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8 分。
1.我国神舟十九号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成功发射,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
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测宇航员在空间站内的实验活动可以将宇航员视为质点
B. 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指时间间隔,时长为一分钟
C. 空间站绕行地球完整一周的平均速度不为零
D. 研究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可将空间站视为质点
2.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 轴上运动,初速度 > 0,加速度 > 0。当 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质点的( )
A.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B.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
C. 速度不断增大,当 = 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 速度不断减小,当 = 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3.两个力 1和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关于这两个力的合力,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力一定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B. 合力可能大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
C. 合力可能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D. 当 1和 2同时增大时,合力一定增大
4.如图所示,滑块以某一速度沿固定粗糙斜面从底端匀减速上滑,依次
经过 、 和 三点。已知 段和 段的长度之比为 : = 3:5,
滑块在 段和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9 / 和5 / 。依据题中信息,
可求出滑块( )
A. 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B. 在 段运动的时间
C. 在 点的速度大小为8 / D. 在 点的速度大小为2 /
5.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有质量均为0.2 的物体 和 , 与竖直墙面接触。系
统静止时,弹簧保持竖直状态,在弹性限度内被压缩了4 。已知 = 37°, 37° = 0.6, 37° = 0.8,
第 1 页,共 9 页
重力加速度 取10 / ,则( )
A. 与其他物体间有2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
C. 对 的作用力与 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6
6.公路上有甲、乙两车分别在两条平行相邻车道上行驶。 = 0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前后相距 0 = 95 ,
速度均为 0 = 30 / ,从此时开始两车按图所示规律运动,乙车在0 3 之间和9 以后加速度为零。则下
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车前后最近距离为5
B. = 9 时,两车相距45
C. 乙车始终无法追上甲车
D. 若 = 20 ,则两车第一次与第二次并排行驶的时间间隔为(1 + √ 46)
7.如图甲所示,竖直起降火箭是一种可以垂直升空并在任务结束后垂直着陆的火箭.竖直起降技术使得火箭
的核心部分可以被重复使用,可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某火箭测试时,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的位移与

