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B D C A A B C C D D C D A B二、填空题(共30分)16.(6分)(1) C (1分) (2)Ca (1分) (3)A(1分)(4)9:1:12 (1分) (5)变小(1分) (6)瘦肉(1分)17.(7分)(1)①甲(1分) ②丙 (1分)(2) ③不变(1分) ④Ⅰ.不饱和 (1分) 167.6 (1分) Ⅱ.CD(2分)18.(共8分)(1) AB (1分) (2分)还原(1分)(3) 无机物向有机物(1分) (4)C8H10 (1分)相同(1分)(5)能有效降低CO2的温室效应,(或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合理即得分(1分)19.(共9分)(1)肥皂水 (1分) (2)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分) 互不相溶的固液混合物(合理即得分)(1分)(3) (2分)分解反应 (1分) 质量轻(或强度大等)(1分)(5)2NaBr+Cl2= 2NaCl+Br2 (2分)三、实验题(共17分)20.(10分)(1) 水槽(1分)(2)A(1分) E (1分)(2分)(3)cdba (1分) (4)CaCO3+2HCl=CaCl2+H2O+CO2↑(2分)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1分) 没有(1分)21.(7分)(1)HCl+NaOH=NaCl+H2O(2分) 小气球逐渐变大 (1分)(2)碱 (1分) 氢氧化钙(1分)(3)一 (1分) (4)四(1分)四、计算题(共8分)22、第1问2分,第2、3 问3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5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的相应位置。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S :32 Cu:64 Ca:40 Zn:65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的物质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 B.利用第三代铝锂合金 C.用液态氢气、 D.开采“可燃冰”用于新能源汽车 材料打造大型客机C919 氧气发射火箭 将其作为能源使用2.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我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A.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B.大量开采利用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C.植树造林,努力营造绿水青山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B.测溶液pH C.过滤 D.检验装置的气密性4.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酒精与水混合后振荡,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概率大5.工业上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是化合反应 B.反应②原子个数减少C.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 D.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增强作物抗旱能力6.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的pH大于7,所以 pH大于7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胃药中的Mg(OH)2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所以NaOH也可治疗胃酸过多C.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7.化学学习让我们有很多收获。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对化学资源的认识 B.对化学元素的认识①用塑料来代替钢制造汽车零部件 ②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③氢气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但目前未能广泛使用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②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是铁 ③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应合理利用与保护C.化学中常见的“三” D.化学与人体健康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CO2、NO2、SO2——三大污染性气体 ③原子、中子、电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①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②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③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可以食用8.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石中,溶液变浑浊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绿色沉淀D.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个电极都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9.某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流程中金属铝和镓都能与水发生反应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 Al2O3+H2↑10.麻黄是“清肺排毒汤”的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麻黄与麻黄碱均属于纯净物B.麻黄碱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麻黄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由麻黄碱的组成元素可知,麻黄碱可以燃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有SO2、CO、NO、PM2.5和O3等B.氧气具有助燃性,是很好的燃料C.23g有机物M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则M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氧气、水的共同作用1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A 食盐 泥沙 水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FeCl2 CuCl2 Fe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C CaCl2(溶液) HCl Ca(OH)2 加入过量Ca(OH)2D N2 O2 Cu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铜粉13.铁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bB.a在氧气中燃烧可得eC.a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制得dD.高温条件下,用H2还原e可得到a14.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HCOOH CO↑+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D.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15.下列图示的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B.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6.(6分)生活处处皆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都需要了解一定的化学知识。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矿物质/mg 维生素C/mg钙 磷 铁大米 6.7 0.9 78 7 136 0.05番茄 0.6 0.3 2 8 37 0.4 11牛奶 3.1 3.5 6 120 90 0.1 1(1)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 (填字母序号)。A.原子 B.单质 C.元素 (2)人体若缺少 (填元素符号)元素,则可能患佝偻病。(3)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 (填字母序号)。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4)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5)新鲜牛奶的pH约为7,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 (选填“变大”或“变小”)。(6)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民俗,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盐等,其中含蛋白质最丰富的是 。17.(7分)图1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图1回答问题。①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选填“甲”或“乙”)。②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与图中 (选填“甲”“乙”或“丙”)相似。据上表回答问题。③将2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④60℃时,按图2所示操作:Ⅰ.A中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g。Ⅱ.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有NaCl晶体析出,无KNO3晶体析出 B.两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都增大C.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大于KNO3溶液 D.析出NaCl晶体3.7g18.(8分)用化学的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某化学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如图示意的I、Ⅱ、Ⅲ三个环节,能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 反应。(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Ⅱ实现了 的转化。(4)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分子式: ,c和d的分子式是否相同? 。(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 (答出一条即可)。19.(9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所示,利用海水为原料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1)要鉴别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2)步骤①中选用蒸发结晶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 。(3)制纯碱过程中,其中过滤操作是用来分离 混合物的操作。(4)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用镁制造的一种镁铝合金常用作生产飞机外壳的材料,该材料具有的优良性能有 (任答一点)。(5)步骤④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类似于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20.(10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若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请写出用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组装发生装置A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 (填字母)。a.试管 b.酒精灯 c.铁架台 d.木块(4)写出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选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21.(7分)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将甲、乙、丙中的无色溶液均倒入洁净的废液缸,发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同学们很好奇,于是接着进行了下列的拓展学习与探究。【反思交流】小组同学做图甲所示实验时,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做图乙所示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2)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呈 性。废液变浑浊,是因为倾倒前丙中的溶液含有(填名称)。【拓展问题】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2CO3 猜想二:只有NaOH猜想三:NaOH和Ca(OH)2 猜想四:NaOH和Na2CO3(3)你认为以上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验证猜想】(4)静止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由此证明了猜想 成立。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22.(8分)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黄铜(铜锌合金)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2)黄铜中锌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3)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试题答案.docx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