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2.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3.根据相关材料概况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4.认识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诗朗诵《乡愁》: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以问题引入,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反映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多媒体展示出多幅台湾自然、人文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体会美丽富饶的台湾省。【学习新课】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展示)有关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资料,说明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活动)读台湾省地形图、台湾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和台湾岛人口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台湾省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和范围。(2)找出台湾岛主要的地形区,总结台湾岛的地形特点。(3)说出台湾省的气温与降水特点及河流特点。(4)结合图7.42,台湾省人口分布有什么特征?提示:(1)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南部被北回归线穿过,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2)台湾岛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中东部多山地,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3)台湾岛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风。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4)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的平原地区,西密东疏,因为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降水适中,河流众多。二、美丽富饶的宝岛(过渡)台湾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因其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活动)阅读教材68页,读图7.46“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回答下面的问题。(1)说出台湾省的农、林、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其分布地区。(2)你能快速说出并解释东方甜岛、海上米仓、水果之乡、兰花之乡、植物王国这些美称的含义吗?这些美称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呢?提示:(1)农产品: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森林资源:覆盖率一半以上,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铜、锰等,铜、铁、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煤、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2)东方甜岛:气候湿热,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盛产甘蔗。海上米仓:水热充足,土壤肥沃,适宜水稻种植,水稻产量大。水果之乡:水热充足,水果品种多,水稻产量大。兰花之乡:山区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兰花种植种类多,产量大。植物王国:山脉较高,气候随海拔升高呈垂直变化,植物种类多。三、外向型经济(提问)我们把台湾的经济称为外向型经济,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谁能说一下你理解的外向型经济的含义?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教师)外向型经济的分类:(1)出口导向型:即出口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据重要的比重,包括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和深加工产品出口导向型两种类型,如韩国、我国的台湾省。(2)资本贸易型:除了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外,更重要的特征是资本国际化,如美国、日本。(3)完全外向型:贸易、外汇、金融完全国际化,基本上没有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如我国的香港。(活动)多媒体出示教材P70图7.48“台湾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图”,学生分组完成下列活动任务,认识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1)概括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樟脑等。第二阶段:20世纪60—90年代,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2)思考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将括号内备选答案的代号填在表中。时间 主要出口产品特征 主导产业类型20世纪50年代 __A__产品 __③__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90年代 __C__产品 __①__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 __B__产品 __②__密集型产业(3)按提示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20世纪60—9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教师)总结:台湾经济发展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依靠丰富的农产品发展经济,第二阶段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征,第三阶段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虽然现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台湾最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被称为台湾的“硅谷”。(活动)多媒体出示图7.47“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图”,思考: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有哪些有利因素? ①海岛多港口,交通便利。②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劳动力素质较高)。③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引进外资)。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政策支持)。(教师)补充: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课堂小结台湾四面环海,是一个美丽的海岛,再加上多山的环境,加重了环境的复杂程度,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等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外向型经济、出口贸易、“进口—加工—出口”等名词,学生理解难度较大,针对这些状况,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板书设计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神圣领土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分布二、美丽富饶的宝岛农产品、美称三、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特点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随堂练习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台湾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行政中心是高雄B.我国第一大岛C.地势西高东低D.气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2.台湾海峡是位于闽、台两省间的海域,是连接东海与南海的水道。“闽”是指( )A.湖南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江苏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读下图,完成3—4题。3.台湾省人口、城市分布不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受水系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源头B.东海岸曲折多良港,这里城市较密集C.因北部地势高较凉爽,人口密度最小D.因平原西广东狭,西部人口密度较大4.海峡两岸的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其基础是( )①文化同脉 ②民族同根 ③语言相通 ④陆地相连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台湾被誉为“祖国的宝岛”的原因是( )①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是“海上米仓”“东方甜岛”②东部沿海降水少,日照充足,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③岛上长河众多,水能资源丰富,矿藏多种多样④是“水果之乡”,西隔海峡与福建省相望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势不可挡。读台湾省及三大产业示意图,完成6—8题。6.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的A省是( )A.浙江省 B.福建省 C.广东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7.读台湾省三类产业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C.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增加D.1985年后第三产业快速增长8.改革开放初期祖国大陆吸引台商投资的优势条件是( )①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②资金充裕,先进的管理经验③文化相近,同源同宗 ④政策引导,政府支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BDAA D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