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0分)1.B 2.D 3.C 4.C 5.A 6.D 7.A 8.A 9.D 10.A 11.C 12.D 13.A 14.A 15.D 16.C 17.C 18.C 19.B 20.C二、综合题(40分)21.(8分)(1)①名称:《十二铜表法》。②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成为罗马法的渊源。(2)《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人权宜言》《拿破仑法典》。(3)①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②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③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④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22.(8分)(1)①文献:《独立宣言》。②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2)①事件:俄国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②沙皇:亚历山大二世。(3)①国家:日本。②领域:经济。(4)①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②政权名称:巴黎公社。23.(10分)(1)①作用: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②关系: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③对中国的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①成果:飞机。②影响: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不同地域人们的交流;提高了妇女地位;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环境的污染。(3)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现代教育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的变动等。24.(14分)(1)①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②粮食危机;③出现了农民暴动。(2)①政策:新经济政策。②意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苏俄的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也为后来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改革提供了经验。(3)①成就: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②弊端: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4)①前提: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②手段:国家干预经济。③措施: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5)①根据国情不同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②以人民为中心,改革才能取得成效。南丰县沙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某节历史课上老师提到“法老、建筑、汉字、王权”等关键词。他讲述的是( )A.原始聚落 B.金字塔 C.象形文字 D.雅典卫城2.有历史学习小组做了一份思维导图,▲中应该填写( )A.印度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儒家文化 D.拜占庭文化3.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是( )A.雅利安人 B.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4.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出现了新现象。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标志着西欧( )A.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B.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C.生产方式出现了资本主义化 D.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社会分工5.文艺复兴时期有一幅绘画作品(下图),其作者以他的好友佛罗伦萨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为原型,用柔和细腻的笔调将人物表情描绘得含蓄、自然、淳朴而甜美,富有生命的活力。由此可知,该作品( )A.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C.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 D.表达了市民阶层的丰富情感6.“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A.地圆学说得到普遍认可 B.破坏了各地区生存环境 C.欧洲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D.出现了全球性物种交换7.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三角贸易的出现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奴隶制度的消亡 D.殖民争霸的加剧8.下面时间轴呈现了17—18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部分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A.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反抗外国殖民侵略 C.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9.下侧思维导图“ ”处应为( )A.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国际政治格局变动 C.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0.《剑桥拉丁美洲史》中指出,1800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厂,1801年又颁布命令称“殖民地工厂与蒸蒸日上的西班牙工业形成对立”,甚至可以考虑……王室国库接管”。上述材料能够用来说明(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 B.欧洲开始殖民扩张的背景C.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D.拉美独立运动取得的成果11.林肯在一次讲演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林肯认为当前的首要目标是( )A.推翻殖民统治 B.推翻幕府统治 C.维护国家统一 D.维护种植园经济12.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然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B.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加剧13.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表明,一切当时能够计时与测定的运动,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阐述。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任何两个质点之间似乎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就是万有引力。他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瓦特 D.狄塞尔14.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是日益加剧的帝国主义趋势和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直接后果。1914年以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变本加厉,同时一些军事领导人对速战速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C.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意义15.准确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巧。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A.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C.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6.《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他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这说明( )A.美国和英国仍未实现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B.日本完全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C.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公约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17.某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资料,准备制作一期板报。这期板报最恰当的主题应是( )A.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B.紧张的国际局势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D.殖民体系的崩溃18.《大崩溃》中对1929年的美国有这样的描述:“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南北战争的破坏 B.世界大战的影响 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美苏对抗的加剧19.某历史老师在导人新课时使用了一幅名为《三头怪兽》的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如图)。他可能正在讲述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C.罗斯福新政 D.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下图漫画中,青年振臂高呼,迎接冲破黑暗的霞光。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噩梦消失》(发表于1945年5月8日)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德国签署投降书 D.日本签署投降书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4分,共40分)21.(8分)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的名称是什么?该法典的颁布对后世法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3分)材料二 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 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3分)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2分)22.(8分)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19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 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大国崛起》材料三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四 《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该文献的名称。之后美国通过哪部宪法建立起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2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时期在位的沙皇是谁?(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判断这是哪个国家的改革措施?措施中哪个领域的内容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2分)(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名称是什么?(2分)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同时,在交通运输、通讯工具方面所引起的巨大变革,对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还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愈益猛烈,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又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变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下)》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最直接的作用,并阐述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理论的关系。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6分)(2)材料二中王女士的生活享受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哪一科技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3分)(3)综上,如果对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除以上角度外,你还可以从哪一个角度展开 (1分)24.(14分)“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却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厉的粮食无偿征集,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就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而1920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1913年的一半。在许多产粮区发生农民骚乱和暴动。——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材料二 ……无疑体现了列宁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实事求是态度和正确抉择。它使红色苏俄迅速度过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证,社会逐步安定。而且它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即摆脱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而以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为根本标准。这对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改革都有一定的启发性。——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材料三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据【美】布林克利《美国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问题。(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使红色苏俄迅速度过经济危机”采取的政策,并简析其意义。(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指出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3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 罗斯福用什么手段扭转了美国经济 新政哪些措施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 (4分)(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docx 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