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据图分析秦岭—淮河两侧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准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授课】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第一小组同学找出秦岭—淮河一线在地理上位置及1月平均气温分布线,第二小组的同学找出找出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冬季河流及植被现象。
第三小组同学找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降水量与耕地类型,第四小组的同学找出找出秦岭—淮河南北两侧主要粮食作物及作物熟制。
总结: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二、四大地理区域
(活动)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总结:
名称 位置范围 主要省区 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中国东部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地区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气温和降水: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 中国秦岭一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 气温和降水: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中国长城一祁连山脉一阿尔金山脉一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降水: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一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地形、地势(海拔):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板书设计
一、秦岭—淮河线
重要地理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