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2.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大致范围,分析划分四大地理区域考虑的主导因素。
3.能举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家乡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大家所说的外地与家乡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家乡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学习新课】
一、地理差异显著
(活动)看课本,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结合插图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气温: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渐下降。
(教师)我国人文地理差异有: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经济发展差异东高西低。
(活动)比较课本第4页两幅插图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不一样,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1)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气温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亚热带、热带
降水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大于4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干湿地区 以半湿润区为主 以湿润区为主
河流 流量 较小 较大
汛期 短 长
结冰期 有(气温低于0℃) 无
含沙量 大 小
植被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2)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人类活动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农业生产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主要水果 苹果、葡萄、梨等 柑橘、香蕉、菠萝等
交通运输 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水运仍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泄)、墙体高
主食 面食 米饭
运动项目 滑雪、溜冰等 游泳、赛龙舟等
传统文化 梆子、秦腔等,唱腔高亢 越剧、黄梅戏,唱腔委婉
(教师)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①北方冬季寒冷干燥,树木落叶归根;北方降水相对较少,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大。
②南方冬季温和少雨,植被四季常青;南方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
③共同的影响因素:
a.气温:南方气温高,1月平均气温高于0℃;北方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低于0℃。
b.降水:南方降丰沛,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北方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大于400毫米。
二、四大地理区域
(教师)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根据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哪个方面的特点?(地理位置)
(3)本图由哪几种地图综合而成?(地形图、一级行政区划图、河流与湖泊分布图)
(4)这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涉及哪些方面?(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名称 位置范围 主要省区 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 中国东部,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地区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气温和降水: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 秦岭一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 气温和降水: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中国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降水: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地形、地势(海拔):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同一地区域存在着较大差异性,而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似点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祖国进行区域划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生活。
板书设计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人类活动差异
2.秦岭—淮河
二、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随堂练习
6月10日,北京的刘先生乘京广高铁南下到广州出差,早餐在北京吃的是包子,晚餐在广州吃的是米饭。读京广高铁线路分布图及食物照片,完成1—2题。
1.刘先生在北京和广州所吃食物上的差异,主要受(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B.生活习惯的影响
C.农业生产的影响
D.地势高低的影响
2.下列对我国人类活动差异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人口分布—东疏西密
B.经济发展水平—东低西高
C.农业分布—东牧西耕
D.交通运输—南水运北陆路
玲玲在朋友圈分享:四月的早晨,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田野翠绿的稻秧迎风起舞,采桑姑娘欢歌笑语,塘基蔗苗茁壮成长。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玲玲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图中的区域是(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4.图中①、②、③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其中界线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民风民俗 C.地形地势 D.经济发展水平
5.与丙地区和丁地区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
A.1月份0℃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干早区的分界线
答案:CDD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