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教学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并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的发展成就,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理解面对挑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3.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通过实例了解我国是如何做负责任的大国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2.我国是如何做负责任大国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吗?(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那大家知道中国最新的“四大发明”是指什么?(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支付宝)
大家都非常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不但提出来了,他还要将这个“中国梦”实现为“世界梦”,我国在世界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更好地发展,才能将“中国梦”实现为“世界梦”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学习新课】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教师)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国属于什么类型的国家呢?
(学生)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教师)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我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材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国发展成就的三个典型时期: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21世纪以来。我们一起看一看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展示)我国飞速发展的视频、重大发展成就图片。
(1)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斐然。
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成绩斐然,奠定我国的工业基础。
(2)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加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快速,经济特区的设立(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沿海城市的开放,使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国有6个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2010年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3)进入21世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①工农业:我国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我国谷物、肉类、棉花等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②对外贸易: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
③科技:我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拓展)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一艘载人实验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④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⑤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起,GDP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突出的事例。
我国虽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仍然排在100位以后。我国虽成为了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水平还较低,与制造业强国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活动)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我国发展成就的新名词、新事物不断涌现,下面列举了一些,你还能列举哪些?
纳米技术、客户端、二维码、太空授课、载人航天飞船等。
(教师)列举的新名词,可以是科技领域的(如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基因图谱、漫游、软件、网聊等),可以是经济领域的(如中央商务区、承包、独资、公共关系、下岗等),可以是政治领域的(如中国梦、正能量、反腐等),还可以是社会领域的(如网友、驴友、偷菜、动漫等)。
(2)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新名词或一件新事物,查阅相关资料,向同学们介绍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成就。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析,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回答,不拘泥于形式,畅所欲言。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过渡)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
(活动)阅读教材P101—102正文内容,说说我国国内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应该怎样解决?
(教师)联系所学知识,回顾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可以将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类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类: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1)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①表现:首先,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人地关系不够和谐。主要表现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②原因: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从而导致在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过程中消耗量较大,另外,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从而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措施: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拓展)植树活动
我国一直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森林面积列世界第五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我国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截至2011年底,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其中陆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
(2)区域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有沿海与内地的不平衡,也有城乡之间的不平衡。
①原因: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的差异,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②主要表现: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③措施:为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异,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推动城乡一体化等。
(3)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①挑战:我国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②措施: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此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
尊重历史事实,公平合理解决。
(活动)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下面是两位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1至2个代表作答,教师点评。
(教师)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我国这么多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不开发资源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比如利用科学技术水平,找一些资源的可替代产品,发展生态经济;面对人口问题,我国必须要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
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过渡)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我国也更加自信、开放、负责的姿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种负责任的姿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共同看一下。
(提问)我国有占世界近20%的人口,如果我国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会产生什么后果?
会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甚至会达到无粮可买的地步,严重影响其他国家粮食的供求,引发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教师)我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103图10.7,了解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实例,
(1)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我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唯一的常任理事国。我国积极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我国的支持与参与。
(2)中国维和部队参与维和:在每一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3)中非合作论坛会:中非合作论坛是我国和非洲国家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2012年7月19日上午,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
(4)国际救援: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20时30分,由地震应急抢险、医疗救护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海地,支援海地抢险救灾。
(活动)我国政府提出的很多理念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如“一带一路”倡议,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教师)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拓展)“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以开放包容的思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话与合作谋求共存共赢。
(活动)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努力。
(1)阅读课本104页的资料,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出的努力。
(2)就上面的各项措施,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项,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
(3)就节能减排而言,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答案:(1)这几点说明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充分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2)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
(3)在节日的时候不大量发放纸质贺卡;上学不让父母开车送,自己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节约纸张;多购买当地产品;多让电脑休息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最后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对中国进行总体评价。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时,能够通过图片了解过去的生活水平,然后通过对比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知道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很多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在学习中国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国际地位时,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加以延伸,突出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所面临的挑战和所持有的态度,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明白未来的中国还需要每一位学生去为之努力奋斗拼搏。
板书设计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
21世纪以来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协调人地关系
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随堂练习
1.进入21世纪,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  )
①北京成功举办了冬季和夏季奥运会
②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货物出口国  
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⑤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
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2.为了维护海洋权益,我国政府一贯主张(  )
①发展军事实力,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对方让步 
②要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 
③要尊重历史事实 
④要公平合理,原则问题绝不退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我国坚定_______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A.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B.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C.不冲突、不对抗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4.下列事件能体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有(  )
①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 
②在联合国安理会,我国积极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 
③我国政府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 
④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C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