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基础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八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基础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八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基础训练)——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在叶片的细胞中 B.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
C.只在根系的细胞中 D.在所有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下列对呼吸作用中物质、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3.向日葵在生活过程中要呼吸,需要( )
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吸入氧气,呼出氧气
C.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D.吸入二氧化碳,呼出二氧化碳
4.如图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会( )
A.消耗氧气 B.放出热量 C.吸收热量 D.放出二氧化碳
5.如图所示,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气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D.种子进行蒸腾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水蒸气
6.某同学在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时,将萌发的种子装入某密闭装置内,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装置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装置内的氧气含量变化 B.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释放时间h氧气
C.曲线b表示装置内的温度变化 D.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释放能量
7.小梅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透明塑料袋套住植物,在光下做实验
B.用开水烫过的绿色植物进行实验
C.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D.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该实验
8.将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在温暖黑暗的地方放置一夜,能大致反映瓶内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9.萝卜放久了会有糠心现象,原因是( )
A.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 B.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C.光合作用消耗了水分 D.萝卜体内水分蒸发
10.粮食贮存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运输作用
11.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右下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整到30℃条件下(其他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变化是( )
A.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B.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C.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D.a点上移,b点左移,m值下降
12.近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大国粮仓”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气调储粮是一种通过控制储粮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和温湿度,保持粮食质量的一种储粮方式。其利用的是( )
A.降低呼吸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降低蒸腾作用
13.下列属于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 )
A.低温保存新鲜的水果蔬菜 B.大雨过后,给农作物及时排涝
C.水稻、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D.向贮存粮食的密闭粮仓内充入氨气
14.人类下列各项活动中,能增强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收获的粮食晒干后贮藏
B.农业生产中及时耕松土壤
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D.向贮存水果的仓库中充加二氧化碳
15.下图是有关种子呼吸的两个实验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实验中,往瓶内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______。
(2)若将图甲中的实验材料换成新鲜的叶片,则要将实验装置放到______的地方,避免植物进行______作用,影响实验结果。为使实验严谨,应设计对照实验,再增加一组实验装置,在该装置中放入等量的______的叶片。
(3)图乙所示实验中,①瓶装有萌发的种子,②瓶装有等量的______的种子,把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两瓶中,①瓶中的蜡烛______。
(4)菜地要适时松土、稻田遇到涝害要及时排水都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有呼吸作用,因此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答案:A
解析: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提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所以A答案正确。
4.答案:A
解析:甲瓶中萌发的种子和乙瓶中煮熟后冷却到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甲瓶中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熄灭:乙瓶中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不消耗氧气,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继续燃烧。故选A。
5.答案:B
解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将正在萌发的种子装入瓶内,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24小时后瓶内的氧气被消耗尽;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正在萌发的大豆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其原因是该瓶内萌发的大豆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把玻璃瓶中的氧气消耗尽了。
故选:B。
6.答案:D
解析: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因此密闭实验装置中的氧气含量越来越少,即曲线b表示装置内的氧气含量变化,A错误;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密闭实验装置中的温度上升,即曲线a表示装置内的温度变化,C错误,D正确。
7.答案:C
解析:
A 由于植物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现象。因此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下,才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A错误
B 用开水烫过的绿色植物细胞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B错误
C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因此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正确
D 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该实验,呼吸作用减弱,会使实验效果不明显,D错误
8.答案:A
解析:A.图中二氧化碳的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所以该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A符合题意。
B.图中二氧化碳的量呈下降趋势,所以该曲线不能代表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B不符合题意。
C.图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不变,所以该曲线不能代表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C不符合题意。
D.图中二氧化碳的量先上升后下降,所以该曲线不能代表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萝卜放久了会有糠心现象,原因是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体内大量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粮食在贮存的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重量会减小。
11.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将温度调整到30C,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产生的氧气减少;呼吸作用强度提高,消耗的氧气增多,则图中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所以在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故选A。
13.答案:B
解析:大雨过后,给农作物及时排涝,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气,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其他选项都是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14.答案:B
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由此可见,氧气和有机物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提高土壤中的含氧量可以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15.答案:(1)变浑浊
(2)黑暗;光合;用开水烫过(或煮熟)
(3)煮熟;熄灭
(4)氧气
解析:(1)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甲实验,往瓶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时,释放了二氧化碳。
(2)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若将图甲的实验材料换成新鲜的叶片,则要将实验装置放到黑暗的地方,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所以为使实验严谨,应设计对照实验,再增加一组实验装置,用等量的用开水烫过(或煮熟)的叶片。
(3)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图乙实验中①瓶装有萌发的种子,则②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两瓶中,①瓶中的蜡烛熄灭,因为种子萌发时消耗了瓶内的氧气。
(4)棉田要适时松土、稻田遇到涝害要及时排水都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氧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