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历史科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C D B C A D B C B C B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B C B A B D C B A A C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1)维护奴隶主民主政治;扩大公民的权利;选举有贤德的人担任公职。(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共同之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有历史的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通过法律的
形式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都提倡自由、民主、平等;都有
助于资本主义法治社会的确立。(任答一点即可,2分)
不同之处:《权利法案》是革命结束后通过的,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人
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发表的,是革命的思想旗帜。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为限制王权而制定的法律性文件,具有宪法性质;《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
《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是限制国王权力;《人权宣言》的发表是为了推翻法国封建统治。(任答一点即可,2分)
(3)背景:美国内战开始后,北方(或联邦政府)在战场上处于劣势。(2分)
原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废除了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任答一点即可,2分)
32.(1)角度:童工的使用。(2分)
【示例】研究价值:资料2为文献史料(或史学著作),可以了解到当时企业以极
低的工资使用童工(2分),为研究资本主义对儿童的剥削压榨提供重要证据。(2分)
说明:资料1文献史料(或法律文书)、劳动时间或工时;资料3文献史料(或马克思原著)、榨取剩余价值。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说明:事件需写出、不给分;观点需在史实基础上的提炼,即在具体概念之
上的主题或专题概念、以至大概念,2分、表述不清晰或没有形成思维闭环的不给分;论述4分,每一事件的影响或意义各2分;结论2分,需对事件的概括、归纳、提升或延伸,以至上升为规律性、特征性认识,若重复观点的不给分。
【示例1】事件: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
观点:工人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诞生。(2分)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加剧,引发了工人运动,包
括英国宪章运动在内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开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2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2分)
结论:工人运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2分)
【示例2】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观点:资本主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发展推动技术革新。
结论:世界市场的扩大促进全球贸易发展,不断地引发技术变革。
【示例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观点:制度创新为技术革命提供条件。
结论:新型社会制度或生产关系的确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或资本主义发展。
33.(1)变化:苏俄(苏联)在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在雅尔塔会议上成为
主导国。(2分)
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一战;(2分)
二战中,苏军在苏德战场抗击德军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等。(2分)
(2)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或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按顺序答,每
个1分,共2分)
主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或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2分)
(3)历史进程:日本投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对维护世界和平、人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战后国际秩序、国际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若回答“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同等给分)汕头市澄海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和“座位号”的标号涂黑。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由此可见,太阳历的制定
A.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B.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对另一自由民有谷或银之债权,不通知谷物主人,即从谷仓或谷场取去谷物,则此自由民因其不通知谷物主人而擅从谷仓或谷场取谷,应被检举,彼应全部交还其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债权)。”这说明当时
A.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B.违约现象比较普遍
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奴隶主利益受保障
3. 下表是《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等级划分的记载,据此推断,印度种姓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等级划分 等级划分
第一等级 婆罗门 净行(祭司)
第二等级 刹帝利 王种(王族)
第三等级 吠舍 商贾
第四等级 首陀罗 农人
没有等级 贱民 恶人
A.王族世袭制度的延续 B.受分封制度的影响
C.军事征服和社会分工 D.受原始宗教的影响
4. 公元2世纪时,史学家曾说:“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罗马城)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佛教被印度确立为国教 B.亚历山大帝国达到强盛
C.陆上“丝绸之路”的阻断 D.地中海成为帝国“内湖”
5. 在诸多的古希腊建筑遗迹中存在着一个设计的共同点,即严格地遵从黄金分割比例0.618。古希腊建筑的美感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法则上,用精密的数字进行空间划分切割。这说明,古希腊
A.建筑成就领先世界 B.数学推动建筑发展
C.多元文明交流融合 D.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6. 历史绘画可以反映和印证历史。如右图《克洛维接受洗礼》集中
反映了
A.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的结合 B.农奴制和日耳曼民族的结合
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的结合 D.无条件赏赐与有条件分封结合
7. 当社会动荡之时,“顺从庄园制度就可以获得领主的保护。失去生命还是自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农奴甚至可以说是个更好的选择。”这则材料反映出
A.庄园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B.农奴是中世纪最佳职业
C.中世纪的人们渴望自由 D.中世纪的人们就业困难
8. 格兰特说:“人类经历了无数城市文明的兴衰,但没有一种城市文明产生过欧洲大学那样的东西……它源于西方在12世纪的特殊状况。”“欧洲大学”兴起主要得益于
A.国王统治的需要 B.罗马教皇的支持
C.外来文化的传播 D.西欧经济的发展
9. 右图是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
A.君士坦丁堡获得自治权
B.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C.查士丁尼编纂了罗马法
D.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
10. 大化改新后,日本建都平城京,在城市布局方面与唐朝都城长安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结合了平城京的地理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日本民族
A.致力交流与合作 B.主张模仿与取巧 C.善于学习与创新 D.追求自由与平等
11. 10世纪时,阿拉伯被誉为“医学之父”的Avicenna所著《医典》中,记载了从中国进口的17味草药,有关脉象的记载采用了唐朝王叔和《脉经》中的理论。这可佐证以下哪一观点
A.盛唐文化冠绝全世界 B.科技西传促成经典
C.阿拉伯医学体系形成 D.中西医学互相影响
12.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发展,推动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和壮大。这表明,当时欧洲
A.农业规模不断扩大 B.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C.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D.庄园制度日益巩固
13. 14世纪以来,音乐家们从意识上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而将音乐与人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作品中除了世俗性的歌词内容外,旋律流畅、和声大胆、节奏新颖。这体现出当时的音乐家
A.复兴古典音乐的狂热 B.注重现实生活和精神享受
C.兼收并蓄的创作手法 D.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14. 有学者说:“在哥伦布背后,有一个朝气蓬勃、急需扩大市场的新兴工商阶层,而郑和的背后却只有一位颇有才干却绝没有资本主义思想意识的封建皇帝。”该学者意在强调中西方之间
A.科技水平的差距 B.皇帝掌握权力不同
C.航海家能力有别 D.社会发展程度差异
15.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农业技术的进步 B.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三角贸易”兴盛 D.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16. 右图为独立战争后,华盛顿在种植园里指挥黑奴劳动的场景。对此理解合理的是,美国独立战争
A.存在历史局限性
B.恶化了黑奴的处境
C.使总统权力扩大
D.未改变殖民地性质
17.“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载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1804年,拿破仑帝国的建立说明
