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拔高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八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拔高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八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拔高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下列关于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与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转化成热能,用来维持体温
B.全部散失到空气中
C.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D.可以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中
2.呼吸作用是动植物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旺盛
B.煮熟的南瓜种子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才能进行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3.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植物在白天能进行1过程,而不能进行2过程
B.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C.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D.过程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2表示呼吸作用
4.生物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氧气检测仪用来检测塑料瓶内氧气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装置甲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
B.氧气检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装置甲中几乎不变,装置乙中减小
C.打开开关,挤压瓶身,两个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都明显变浑浊
D.实验得出结论:新鲜的豆芽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5.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乙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D.若装置乙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6.如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某种果实呼吸速率与贮存时间关系的折线图,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该果实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速率相等
B.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逐渐增大
C.6℃条件下更有利于该果实的贮存
D.果实在贮存过程中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多
7.某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10%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甲和乙
B.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C.乙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BTB溶液变蓝
D.一段时间后,丁装置中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将向右移动
8.呼吸作用是细胞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
②进行的主要部位是线粒体
③能为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④不同发育时期,生物呼吸作用的强弱是相同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庄稼被淹后及时排涝
B.对刚移栽的植物进行遮阴处理
C.储存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
D.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
10.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如新疆),粮食籽粒饱满,瓜果甜,原因主要是( )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夜间呼吸作用较弱,有机物积累多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夜间呼吸作用较强,有机物积累多
C.白天光合作用较弱,夜间呼吸作用停止,有机物消耗多
D.白天光合作用较弱,夜间呼吸作用较强,有机物消耗多
11.兴趣小组将某植物幼苗培养在密闭容器中,测定一天不同时段密闭容器中氧气量,计算氧气释放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释放速率与呼吸作用无关
B.t2时,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最高
C.t2时,幼苗产生的氧气量为零
D.t1到t3时,幼苗不断积累有机物时间
12.呼吸是生命的标志。人活着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
B.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须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13.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C段可以证明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B.在B点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说明该点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C.曲线CD段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二氧化碳吸收的主要因素
D.曲线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1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当增加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蔬菜产量
B.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是农业生产上有效利用光能的措施
D.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5.如图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反应式及有关实验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将装有萌发的种子的密封塑料袋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打开软管夹,用手挤压塑料袋,使塑料袋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种子萌发时释放出了【C】________。如果将塑料袋内萌发的种子换成新鲜的菠菜叶,应将装置放在________、温暖的地方24小时,再挤压塑料袋,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2)在实验二中,将甲和乙两个保温瓶放置一段时间后,乙保温瓶的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释放的能量来自【A】________中储存的能量,进行这一能量转换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甲保温瓶的温度计示数基本没有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3)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生理意义是________。
拓展设问: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植物体________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化成热能,用来维持体温,A正确。
B.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B错误。
C.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
D.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ATP的物质中,D正确。
故选B
2.答案:A
解析: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旺盛:煮熟的南瓜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答案:A
解析:植物在白天既能进行1光合作用,也能进行2呼吸作用。故选A。
4.答案:C
解析:A、图中甲与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甲起对照作用,A正确。
B、甲组中煮熟的豆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会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检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装置甲中几乎不变;而乙组中新鲜的豆芽能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检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装置乙中减小,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组中煮熟的豆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打开开关,挤压瓶身,甲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而乙组中新鲜的豆芽能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打开开关,挤压瓶身,乙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C错误。
D、实验结论:新鲜的豆芽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A 装置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装置乙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A正确
B 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B正确
C 新鲜的豆苗在光照环境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若装置乙中改用新鲜的豆苗,该装置要放在黑暗环境下,才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C错误
D 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装置乙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D正确
6.答案:C
解析:6℃条件下呼吸速率最低,更有利于该果实的贮存。
7.答案:C
解析:A.甲和乙构成对照试验,变量是光照,探究的是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正确。
B.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氧气,氧气助燃。在光下,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B正确。
C.BTB溶液遇到二氧化碳后会由蓝色变为黄色。在黑暗环境中,黑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乙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BTB溶液变黄,C错误。
D.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因此,利用丁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遮光(黑暗)处理,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可以与瓶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瓶中气压减小,所以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D正确。
故选C。
8.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能供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利用。不同发育时期生物呼吸作用的强弱不相同。
9.答案:A
解析:庄稼被淹后及时排涝,有利于植物的根进行呼吸作用,A符合题意;对刚移栽的植物进行遮阴处理,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B不符合题意;储存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是为了降低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不符合题意;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是为了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以及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粮食作物的子粒越饱满,瓜果越甜。故选A。
11.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植物向外界释放氧气的速率与呼吸作用有关,A错误。t 点前吸收氧气,此时段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t 点既不释放氧气也不吸收氧气,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t ~t 段释放氧气,说明此时段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t 点既不释放氧气也不吸收氧气,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此时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最高、有机物积累最多;t点后吸收氧气,此时段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由此可知,B、C错误,D正确。
12.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必须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曲线AC段可以证明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不能证明呼吸作用减弱,A错误;B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错误;曲线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二氧化碳吸收的主要因素,C正确;曲线AB段植物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D错误。
14.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大棚内烧煤球炉,可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A正确。
B.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B正确。
C.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可见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是农业生产上有效利用光能的措施,C正确。
D.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D错误。
故选D。
15.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黑暗
(2)有机物;线粒体;煮熟的种子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3)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拓展设问】新陈代谢
解析:(1)萌发的种子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会释放出C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把萌发的种子换成新鲜的菠菜叶,必须放在黑暗、温暖的地方24小时,因为其在光照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乙保温瓶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了能量,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能把A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甲保温瓶的温度计示数基本没有变化的原因是煮熟的种子死亡,没有呼吸作用,不能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拓展设问】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植物体新陈代谢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