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1.考古出土的文物是揭秘历史的一把钥匙。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图证史:走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研讨活动,下列可以参考的文物图片是( )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B.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2.《大盂鼎》(如右图)为西周康王时的青铜器,为贵族盂纪念先祖南公而制。内壁有铭文291字,主要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盂,命令盂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并进行许多赏赐之事。该铭文有助于我们了解( )
A.王位世袭制的由来 B.制作青铜器的工艺
C.商周井田制的概况 D.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3.以下为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部分战争状况,这反映出当时的形势是( )
魏 灭中山国,侵入秦之河西
秦 攻魏,割魏上郡15县
齐 联合三晋、宋等国攻秦;灭亡宋国
燕 联合三晋、秦、楚伐齐
楚 “合纵”攻秦;灭亡越国
赵 攻取魏河北地区
韩 攻取郑、宋土地
A.诸侯争霸 B.诸侯间攻伐兼并 C.尊王攘夷 D.政权并立到统一
4.琅琊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
量,同书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出现在(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初
C.公元前3世纪末 D.公元前2世纪末
5.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对下列史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研究秦朝的一手史料 B.可作为评价秦始皇的重要证据
C.均可实证秦始皇是著名暴君 D.反映了秦统一六国的历程
6.汉高祖令诸侯王“立太上皇庙于国都”,后逐渐形成庞大的庙群。然而文、景、武帝阶段,却不再提倡建立甚至罢郡国庙。至元帝时期,中央政府取得罢郡国庙的彻底胜利。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大一统”的治理思想得到了强化 B.元帝时汉朝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C.郡国庙的罢黜削弱了中央集权 D.立太上皇庙与儒家思想不相符
7.下列文物从一个侧面见证了(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C.动荡不安的时局 D.东汉王朝的兴衰
8.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期,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
C.八王之乱的爆发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9.以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北方 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民族隔阂逐渐消解。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南方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从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
A.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导致了南方政权的更迭
C.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10.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的城邦达到全盛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主政的城邦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 斯巴达城邦 C. 雅典城邦 D.罗马城邦
11. 拜占庭帝国一位著名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在位时期文治武功显赫,建立了“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其中“一部法律”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独立宣言》
12. 有学者写道:观念、道德及艺术的思潮不断地从意大利向北流了一个世纪,在1500—1600年之间,所有的西欧国家都承认她是新的科学、艺术及人文主义的文明之母。该作者描写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哲学 C.自由城市 D.文艺复兴
13.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东西方日益紧密的学术交流,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开辟了史学家研究世界历史的新视角,建立了编纂世界历史的新框架。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使世界逐渐连为整体 B.开阔了研究世界历史的视野
C.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打通了东西交流互动的通道
14.从某种角度看,这一文献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文献的颁布(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框架 B.宣布了美国脱离英国独立
C.诞生了“第一个人权宣言” 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5. 1783年,华盛顿在向国会交出军权的仪式上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华盛顿“已经完成”的使命是( )
A.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B.主持制定了美国宪法
C.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16.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请你为如下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威廉和玛丽加冕 波士顿倾茶事件 攻占巴士底狱 路易十六被处死
A.封建制度的覆灭 B.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C.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7.“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消费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材料中“动力的革命”和“运输的革命”分别指(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火车的发明 B.电力的广泛应用;火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的发明 D.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汽车的发明
(
1851年—1915年美国工业产量的变化
)18.右图反映了1851-1915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其中
对1865—1880年产量产生影响的政治因素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9.历史课上,九(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投票结果如下:
发明家 爱迪生 史蒂芬孙 卡尔 本茨 瓦特
得票数 18 14 10 8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 )
A.12票 B.22票 C.28票 D.32票
20.阅读历史著作,要关注历史解释,关注历史论证的过程和结论。现摘引《世界史·现代卷》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段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引文中的论证结论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 B.战争导致美洲亚洲的工业竞争力加强
C.战争使欧洲的海外市场萎缩 D.战争根本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21.“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光荣革命”胜利 B.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C.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D.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