时间的比值 和时间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0 /
B. 火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0 / 2
第 2 页,共 9 页
C. 火箭在1 末的瞬时速度为50 /
D. 0 1 内火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0 /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8.一凿子两侧面与中心轴线平行,尖端夹角为 ,当凿子竖直向下插入木板中后,用锤子沿中心轴线竖直向
下以力 敲打凿子上侧时,凿子仍静止,侧视图如图所示。若敲打凿子时凿子作用于木板1面的弹力大小记
为 ,凿子作用于木板2面的力为 2,忽略凿子受到的重力及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大小为
sin
B. 和 的比值为
C. 力 不变,减小 ,可以同时增大 和
D. 增大力 , 和 均增大,且 和 比值也增大
9.用三根细线 、 、 将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细线 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为30°,细线 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线 、 拉力之比为2 ∶ 1
B. 细线 、 拉力之比为3 ∶ 2
C. 若细线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小球1和2的质量之比为(√ 3 1) ∶ 1
D. 若细线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小球1和2的质量之比为3 ∶ 2
10.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 、倾角为30°的粗糙楔形物体 ,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 的物块 , 与一
轻绳连接,且绕过一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定滑轮,另一端水平与一结点连接一个质量为 的小球 ,右上方有
一拉力 ,初始夹角 = 135°,如图所示。现让拉力 顺时针缓慢转动90°且保持 大小不变,转动过程 、
第 3 页,共 9 页
始终保持静止。已知 与滑轮间的细绳与斜面平行,重力加速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间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B. 物体 对地面的压力先减小再增大
C. 绳上拉力 先增大再减小
D. 地面对物体 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且在不断增大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
11.李明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在220 交流电源上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纸带应放在复写纸下方
(2)图2是实验所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50 ,李明根据数据分析出小车的
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完成下列填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 。小车运
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 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 时,仍按
50 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12.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某同学利用的器材有:一瓶矿泉水、两根完全相同的
轻弹簧等;他先将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钉子 上,另一端挂矿泉水瓶,如图甲所示;然后将两弹簧一端
第 4 页,共 9 页
分别固定在墙上的钉子 、 上,另一端均连接于结点 ,在结点 挂矿泉水瓶,静止时用智能手机的测角功
能分别测出 、 与竖直方向的偏角 、 ,如图乙所示。改变钉子 的位置,按照上述方法多测几次。
(1)依据上述方案并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力的合成图,必须的操作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要测量弹簧的原长
B.实验中要使 、 长度相同
C.要测量图甲、乙中弹簧的长度
D.实验中要使结点 的位置始终固定不变
(2)根据实验原理及操作,在作图时,图中______(选填“丙”或“丁”)是合理的。
(3)某次实验中测得乙图中 = 33°, = 53°,保持 偏角不变,将 从乙图中位置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
位置,则 中弹簧的长度将______, 中弹簧的长度将______(选填“一直增大”“一直减小”“先减小
后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1 分。
13.冰壶比赛是冬奥会的重要项目。比赛中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
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的初速度大小为3.8 / ,其加速度大小为0.2 / 2,求:
(1)冰壶整个过程平均速度的大小;
(2)冰壶10 末的位移大小;
(3)冰壶在20 内的位移大小。
第 5 页,共 9 页
14.如图,质量 = 2 的木块套在水平固定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 = 1 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
向成60°角的力 = 10√ 3 拉着小球并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 、 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
10 / 2。在运动过程中,求:
(1)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2)木块 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
(3)为拉动小球与木块一起向前作匀速运动所施加的外力 的最小值。
15.如图甲所示,可视为质点的质量均为 = 1.0 的物块 、 ,通过劲度系数 = 300 / 的轻弹簧相连
静止在水平面上,此时两者间距离 = 0.16 ,物块 套在固定的竖直杆上。已知弹簧原长 0 = 0.18 ,弹簧
形变量均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取 = 10 / 2,sin37 = 0.6,cos37 = 0.8。
(1)求 此时所受的摩擦力;
(2)现把 固定,对 施加竖直向上的力 ,使 沿杆缓慢上升,力 大小随上升高度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已知 点对应的高度 = 0.12 ,物块 与杆间动摩擦因数 = 0.5。
求:
①使 物体刚离开地面时的力 的数值 0;
② 的数值;
③ 的数值。
第 6 页,共 9 页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1)
(2) 2.98 37.4 偏大
12.【答案】 丙 一直增大 先减小后增大
13.【答案】(1)冰壶整个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知平均速度的大小
0 3.8
= = / = 1.9 /
2 2
(2)冰壶运动的时间
0
0 = = 19
则冰壶10 末的位移大小
1
10 = 0 10
2
2 10
= 28
(3)冰壶在20 内的位移大小等于19 末的位移大小,可知
0 3.8
=
2 0
= × 19 = 36.1
2
14.【答案】(1) 处于平衡状态,其合力为零;以 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
cos60 cos = 0
竖直方向
第 7 页,共 9 页
sin60 sin = 0
解得
= 30
(2) 、 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可看作整体,系统所受合力为零;以 、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
cos60 = 0
竖直方向
+ sin60
= 0
解得
√ 3
=
3
(3)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cos = [( + ) sin ]
解得
( + ) ( + )
= =
cos + sin
2 1 √ + 1 ( cos + sin )
√ 2 + 1 √ 2 + 1

1
sin = , cos =
√ 2+1 √ 2+1
解得
√ 3
sin =
2

= 60
则得
( + )
=
√ 2 + 1sin( + )
当 + = 90°时, 最小,所以
= 30 最小值为
15.【答案】解:(1)由平衡条件得:
= 弹 = ( 0 ) = 6 ,
第 8 页,共 9 页
方向水平向右。
(2)① 刚好离开地面时,弹力与开始相同,由平衡条件得:
0 = + 弹 = 13
②当上升高度为 = 0.12 时,由几何关系得弹簧的形变量为
= √ 2 + 2 0 = 0.02 ,
则弹力为
弹 = = 6
设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则

sin = = 0.8 , cos = = 0.6,
√ 2 2 √ 2 2 + +
对 ,由平衡条件得
= + 弹 cos + ,
= 弹 sin ,
联立解得
= 16 ;
③当 = 10 时,高度有两个,分析可知高度小(高度为 时)的时候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由平衡条件得
+ 弹 cos ′ = + ′,
′ = 弹 sin ′,
解得tan ′ = 2,
由几何关系得

tan ′ = ,

解得 = 0.08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