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解析)——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寒假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解析)——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寒假作业

资源简介

(4)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寒假作业
1.对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认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D.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才能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生长素引起的
2.利用输液的方法对移植的大树或生长状况不良的古树进行营养补充,输入的营养液主要成分为磷、锌、镁等多种矿质元素及生长素类调节剂等,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输入的营养液必须有适合的渗透压、pH
B.营养液中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在高浓度下能促进根的生长
C.营养液直接输入到茎的输导组织,运输到树木的各部分
D.输液是对移植或其他原因造成植物根系功能损伤的补救措施
3.在市场上有时可见到一半大一半小的歪西瓜。将这个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按大小分成两半,发现较大的一半西瓜中是黑子,而发育较差的、较小的一半西瓜中有较多的白子,产生歪瓜的主要原因是( )
A.西瓜较小的一侧光合作用能力弱,造成其发育较差
B.植株西瓜较小一侧合成的营养物质较少
C.由于瓜地中有硬物,使西瓜发育不均匀
D.西瓜较小的一侧种子未发育,得到的生长素较少而成歪瓜
4.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
C.经浓度大于M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
D.若图中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芽生长的影响,且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5.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因素的调节,其中光、温度、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作为一种能源,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B.年轮、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C.重力信号可以转化为合成生长素的信号并且影响其含量
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激素调节、基因影响和环境因素控制
6.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类似物(EBR)缓解铜离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柑橘幼苗等相关材料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
B.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是120μMCu2+处理和未作任何处理
C.适宜浓度的EBR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u2+胁迫对柑橘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
D.在缓解铜离子胁迫对柑橘幼苗影响的过程中EBR和脱落酸之间可能存在协同关系
7.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经历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具备开花能力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春季播种的冬小麦不能顺利开花结实。研究发现,经过春化作用后的植株中赤霉素含量增加。若每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连续处理3周,则不经过春化作用的冬小麦也能开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最早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时从赤霉菌体内发现的
B.低温能提高合成赤霉素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植物开花
C.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连续处理生长期的冬小麦,有利于其开花
D.春化作用是植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开花结实
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调节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续暴雨影响了盛花期油菜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应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B.“凡嫁接矮果及花,用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十余次,则生根”与生长素有关
C.“小麦即将成熟时,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与乙烯有关
D.把成熟苹果与未成熟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成熟苹果释放了脱落酸
9.关于植物生长素的两组实例:a组:以绿色向日葵为材料,当其发生向光弯曲生长时,检测发现生长素在伸长区两侧(向光侧与背光侧)的含量基本相同;b组:给多种植物施加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检测到生长素在向光侧的分布低于背光侧,无光照情况下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组结果说明生长素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无关
B.b组结果说明生长素可以在单侧光照射下发生非极性运输
C.植物体内的细胞都能合成生长素,但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部位
D.绿色向日葵发生弯曲生长的原因可能是弯曲两侧生长不同步
10.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如图所示),相关研究表明该结构的形成原理与根的向地生长原理类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弯钩”结构有助于种子破土而出时保护幼嫩的茎尖
B.“弯钩”外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内侧,细胞生长快,使得下胚轴向内弯曲
C.幼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极性运输到下胚轴
D.光照不是影响“顶端弯钩”形成的主要因素
1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产生,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特从植物体内提取出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B.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可充分说明顶芽较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
C.提高植物体内ga2ox(氧化赤霉素的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获得矮化品种
D.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异常时,突变体种子的休眠时间一定比野生型长
12.某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据实验结果分析,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甲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
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丙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丁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A.甲组①②之间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
B.乙组结构Ⅰ中赖氨酸经一系列变化形成生长素
C.丙组的③处细胞能合成生长素
D.丁组②③之间生长素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1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儿童吃了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后,会促进其生长发育
B.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其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C.长期食用经青鲜素处理的马铃薯,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D.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时进行预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
1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浓度(mol/L)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平均生根条数(根) 2.0 3.8 9.4 20.3 9.1 1.3 0
A.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
B.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缩小2,4-D浓度梯度作进一步实验
D.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15.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在植物分枝或分蘖发生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某实验小组利用水稻进行相关实验,用不同磷浓度[低磷(LP,10μmol/L)和正常供磷(NP,300μmol/L)]及外源生长素萘乙酸(NAA,10nmol/L)、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0.5μmol/L)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水稻的分蘖数,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可合成于植物顶端完全展开的叶片中,其极性运输能够抑制侧芽的生长,极性运输的方式属于_________,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a结果表明,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施加NAA显著抑制了水稻分蘖的发生,而施加NPA处理后水稻分蘖数则显著增加,由此说明_________。
(3)由于分蘖产生于根茎结合处,根茎结合处的磷含量会影响分蘖发生。实验测定,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低磷处理水稻根茎结合处的总磷含量显著降低67%。结合图b分析可知,低磷胁迫能_________。
(4)图b结果表明,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施加NAA后水稻分蘖数与低磷处理相近,差异不显著;在低磷条件下,施加NPA处理不能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其分蘖数与低磷处理相近,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_________。