A.摧毁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C.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 D.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7年加入了“正义者同盟”,后来又参与了第一国际的许多活动,到了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兴起的时候,又为巴黎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进行欢呼。这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重视
A.开展理论研究 B.革命实践活动 C.组织反封斗争 D.思想问题论战
19. 下表为19世纪中期印度部分商品输出额情况统计。这表明印度
时段 商品及数额
1833—1848年 原棉 从3200万镑增加到8800万镑
羊毛 从3700镑增加到270万镑
1849—1858年 原棉 从178万英镑增加到430万英镑
大米和小麦等谷物 总值从85.80万英镑增加到380万英镑
A.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B.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经济殖民化程度加深 D.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20. 据俄国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个调查材料统计,1861—1870年间给外出做工的农民所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至19世纪末期,俄国的雇佣工人已达900万人以上。这说明1861年改革
A.使俄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 B.解放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C.为资本主义发展积聚资本 D.保留了大量封建制度残余
21. 1869年,明治政府命令各藩把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上交中央政府;两年之后,明治政府又将旧藩主迁往东京,坐食俸禄。明治政府此举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等级制度 C.推行地税改革 D.发展近代经济
22. 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把汽车制造过程分为若干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和其他子过程并行运作,导致整车组装的用工时间从原来的12小时30分钟降低到1小时33分钟。这种生产模式
A.成为世界机器大生产的开端 B.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C.说明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D.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23. 下表中的两项作品都
作品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梵高的《向日葵》
简介 该作品表现出,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与厄运抗争,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丰功伟绩 该作品绘制的花瓣富有张力,笔触坚实有力,每朵向日葵如燃烧的火焰一般,这些色彩充满了生的欲望
A.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 B.革新了人类演化进程的理论
C.呈现了欧洲上流社会的变迁 D.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4. 右图是20世纪前十年在欧洲发表的一幅名为《友谊
链》的漫画。该漫画揭示了
A.一战后的和平出现了新危机
B.克里木战争导致了一战爆发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
D.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25. 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他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6. 下图为《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图》,出现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卢布
)
卢布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土地法令》的颁布 D.1936年新宪法的公布
27. 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应该迅速实现工业化,以增强国防力量,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
A.用指令性计划发展重工业 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
C.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工业化 D.以新经济政策促进工业化
28.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斗争中呼喊的“口号”。这些口号
口号一 口号二 口号三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向食盐进军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A.促进了民族觉醒 B.增强了民族自信
C.明确了斗争目标 D.激化了国内矛盾
29. 美国学者施莱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写道:“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该学者
A.肯定国家干预政策 B.否定了市场经济
C.主张恢复企业的权利 D.主张“以工代赈”
30. 希特勒曾说:“在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小时,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区,我们只好夹着尾巴撤退……”材料反映了德国法西斯不断侵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法西斯国家的扩张野心
C.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 民主与法治建设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们这个政体叫作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节选自伯利克里的演讲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摘编自《权利法案》
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除非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对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时基于公正和预先补偿的条件,任何人的财产皆不可受到剥夺。
——摘编自《人权宣言》
材料三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南北战争。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 1862年9月,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马克思称其为“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 1863年7月,葛底斯堡大捷。 1865年4月3日,北方军队占领“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 1865年4月9日,“南部同盟”被迫向北方军队请降,美国内战结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的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部法律文献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背景,并说明马克思为什么称其为“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4分)
32. 某校九年级开展关于工业革命的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步骤1 整理材料
序号 资料 出处
资料1 使用童工的法定年龄为9岁;9—13岁童工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13—18岁的不超过12小时 英国《工厂法》 (1833年)
资料2 1833年兰开郡和柴郡棉纺厂的平均工资是10先令5便士。(每周10先令的平均值实际上涵盖了男工、女工、童工的所有工资,而棉纺厂中成年男工通常只占少数,多数是女工和童工,女工的工资低于男工,童工则更低。) [英]爱德华·拜恩斯《英国棉制造业史》(1835年)
资料3 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为资本家进行的强制劳动,不仅夺去了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夺去了家庭本身惯常需要的、在家庭范围内从事的自由劳动的时间。 [德]马克思《资本论》(1867—1894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整理材料的角度,并任选一则材料,谈谈其研究价值。(6分)
材料二 步骤2 整理近代大事记(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5世纪末—17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1640—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1836—1848年 宪章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2)选择材料二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3.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划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摘编自伊恩·克舟《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摘编自沙希利·浦洛基《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二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三 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麦克阿瑟说:“在这庄严的仪式之后,我们将告别充满血腥屠杀的旧世界,迎来一个十分美好的世界,一个维护人类尊严的世界,一个致力于追求自由、宽容和正义的世界,这是我最热忱的希望,也是全人类的希望!”
——摘编自《华夏经纬网》
(1)材料一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分别是哪两次战役?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4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历史事件是怎样改变历史进程的?(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