼鳃呼吸,加深学生对鱼的身体特点的认识。
四、拓展
1.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鱼呢? 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鱼。
2.提问:这几种鱼你认识吗?
出示带鱼、泥鳅、鲨鱼、飞鱼等的图片。 (播放教学课件)
3.小结:鱼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靠鳍运动,靠鳃呼吸,科学家把它们归为一类,给它们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鱼类。
设计意图: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丰富学生对鱼类的认识,初步了解鱼类的分类依据,理解鱼类的身体特征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五、小结
1.谈话:今天的课,你们的表现如何呢?让我们评一评。(出示表 2“水中 的动物”自我评价和表 3“水中的动物”观察活动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
【相关练习】
1.鱼在水中靠( )运动。
A.鱼鳍 B.鱼鳃 C.鱼鳞
答案:A
2.小鱼的鱼鳃一张一合,是在( )。
A.喝水 B.说话 C.呼吸
答案:C
3.鲫鱼有( )片鳍。
A.5 B.6 C.7
答案:C
解析:鱼有 7 片鳍,胸鳍 2 片,腹鳍 2 片,臀鳍 1 片,背鳍 1 片,尾鳍 1 片。
4.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
A.虾 B.海马 C.鲸鱼
答案:B
解析:虾是节肢动物;鲸鱼是哺乳动物;海马靠鳍运动,靠鳃呼吸,是鱼类。 5.鲫鱼既可以生活在河水里,也可以生活在海水里。( )
答案:×
解析:鲫鱼是淡水鱼,只能生活在淡水中,无法在海水中生活。
【板书设计】
【相关表单】
表 1 “鱼的身体”观察记录单
表 2 “水中的动物”自我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 ”
我会听 能安静地倾听
我会想 能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我会做 会仔细观察一种水中的动物——鱼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鱼的主要特征
我会说 能积极发言,与同学分享、交流观察发现
表 3 “水中的动物”观察活动评价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能全面、细致地观察记录鱼的各部分结构 ☆☆☆ ☆☆☆ ☆☆☆
能流利地介绍鱼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 ☆☆☆ ☆☆☆
能用简单的动作模仿鱼在水中的运动 ☆☆☆ ☆☆☆ ☆☆☆
能说出更多不同种类的鱼 ☆☆☆ ☆☆☆ ☆☆☆
我一共得到了( )颗☆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