(5)结合图a和图b说明,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低磷胁迫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了水稻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达尔文通过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错误;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并没有提出生长素的概念,C错误;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其实验过程不需要在单侧光照射下,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生物体内酶等物质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如渗透压、pH等),故输入的营养液必须有适合的渗透压、pH,A正确;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过高,会抑制根的生长,B错误;一般情况下,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无机盐和水,该物质可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叶片;而输入营养液可直接输入到茎的输导组织,运输到树木的各部分,C正确;输液可对移植的大树或生长状况不良的古树进行营养补充,是对移植或其他原因造成植物根系功能损伤的补救措施,D正确。
3.答案:D
解析: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而果实发育所需要的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种子。在发育较差、较小的一半西瓜中有较多的白子,表明这半部分瓜的种子发育比较差,种子为果实发育提供的生长素较少,因而形成歪瓜,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促进还是抑制作用是根据空白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故大于M,适当的浓度可能仍然会生长,C错误。
5.答案:B
解析: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A错误;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B正确;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C错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基因控制、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影响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D错误。
6.答案:B
解析:A、油菜素内酯属于植物激素,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在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分析图1可知,实验组为铜离子胁迫处理和有外源油菜素内酯(EBR),故对照组为无铜离子胁迫、铜离子胁迫处理和无外源油菜素内酯作用,由于对照组1比对照组2葡萄幼苗根系总长度更长,故对照组1和2的处理分别是无铜离子胁迫,铜离子胁迫处理(120μMCu2+处理),B错误;C、相比对照组可知,图1显示铜离子胁迫会抑制柑橘幼苗的根系生长,一定浓度的EB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铜离子胁迫会抑制柑橘幼苗的根系生长,C正确;D、图2结果显示,在铜离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EBR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葡萄幼苗体内脱落酸含量,油菜素内酯可以缓解铜离子胁迫对柑橘幼苗影响的过程,脱落酸也在植物抵抗环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D正确。故选B。
7.答案:C
解析:A、赤霉素首先是从引起水稻恶苗病的赤霉菌代谢产物中发现的,A正确;B、根据题意,经过春化作用后的植株中赤霉酸含量增加,推测低温能提高合成赤霉素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植物开花,B正确;C、根据题意,赤霉素可促进植物开花,低温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故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连续处理生长期的冬小麦,会使赤霉素含量减少,不利于其开花,C错误;D、据题意可知,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经历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具备开花能力的过程,是植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开花结实,D正确。故选C。
8.答案:B
解析: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不能促进果实发育,A错误;“凡嫁接矮果及花,用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十余次,则生根”与生长素有关,B正确;“小麦即将成熟时,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与脱落酸有关,C错误;把成熟苹果与未成熟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成熟苹果释放了乙烯,D错误。
9.答案:D
解析:a组结果说明生长素在两侧分布相同,但不能说明生长素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无关,A错误;b组结果只能说明生长素在单侧光下照射分布不均匀,但不能确定是非极性运输的结果,B错误;生长素主要由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部位,C错误;绿色向日葵伸长区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绿色向日葵弯曲生长并非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可能是弯曲两侧生长不同步,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顶端弯钩”结构在种子破土而出时,能够保护幼嫩的茎尖,这是该结构的一种重要功能,A正确;
B、由于“顶端弯钩”结构的形成原理与根的向地生长原理类似,根向地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对于“顶端弯钩”来说,外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内侧,细胞生长快,从而使得下胚轴向内弯曲,B正确;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是一种主动运输,与重力无关,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顶端弯钩”结构的形成原理与根的向地生长原理类似,主要与生长素和重力有关,光照不是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温特发现了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未从植物体内提取出该物质,A错误;B、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是因为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生长受到抑制,顶芽生长素浓度低而生长表现为促进,所以顶端优势现象不能说明侧芽、顶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B错误;C、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提高ga2ox(氧化赤霉素的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会使赤霉素含量降低,从而能获得矮化品种,C正确;D、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异常,可能是提高了受体的敏感性,也可能是降低了受体的敏感性,或受体减少等,突变体种子的休眠时间可能比野生型长或短或不变,D错误。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据表格可知,在①处切断,该幼苗缓慢生长且弯曲,而在②处切断后,该幼苗不能生长,推测①②之间含有生长素,且具有感光部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推测可能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①②之间生长素分布不均,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A错误;
B、色氨酸经一系列变化形成生长素,不是赖氨酸经一系列变化形成的,B错误;
C、丙组在③处切断,不生长不弯曲,说明③处细胞不能合成生长素,C错误;
D、丁组②③之间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乙烯利具有催熟作用,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人体中并没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受体,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对人体起到调节作用,故不会促进其生长发育,A错误;
B、赤霉素可以诱导淀粉酶的合成,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采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诱导其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B正确;
C、青鲜素可以抑制发芽,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但使用过多会对人体有毒害作用,C错误;
D、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不能减小实验误差,进行重复实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D错误。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此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A正确;
B、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
C、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不一定为10-11mol/L,需在10-11mol/L附近缩小浓度梯度作进一步的实验,C正确;
D、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属于无关变量,其会影响实验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15.答案:(1)主动运输;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至侧芽处,使得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且侧芽对生长素敏感,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能够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
(3)降低水稻根茎结合处的总磷含量,进而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
(4)除了生长素之外,可能存在其他因素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合理即可)
(5)促进
解析:(1)极性运输是逆浓度运输,且耗能,其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至侧芽处,使得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且侧芽对生长素敏感,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2)图a结果表明,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施加NAA显著抑制了水稻分蘖的发生,而施加NPA处理后水稻分蘖数则显著增加,由此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能够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
(3)由于分蘖产生于根茎结合处,根茎结合处的磷含量会影响分蘖发生。实验测定,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低磷处理水稻根茎结合处的总磷含量显著降低67%。结合图b分析可知,低磷胁迫能降低水稻根茎结合处的总磷含量,进而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
(4)图b结果表明,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施加NAA后水稻分蘖数与低磷处理相近,差异不显著;在低磷条件下,施加NPA处理不能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其分蘖数与低磷处理相近,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除了生长素之外,可能存在其他因素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
(5)结合图a和图b说明,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低磷胁迫组水稻的分蘖数少于正常组,说明低磷胁迫促进了水稻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