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免疫调节(有解析)——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寒假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免疫调节(有解析)——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寒假作业

资源简介

(4)免疫调节——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寒假作业
1.疫苗的使用是免疫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例证。下列关于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疫苗都是灭活的微生物 B.疫苗都通过注射方式接种
C.疫苗都能引起细胞免疫 D.疫苗都能引起体液免疫
2.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
B.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
D.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
3.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在与病原体接触及辅助性Т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即可分裂分化
B.①②⑤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
C.a、b、e都是抗原呈递细胞
D.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④⑤过程,机体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
4.如图所示为免疫过程中出现的几种细胞,请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为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能力,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细胞②为浆细胞,既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又能够产生抗体
C.细胞③为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时其内寄生的病原体同时死亡
D.细胞④为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
5.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核分枝杆菌可直接刺激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减少与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和抗体有关
C.注射结核分枝杆菌疫苗后人体内有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产生
D.辅助性T细胞可激活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7.图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抗原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PC可来自造血干细胞 B.B细胞属于一种APC
C.特异性免疫存在该过程 D.图中Th为细胞毒性T细胞
8.某研究团队欲研究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进行如下实验:组1:甲系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组2:甲系鼠的皮肤片移植到乙系鼠。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的乙系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乙系鼠,并将甲系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鼠。对实验结果(如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乙系鼠
B.曲线b、c下降是由于免疫失调导致出现排斥现象
C.曲线c皮肤存活时长主要与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有关
D.曲线c下降最快是因更快更多地获得已免疫的T细胞
9.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人体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标签是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
B.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是特异性免疫的分子基础
C.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之后,第三道防线就会紧急动员起来并发挥免疫作用
D.主要由淋巴细胞参与“作战”的免疫方式只有体液免疫
10.如图表示某患者感染SARS-CoV-2病毒后血清中IgM、IgG两类特异性抗体的含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IgM相比,IgG具有产生晚、含量高及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B.机体可能有多种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能识别这种病毒
C.出现临床病症前,机体已经发生特异性免疫
D.若某人血清中检测出SARS-CoV-2IgM,则他近期一定受到该病毒感染
11.水痘多发于冬春季节,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会随着水痘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或者通过疱内液体传播,还可以通过水痘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衣物等传播。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水痘的措施,成人两次接种时间不少于42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痘疱疹中的液体是组织液,内含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B.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易被病毒感染,主要与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有关
C.两次接种水痘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都是因为抗体数量较少
D.水痘疫苗作为一种治疗性制剂可以维持人体对疱疹病毒的免疫力
12.风湿性自身免疫病(RAD)是一类主要影响肌肉、关节、结缔组织和骨骼的免疫系统失调性疾病。抗疟药物氯喹(CQ)及羟氯喹(HCQ)可用于RAD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CQ及HCQ可通过干扰Toll样受体(TLR)信号而发挥抗炎作用,TLR可引起抗原呈递细胞的活化,增强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AD发生机理与过敏反应相同,发生快、消退也快
B.CQ及HCQ可通过干扰TLR信号的转导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
C.辅助性T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D.若TLR缺陷,则会加重RAD对肌肉、关节的影响,使机体免疫功能失调
13.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均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A.初次注射抗原后,四组小鼠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B.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现象的是A、D两组
C.若抗原甲为过敏原,则初次注射抗原甲后A组不会出现过敏反应
D.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都能引起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4.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_________细胞,该细胞来源于_________细胞。HIV会对人体的_________(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造成影响。
(2)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_。
(3)在HIV入侵人体的早期阶段,吞噬细胞可以消灭一部分HIV病毒,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_道防线。一部分HIV成功侵染宿主细胞,经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活化的_________细胞可分裂、分化,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之后,暴露出的病原体可与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4)艾滋病感染急性期会出现持续多日的发烧症状,体温维持在39℃左右,此时患者的产热量_________(填“”“=”或“”)散热量,人体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有些艾滋病患者最终死于恶性肿瘤,这一结果体现了病人的_________(填“免疫防御”“免疫自稳”或“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5)以下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是_____。
A.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
C.与艾滋病患者热情拥抱 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15.“细胞因子风暴”(CS)是指由感染、药物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一旦发生可迅速引起单器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威胁生命。研究发现,新冠病毒重症患者往往不是死于病毒感染,而是死于CS导致的呼吸器官衰竭。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1)病毒进入机体一般先经过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膜表面。
(2)B细胞受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并在___的促进作用下分化出___细胞,并由其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保卫人体的第___道防线。
(3)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会导致自身组织器官受损,这属于___病。请结合图像分析,提出一种可治疗CS的临床方法?___。
(4)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是因为接种后,___,从而对新冠病毒具有抵抗力。若接种前感染过新冠病毒,可能会降低疫苗的效果,原因是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A错误;B、疫苗除了肌肉注射外,还可采用口服(小儿麻痹糖丸)等,B错误;CD、疫苗进入机体后,都能引起体液免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疫苗都会引发细胞免疫,C错误,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故皮肤、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不具有特异性,属于第二道防线,B正确;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C错误;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特异性免疫,故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D正确。
3.答案:D
解析:b为B细胞,b在与病原体接触及辅助性工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以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后,B细胞才开始分裂分化,A错误;①为抗原呈递过程,②为辅助性T细胞识别处理抗原的过程,为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①②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但是⑤过程不需要,B错误;a是辅助性T细胞,b是B细胞,e是抗原呈递细胞,a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C错误;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④⑤过程(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为二次免疫过程),机体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D正确。
4.答案:D
