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美国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美国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人口特点及原因,了解美国的种族歧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美国生产地区专门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 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说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美国生产地区专门化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 美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 美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旁注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美国的星条旗的变化和美国本土的扩张。 教师:美国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776年7月,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州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第一面国旗(13颗星)诞生。 此后,通过战争、赎买、吞并等方式,美国领土不断扩张,星条旗上的星星数量不断变化。至1960年7月,美国国旗确定为50颗星版本的星条旗。 导入:美国的建国历史只有两百多年,是如何成为“超级大国”的? 新课讲授: 环节一:移民国家 (1)地理位置 阅读课本图10.1“美国的位置和地形”: 让学生指出美国的领土由哪几部分构成,在图上找出北极圈、北回归线,提问学生它们分别穿过美国领土的哪一部分。 让学生在图上找到30°N和50°N纬线,提问学生美国本土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引导学生指出美国本土濒临的海洋和陆上邻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美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2)纬度位置:本土主要位于30°N和50°N之间,处在北温带;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群岛,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北部,美国跨寒、温、热三带。 (3)海陆位置: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北、南分别与加拿大、墨西哥相邻。 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美国、加拿大、蒙古地图,比较三国位置,说出美国相对于加拿大和蒙古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从纬度位置看,美国本土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从海陆位置看,美国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港湾,海上航运便利) (二)人口 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出美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状况;多媒体展示美国不同人种图片,让学生认识美国的人种构成。 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美国历史上的移民情况,目前是全球第一移民大国,移民对美国的贡献以及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教师归纳: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美国是接收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移民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承转:美国的人种构成比较复杂,不同人种的文化存在差异,包括上面了解的不同阶段的移民情况等历史原因,使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着种族歧视。 阅读课本活动“感受美国的种族歧视”,正确认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主要表现为白种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 环节二:农业地区专门化 (一)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阅读课本图10.1“美国的位置和地形”: 让学生找出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大平原、中部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引导学生描述美国本土地形分布的特点。 让学生找到密西西比河,说出它的流向;找到五大湖,说出它们的名称。 多媒体展示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和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看图说出美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描述美国本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二)农业发展特点 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美国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以及美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结合课本思与学“为什么美国的大农场专门种植一两种农作物”,理解美国农业发展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 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地区专门化的概念和含义;阅读课本图10.3“美国本土小麦、玉米、乳畜带的分布示意”,在图中找出美国的主要农业带(区),说出它们的名称,描述它们的分布特点。 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美国本土气温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对比分析乳畜带、玉米带、小麦区分布的有利条件。 教师总结: (1)乳畜带分布在东北部五大湖地区,位置偏北,气候冷湿,不适合种植农作物,适宜牧草生长;人口和城市集中,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大。 (2)玉米带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降水适中,灌溉便利,适合玉米生长 (3)两个小麦区分布在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势平坦,土质好,降水量适中,夏季光热充足,灌溉便利。 多媒体拓展材料“美国的农场”,让学生了解美国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加深对美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地区专门化等特点的理解。 环节三:资源消耗大国 (一)工业强国 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出美国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业产品和高技术产业。 多媒体拓展材料“美国硅谷”,结合课本图10.6“‘硅谷’景观”,让学生了解美国硅谷的位置和主要的高技术产业。 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出美国主要进口和出口的产品有哪些,引导学生比较美国进出口产品的不同特点。 教师总结:美国一方面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一些耗用大量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产品则从世界各国进口。 (二)资源消耗大国 多媒体展示2010年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引导学生描述美国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的状况。(消耗能源多,废弃物排放多) 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和图10.8“美国和世界人均消耗的部分资源量比较(2020年)”,认识美国是人口最多、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国家,消费水平很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美国的某些生活方式,分享对美国生活方式的看法。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读美国地形图,完成1—2题。 1.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2.有关美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西部是高大的山系 ②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③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④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美国本土主要农业带(区)分布图,完成3—5题。 3.美国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区和农业带,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 ) A.机械化 B.商品化 C.专门化 D.信息化 4.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附近的原因不包括( ) A.气候冷湿 B.人口密集 C.适合牧草生长 D.热量充足 5.一艘满载农产品的货轮正驶离美国港口,船上最不可能装载的是( ) A.小麦 B.大豆 C.玉米 D.天然橡胶 6.下列关于美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B.首都纽约是最大的港口 C.东北部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地带 D.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7.美国硅谷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是( ) A.电子工业 B.汽车工业 C.钢铁工业 D.宇航工业 8.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 ) A.对别国的经济制裁 B.对别国的军火输出 C.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 D.大量消耗全球资源 答案:1.B 2.C 3.C 4.D 5.D 6.D 7.A 8.C 从历史角度入手,美国在200多年发展为“超级大国”,激发探究兴趣。 先了解领土组成,便于从各部分了解地理位置。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多结合图片,直观感受。 跨历史学科知识。 学习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注意联系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理解机械化与专门化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区的分布与当地地形、土壤、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理解在现代社会高技术产业对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 理解“超级大国”的发展建立在过度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上。从我做起,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