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拔高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七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拔高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七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拔高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训练
1.植物生活必需的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植物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中进行
D.光合作用既可以放出氧气,又可以放出二氧化碳
2.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选一片较大带白斑的叶片,按图乙方法进行处理,移至阳光下照射数小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脱色滴碘液后,不变蓝的有a、b和d区
B.对比a区和d区,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
C.对比b区和c区,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对比c区和d区,可探究光是否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3.某植物的叶片仅②区域为绿色(如下图甲所示)。兴趣小组的学生以此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碘液染色后,只有②处变蓝
B.实验前应对该植物进行暗处理
C.乙操作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D.实验说明叶肉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某生物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隔水加热时,酒精不变色
C.滴加碘液检测时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D.此实验验证了植物在光下可以合成淀粉
5.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B.b-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C.c-盛有酒精的小烧杯用水浴加热更安全
D.d-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6.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经典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海尔蒙特实验中,土壤质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无机盐被植物吸收了
B.普利斯特利实验证明植物能够释放氧气,提供给小白鼠呼吸
C.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环境条件是光照和黑暗两种
D.萨克斯的叶片遮光实验只能证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7.某科学家利用不同的绿色植物进行了500次重复实验,来验证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在其中一次实验的一天晚上,他把植物和小白鼠用玻璃罩密封后,由于太困睡着了,房间里用来照明的蜡烛燃尽了,当第二天早上他醒来后发现小白鼠己经死亡。下列分析最科学合理的是( )
A.绿色植物不能净化空气
B.玻璃罩没有密封好,蜡烛燃烧污染了玻璃罩内空气
C.小白鼠自身疾病导致死亡
D.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8.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有机物的作用是什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机物构建了植物体,如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B.部分有机物用于贮存在植物体的果实、茎或根里,如苹果、甘蔗、土豆等储存有大量有机物
C.部分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供植物体进行生理活动
D.有机物全部被植物体分解利用了
9.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试管中气泡数量可以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
C.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黑藻进行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10.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
C.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就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1.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气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好氧细菌均匀分布。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好氧细菌的分布变成如图所示。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光的颜色不同,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同
12.草莓是很多人喜爱的一种水果,某市目前已建成多个草莓生产基地。下图为草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关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
B.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最主要的色素是花青素
C.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D.在草莓大棚中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草莓产量
13.植物生活必需的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植物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中进行
D.光合作用既可以放出氧气,又可以放出二氧化碳
14.为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人员对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最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为d
B.种植密度为b时,玉米产量最高
C.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D.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15.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如图是部分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步骤①中,天竺葵需放置在黑暗环境中昼夜,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
(2)步骤②设置对照实验时,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能使叶片中含有的___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
(4)步骤⑥中,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推测叶片的遮光部分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呈现蓝色,这说明:__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5)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可采取这一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根部的细胞,A错误;植物只有在白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叶肉细胞内含有较多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D错误。
2.答案:B
解析:
A a区没有水,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区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d区上下表面用铝箔盖起来,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A正确
B ①为主叶脉被小刀切断,a处没有水,d区上下表面用铝箔盖起来,a区和d区有两个变量,不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B错误
C b区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C区有叶绿体,若对比b区和c区,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C正确
D c区和d区的变量是有无光,对比c区和b区,可探究光是否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D正确
3.答案:D
解析:A.①非绿色部分的叶片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碘液染色后,②处变蓝,A正确。
B.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应对该植物进行暗处理,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可见,乙操作(滴加碘液)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C正确。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肉细胞含有许多叶绿体,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①非绿色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②绿色部分碘液染色后变蓝,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A 实验前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运走,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千扰,A正确
B 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B错误
C 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C正确
D 此实验验证了植物在光下可以合成淀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D正确
5.答案:D
解析:A.a步骤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淀粉)。
B.b步骤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正确。
C.c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避免发生危险。
D.d步骤用碘液染色,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不产生淀粉,错误。故选:D。
6.答案:A
解析:A.在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中,土壤的质量减少了60克,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了可溶性无机盐,A正确。
B.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普利斯特利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由于动物呼吸变得污浊了的空气,B错误。
C.普利斯特利的实验都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C错误。
D.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形成一组以光为变量的对照组,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说明未制造淀粉,通过此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8.答案:D
解析:A.有机物构建了植物体,如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类,脂类属于有机物,A正确。
B.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部分有机物用于贮存在植物体的果实、茎或根里,如苹果、甘蔗、土豆等储存有大量有机物,B正确。
C.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C正确。
D.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D错误。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黑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本实验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正确。
B.气泡代表产生氧气的多少,可以反应光合作用的强度,B正确。
C.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是黑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而氧气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C正确。
D.光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
C、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解析:图中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不能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错误。
12.答案:B
解析:
A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结合题图可知,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A正确
B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可吸收光能,B错误
C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
D 在草莓大棚中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草莓产量,D正确
13.答案:C
解析: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根部的细胞,A错误;植物只有在白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叶肉细胞内含有较多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D错误。
14.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当种植密度等于b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故最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为b,A错误。
B.当种植密度等于b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故种植密度为b时,玉米产量最高,B正确。
C.由图可知,种植密度为d(密度最大)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并不是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积累的有机物越多,C错误。
D.由图可知,d点后光合作用强度达到峰值,故在一定范围内,随种植密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D错误。
故选:B。
15.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以免残余的淀粉干扰实验结果。
(2)光照
(3)叶绿素
(4)不会;光;淀粉
(5)合理密植
解析:(1)在①暗处理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3)在“酒精脱色”步骤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把叶片内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4)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这个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5)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