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材分析】 “天气”单元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做出恰当的解释和概括。【学情分析】 经过苏教版第5单元《观测天气》的学习,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知道了如何去读取气温计,如何进行云量和雨量、风向和风力的描述。这节课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但三年级学生对于数据统计的方法和分析的角度还不够清晰,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同时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比较模糊,在教学中可利用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和图片来区分天气和气候,从而建立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 1.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 1.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教学难点】 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统计记录表。 学生材料:天气日历、活动记录单。【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一、复习回顾 1.教师引领学生对苏教版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导图。 2.提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记录了很多的天气信息,对搜集到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有什么好处呢? 3.小结:整理天气信息能帮我们了解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学生交流回答,并根据讨论结果对最近的天气信息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回答:认识天气,找到规律。可以帮助农民伯伯种菜,指导穿衣等等。 [通过师生互动回顾这一阶段对天气单元的学习过程,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整理天气信息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一) (一)整理天气日历时要统计的天气要素。 1.提出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看看我们这一段时间大家学习了天气的哪些信息呢? 2.出示并小结:现在我们就从云量、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这些方面来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二)整理分析“云量”天气信息 1.师:请同学们拿出天气日历,上面的哪些信息可以反映“云量”这个天气情况的。 2.出示云的情况统计表。提出问题:在我们的记录中,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呢?如何快速准确地统计“云量”信息呢? 3.师小结统计方法:可以由两个人(一个读卡、另一个监督)负责逐个读出记录卡上的息,其他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天数,最后把统计的数据汇总到“云的情况统计”表中。再对这段时间里云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概括。 (三)整理分析“风”天气信息 1.(教师出示风的统计记录单)提出问题: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这段时间主要刮什么风向? (三)分析气温的变化 1.教师出示气温柱状图例图。请看气温柱状图,横坐标表示的是日期,纵坐标表示气温。请同学们找出一个月以来的请同学们找出一个月以来的最高温和最低温。 3.请同学们对照柱状图,再看看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四)分析降雨量的变化 1.(教师出示降雨量柱状图范例)请看,这是降雨量柱状图,横坐标表示的是日期,纵坐标表示降水量。 2.请同学们找出一个月以来的降雨的天数有几天,哪天降雨量最大?这一阶段的降雨有什么特点? 3.小结:刚才同学们就像小小气象员一样,一起分别从云量、风、温度、降水量等四个方面来了解了这一个月以来的天气特征,大家也学会了整理分析天气数据。 回答预设:云量、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等。 生预设回答:晴天、阴天、多云。 学生交流讨论,预设回答:(合作,用唱票的方法,同桌两人之间一人读,一人记,记录次数时可以采用“正”的计数方法。) 学生根据记录的天气日历统计,交流获取的信息,如这段时间,大部分时间是雨天。 学生按照统计“云量”的方法对风进行统计。 生交流反馈。 看图查找并回答。(预设:最高温30℃,最低温20℃) 生交流本月的气温规律:(例如:这个月气温较为平均,大致保持在25℃,温度适宜) 学生根据自己的降水量图初步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例降雨天数有21天,降雨量在15、16号最大,这一阶段降雨量比较多,天气湿润多雨) [让学生明确天气信息整理的方向。让学生学会统计“云量”的方法,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三、研讨 (一)天气变化的规律 1.提出问题: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二)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1.提问:天气和气候有区别吗?区别在什么地方? 2.小结: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段内的天气状态;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 3.(教师出示天气情况的词语。对应相应的词语倾盆大雨,烈日当空、常年干旱、四季如春)。请同学们判断这些词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4.提问:天气情况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呢? 6.小结:天气情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从云量、风、降水量、气温等角度来概括这段时间本地的天气情况。 学生回答预设:天气是短时间的天气,气候是长时间的天气情况。 生回答(预设:倾盆大雨,烈日当空描述的是天气现象;常年干旱、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 学生讨论回答:出门带雨伞,增减衣物,种植庄稼浇水,晾晒水稻、航行时要考虑风向和风速等等。 [利用分析所得的数据和结果学会归纳整理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知道天气情况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四、拓展 1.古人长期观察记录天气情况,整理天气信息,整理出能够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而且这些节气至今还在使用呢,让我们一起来见识古人的智慧吧。请看二十四节气歌(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大家一起读一遍。 2.师:二十四节气是如何指导农业生产的呢?哪些节气你们是认识的? 3.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了解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5.看完视频,大家有哪些收获呢,同学们可以说说看。 6.小结:《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古代人民根据气候不同划分出来的,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关注二十四节气,看看视频介绍的与实际生活是否一致。 学生朗读。 交流预设:我知道春分,表示要播种,我认识夏至,表示夏天到了。 学生观看视频,更全面地了解天气情况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生交流讨论。 [《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古代人民根据气候不同划分出来的,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参考。此资料能够让学生感受天气的变化、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板书设计】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云量、风、降水量、气温附:活动记录单 表一: 云的情况统计( )月 ( )日 -( )月( )日 姓名:各种天气状况最常见的天气( √ )晴天( )天晴天□ 阴天□ 多云□ 其他□阴天( )天多云( )天其他( )天其他( )天表二: 风的统计 ( )月( )日 -( )月( )日 刮风的天数不刮风的天数风最大那天的风速和风向风速: 风向: 时间:表三: 气温的统计 ( )月 ( )日 -( )月( )日 最低气温最高气温这个月气温的变化规律日期: 温度:日期: 温度:表四: 降雨量的统计 ( )月 ( )日 -( )月( )日 降雨的天数不降雨的天数最大降雨量降雨量: 时间:【练习】 一、填一填 1.天气日历包括( )、( )、( )、( )等方面的天气信息。 二、判一判 1.记录天气日历时可以每隔一天记录。( ) 三、选一选 1.班级要组织爬山活动,根据以下的天气预报情况,你建议班级哪一天外出游玩比较合适( )。 A.8月2日 B.8月3日 C.8月4日 D.8月5日 2.右下图是小明统计的一周的天气信息,根据下图的信息,以下对这周的天气总体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周的风力都是微风。 B.本周的气温还不适合穿短袖。 C.降雨时气温会降低。 D.这周天气以雨天为主。 3.下列属于描述气候现象的词语是( )。 A.终年炎热 B.乌云密布 C.大雨倾盆 D.狂风大作 参考答案:一、1.云量、风、气温、降水量、湿度、空气指数等 二、1.× 三、B D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