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溪县琅琚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由下面的古代埃及政治架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C.宰相和州长权力互相制衡 D.受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2.古代雅典居民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贵族妇女 B.雅典城邦奴隶 C.波斯商人 D.成年男性公民3.“2022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间,在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为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古罗马文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该“文明”( )A.在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在鼎盛时期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C.在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变化4.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的欧洲,几乎荡然无存。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它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可见阿拉伯人对欧洲文化的贡献是( )A.改头换面 B.破旧立新 C.承前启后 D.去伪存真5.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下列原因与历史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波斯人入侵印度——古代印度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B.凯撒命人编制“儒略历”——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C.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D.查士丁尼组建委员会汇编《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6.“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这成为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该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整体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B.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C.新航路开辟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基础7.世界上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正确的船队是( )A.迪亚士的船队 B.哥伦布的船队 C.麦哲伦的船队 D.达·伽马的船队8.《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一书中写到:“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当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100%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可达300%。”据此推断,利物浦商人的贸易( )A.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促进了西方的繁荣发展 C.推动了非洲的民族觉醒 D.加速了欧洲的资本输出9.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国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这表明( )A.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B.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 C.民主共和制最终确立 D.人民选举权得到保障10.卢梭认为,国家的设立是为了保障人的权利,为了达到个体的最大利益,订立契约和维护公意就会成为共识,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们会得到大于私利的更多的好处。这说明卢梭主张( )A.社会契约 B.主权在民 C.三权分立 D.天赋人权11.小明同学制作了如图人物卡片。他为其确定的主题应该是( )玻利瓦尔 圣马丁 章西女王 华盛顿A.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 B.革除旧制,建立新兴政权的革命领袖C.浴血奋战,维护国家利益的封建王公 D.指挥得当,赢得革命胜利的英雄人物12.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卡德纳斯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3.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下列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种植园经济 南北矛盾 废奴运动 《宅地法》A.英国1640年革命 B.美国内战 C.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14.该国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在19世纪末,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锁链的国家。推动该国“成功”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15.“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飞到外部空间而是趋向太阳?月亮为什么趋向地球?”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据说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受到了启发,经过不懈探索,他( )A.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D.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16.某历史社团设计了“滑向倾斜的世界——探战争之源”探究活动。分析如表数据可以得出( )1913—1914年主要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国别 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量(%) 殖民地面积 (万平方米) 殖民地人口 (万人)英国 14 3350 39350沙俄 2.6 1740 3320法国 6 1060 5550德国 16 290 1230日本 1 30 1920美国 38 30 97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A.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各国城市化进程 B.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已成为世界霸主 D.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集团已形成17.“10月25日上午,军事委员会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移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所辖的军事委员会手中。这一整天,起义的工人武装和士兵与敌军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处处都是革命队伍获胜。”材料描述的是( )A.光荣革命 B.攻占巴士底狱 C.南北战争 D.十月革命18.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华沙条约》 D.《北大西洋公约》19.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工业生产水平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13年(沙俄时期)的2.6%上升为1937年的10%。二战后,又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材料体现了(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经济危机引发世界大战 C.战后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D.世贸组织促进经济发展20.历史学习小组做了一个时间轴。这个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 )A.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B.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D.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1分,共40分)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83年独立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新国家的建成,因为在北美这片土地上从未存在过一个统一的国家。在邦联条例控制下的脆弱的中央政府,甚至缺乏满足国家最低需要的权力支持……直至1789年——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产生了联邦政府,这一中央政府凌驾于各州之上,它有足够的力量建立并维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摘编自詹姆斯·柯比·马丁《美国史》等材料二 美国历任总统中,很少有人处理过林肯所面对的危机。他刚当选,南部一些州纷纷退出联邦,国家就像“房子一样裂开”;他还未就任,叛乱分子组织的“美利坚联众国”即已推举了自己的正、副总统。他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仍寄希望于南部各州回心转意,一再表示他的政府无意于干涉南部的特殊制度,也不会首先发动攻击。他同时严正地警告说,他决不会对分裂联邦的行为坐视不管。但他期望的“联邦大团结的合唱”,却并未因他这番苦口婆心的规劝而响起,而是经过整整4年血战后方才重新“响彻云宵”。