22.希特勒利用经济大危机中的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进行复仇蛊惑。他在纳粹党增到140万后当选总理,随后解散国会建立专政。此材料说明( )
A.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权建立
D.希特勒大肆进行扩军备战
23.观察右面《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图中画圈处发生战役的影响是( )
A.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24.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上材料表明( )
A.美国政府公开承认台湾归属中国
B.中美关系历经风雨
C.中美两国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 )
A.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 D.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人文历史》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和主办的集时事与人文于一体的资讯类半月刊杂志。2024年9月第18期的主题为“从河西走廊看中华文明”,其目录篇章及关键词摘录如下:
篇 章 关 键 词
一脉相承 连续,是国土疆域、政治谱系、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西汉击败匈奴后,在此推行郡县制,并从中原各处大量移民,地理区位的优势,令河西走廊成为传承儒家文明的一方沃土,“五凉”时代名士辈出,光耀后世……
革故鼎新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伟大发明,都能在河西走廊找到早期实例。
九州共贯 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新疆和田玉由河西走廊不断进入中原,催生了中华文明共同审美的形成;汉唐以来,河西屡屡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进程,窦融归汉、张议潮创“归义军”,凉州会盟……
兼收并蓄 包容,是以开放胸怀与其他文明交流交融,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陆续进入河西走廊的东西方民族,也在交往中逐渐打破原有界限,最终在敦煌这一艺术宝库惊艳世人……
协和万邦 和平,是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的精华,也是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必然要求。汉武帝时着手在河西走廊建设长城体系,构筑了以各个驿站为支点的交通网络。今天,沙漠驼队变身中欧班列,跨越山海,续写着互利共赢的辉煌画卷……
(1)依据材料,说明河西走廊归属中央政权的情况。(6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河西走廊地区在秦汉时期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
(6分)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4年 汉朝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公元前127年 颁布推恩令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公元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220年 魏国建立,东汉灭亡
221年 蜀国建立
229年 吴国建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494年 北魏迁都洛阳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100-150字。)(10分)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 《人权宣言》 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利中,法律对于所有人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1791年宪法 各人都有行、止和迁徙的自由,除非按照宪法所规定的手续,不得遭受逮捕或拘留。
1804年 《法国民法典》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保障民权的方式是什么?材料一体现出人民的哪些权利得到了保护?(8分)
材料二 在一些人眼中,他是改革家和解放者,为法国大革命后动荡的社会建立了现代化制度,还将革命的新气象带到了整个欧洲;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是暴君和侵略者,为了满足一己的权欲让上百万人流血牺牲,比他所取代的君主还要残酷无情。
——摘编自(英)杰基·斯诺登等编《拿破仑——成功的革命者失败的征服者》
(2)材料二中对于拿破仑的评价有两种观点。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6分)
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年至1925年苏俄(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项目 具体措施
金融业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农业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以工代赈 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编制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8分)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2025.1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DBCB 6-10 ADADC 11-15 CDBDA 16-20 BABCD 21-25 CABA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
(1)西汉(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后,在河西走廊地区设置郡县(或推行郡县制)(6分,每点3分)
(2)贡献:吸纳大量内地移民;传承儒家文化(文明);很有可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沟通内地与西域(新疆),催生中华文明共同审美的形成;促进民族交流;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长城体系和道路网络的建设。(6分,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
27.(10分)
【角度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角度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不断增强。
【角度三】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角度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注意:
①至少选择两个史事,选择的史事与观点不符的,整个题不得分,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②选择的史事与观点一致的,得4分;若观点是一个短语,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则得3分。
③论述部分必须论述选择的史事,论述充分,得6分;其中2分是要有适当的扩展或升华。
28.(14分)
(1)方式:颁布法律。 权利:自由权、平等权、私有财产权。 (8分)
(2)观点1:拿破仑是改革家和解放者。(2分)理由:拿破仑建立拿破仑帝国,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反法联盟,维护了革命成果,在欧洲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4分)
观点2:拿破仑是暴君和侵略者。(2分)理由:他对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压榨和掠夺,损害了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这也是帝国倾覆的重要原因。(4分)
29.(14分)
(1)变化:迅速增长。(2分)
原因: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4分)(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背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为美国总统,推行新政。(4分,每点2分)
特点:使用法律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或国家干预经济。(4分,每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