解析:细胞①可直接吞噬病原体,为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能力,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细胞②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错误。靶细胞裂解时其内寄生的病原体不会立刻死亡,而是和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细胞④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为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D正确。
5.答案:C
解析:泪液中的溶菌酶是位于体表的杀菌物质,且清除细菌没有针对性,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青霉素能杀菌是因为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它不属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正确。
6.答案:A
解析:结核分枝杆菌需要被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再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然后辅助性T细胞再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A叙述错误;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对于胞内寄生菌来说,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菌的传播感染,当寄生菌进入细胞后则变为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再由体液免疫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最后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细胞免疫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并裂解靶细胞,体液免疫需要抗体,B叙述正确;下注射结核分枝杆菌疫苗后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体内有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产生,C叙述正确;辅助性T细胞既可激活B细胞又可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两种特异性免疫共同配合以清除病原体,D叙述正确。
7.答案:D
解析:A、抗原呈递细胞(APC)可来自造血干细胞,A正确;
B、B细胞可以呈递抗原,属于一种APC,B正确;
C、特异性免疫存在抗原呈递过程,C正确;
D、图中Th为辅助性T细胞,不是细胞毒性T细胞,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组1是甲系鼠皮肤片移植到自身,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皮肤存活率最高,对应曲线a;组2是甲系鼠皮肤片移植到乙系鼠,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皮肤存活率降低,对应曲线b;组3是将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的乙系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乙系鼠后再进行甲系鼠皮肤片移植,排斥反应更强,皮肤存活率更低,对应曲线c。所以曲线a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甲系鼠自身,A错误;
B、曲线b、c下降是因为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这是正常的免疫现象,不是免疫失调,B错误;
C、曲线c皮肤存活时长主要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有关,而不是自稳功能,C错误;
D、曲线c是将已免疫的T细胞注射到乙系鼠后再进行皮肤移植,由于更快更多地获得已免疫的T细胞,所以排斥反应更强,皮肤存活率下降最快,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在人体所有细胞膜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它们就像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A正确;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是特异性免疫的分子基础,B正确;人体的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可以阻挡大部分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之后,第三道防线就会紧急动员起来并发挥免疫作用,C正确;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所以主要由淋巴细胞参与“作战”的免疫方式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错误。
10.答案:D
解析: ]A、据图分析,IgM在出现临床病症时产生,IgG出现临床病症后7天产生且波峰较高,具有产生晚、含量高及持续时间长的特点,A正确;
B、一种病毒可携带多种抗原物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与抗原之间能特异性识别,因此机体可能有多种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能识别这种病毒,B正确;
C、人体感染病毒后,机体会发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经过体液免疫可产生抗体,据图可知,IgM在出现临床病症时产生,因此出现临床病症前,机体已经发生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感染病毒后会产生IgM,若某人血清中检测出 SARS-CoV-2IgM,则他近期可能受到该病毒感染,也可能是近期注射了相应疫苗,D错误。
11.答案:A
解析: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是由于皮下组织受到某种形式的刺激或损伤后,组织液渗出在皮下形成的,因此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组织液,据题干信息“通过疱内液体传播”可知水疱中含有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A正确。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易被病毒感染,是因为非特异性免疫抵御外来病毒的能力减弱,属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弱,B错误。两次接种水痘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时,第一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数量会减少,同时记忆B细胞的数量可能由于凋亡也减少;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需要时间,若两次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过短,则可能由于时间短导致记忆细胞和抗体未产生,二次免疫未能发挥作用,C错误。水痘疫苗作为一种免疫防御性制剂,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可以维持人体对疱疹病毒的免疫力,D错误。
12.答案:B
解析:A、RAD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不同,A错误;
B、分析题干信息可知,CQ及HCQ可通过干扰Toll样受体(TLR)信号而发挥抗炎作用,即CQ及HCQ可通过干扰TLR信号的转导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B正确;
C、辅助性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C错误;
D、若TLR缺陷,则会改善RAD的发病情况,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初次注射抗原后,四组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产生记忆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A正确;
B、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再次接触同种抗原的组,为A组和D组,B正确;
C、过敏反应属于二次免疫,若抗原甲为过敏原,则初次注射抗原甲后A组不会出现过敏反应,C正确;
D、灭活疫苗无法侵染到细胞内部,故无法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D。
14.答案:(1)辅助性T;造血干;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HIV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会分泌抗HIV的抗体
(3)二;细胞毒性T
(4)=;脑干;免疫监视
(5)B
解析:(1)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该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因为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所以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造成影响。
(2)HIV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会分泌抗HIV的抗体,所以可以通过检测机体是否产生抗HIV抗体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HIV。
(3)在HIV入侵人体的早期阶段,吞噬细胞可以消灭一部分HIV病毒,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入侵的病毒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分裂、分化,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之后,暴露出的病原体可与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吞噬、消灭。
(4)体温维持在39℃左右的高温,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呼吸和心跳的控制中枢是脑干,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会有肿瘤发生。
(5)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A错误;
B、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可通过血液感染艾滋病,B正确;
C、与艾滋病患者热情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C错误;
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不会感染艾滋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1)抗原呈递细胞
(2)细胞因子;浆;三
(3)自身免疫;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4)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使得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疫苗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减弱了疫苗作为抗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1)一些病原体,如病毒进入机体后一般先经过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在细胞膜表面,而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膜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进而提供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抗原与B细胞直接接触是激活B淋巴细胞的第一信号。
(2)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会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并由其产生相应的抗体;由抗体参与作战的方式是体液免疫,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3)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会导致自身组织器官受损,进而患病,这属于自身免疫病;“细胞因子风暴”(CS)是指由感染、药物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起的,图中显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为了治疗CS,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4)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是因为接种后,疫苗相当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使得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新冠病毒具有抵抗力。若接种前感染过新冠病毒,可能会降低疫苗的效果,这是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疫苗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减弱了疫苗作为抗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因而表现为疫苗效果欠佳的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