——摘编自常冬为《美国档案》材料三 美国内战前,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63%,1900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达到61%。内战后持续半个世纪保持4%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到19世纪末,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与世界制造业巨头。——摘编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实施的意义。(2分)(2)据材料二,指出林肯政府遭遇的危机。并概括林肯政府是如何应对这一危机的。(4分)(3)综合材料一、二、三和上述问题,谈谈你从美国的发展中得出的认识。(2分)22.(11分)体育运动·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体育运动在大众中不普及,学校不设体育课,只在骑士教育中有剑术和骑术等军事体育内容。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创立了一所“宫廷学校”,主张读书和运动相结合,制定了许多锻炼身体的制度和方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内容。1569年一位意大利医生在研究古代希腊、罗马体育和运动基础上出版《体操术》,主张民众应该从事多项运动以维持身体健康。——摘编自谭华等《体育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前后体育运动发生的变化及其时代背景。(3分)材料二 19世纪初,欧洲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为了满足市民体育锻炼的场地需求,一些城市兴建了城市公园,促进了大众户外体育运动发展。19世纪中期,足球、网球等运动兴起并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运动规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商业体育俱乐部大量产生,主要通过出售门票获得商业利益:很多观众乘电车和火车到现场观赛。比赛消息还能通过电波和报纸传到各地,吸引大众参与体育活动。——摘编自托尼·柯林斯《体育简史》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欧洲体育运动发展的表现、分析其发展的历史条件。(4分)材料三夏季奥运会参赛情况(部分)第1届 (1896年) 第2届 (1900年) 第23届 (1984年) 第29届 (2008年) 第31届 (2016年)参赛国家和地区(个) 14 26 140 204 207参赛运动员(人) 241 1226 6829 10942 11238女子项目(项) 0 2 62 127 145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2021年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其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北京2022年冬奥会纪念徽章(见下图),以五星红旗及“冰丝带”“雪如意”等现代化体育场馆为设计元素。奥运会徽章承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观众、运动员等通过交换徽章,了解彼此,增进友谊。(3)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情况。说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当今世界发挥的作用。23.(10分)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引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理论,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图1 图21847年12月—1848年2月,两人在比利时撰写《共产 党宣言》全文(德文),并于1848年2月1日完稿。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是以动员型经济为基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模式。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经济任务严格服从于政治目的,苏联实行这一模式后,以10多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凭借这一成就,苏联模式在当时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作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摘编自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人物名称以及《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4分)24.(11分)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围绕“工业革命”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任务一 知识梳理】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①、②、③处填入相应的内容。(3分)【任务二 文本阅读】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成果的发明者多是一些工人……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分)【任务三 观点论述】材料三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技与社会发展”提出你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D4.C5.D6.D7.C8.A9.A10.A11.A12.B13.B14.D15.B16.B17.D18.A19.A20.C二、综合题21.(8分)(1)为统一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宪法保障。(2)①危机:国家分裂。②应对:最初林肯政府寄希望于用和平手段维护国家的统一,后被迫以战争手段打败南方。(3)①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②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③国家统一的方式多样;④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统一。22.(11分)(1)①变化:由在大众中不普及到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内容,民众从事多项运动。②时代背景:文艺复兴运动。(2)①表现:一些城市兴建了城市公园;足球、网球等运动兴起并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运动规则;大众参与体育活动。②历史条件: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电车和火车的出现;电波和报纸传播比赛消息。(3)①发展情况:参赛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参赛运动员人数越来越多;女子项目越来越多。②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提升东道国乃至全球的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3.(10分)(1)①图1:马克思;图2:恩格斯。②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2)①措施:对大型企业实行国有化措施;加强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②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推动俄国走上现代化道路。(3)①特点:具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经济任务严格服从于政治目的。②影响: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工业化,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作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24.(11分)(1)①瓦特;②蒸汽机车(或:火车);③内燃机。(2)①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③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3)示例1: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带动了火车、汽船等交通工具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电灯、电话等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汽车、飞机的发明,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地球变“小”了。新能源和新交通工具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上所述,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示例2:观点:科技发展引发社会问题。论述:科技成果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工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等,造成资源枯竭又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利用机器榨取广大工人的剩余价值,造成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综上所述,科技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积极应对,深刻反思。示例3:观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论述:18世纪中期以来,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但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关注,积极应对。综上所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科技的发展,趋利避害,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试卷.docx 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