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资源简介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北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认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
4.理解分析北京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北京的城市职能
2.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水”与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的变化》。北京是著名古都,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在历史的各个时代,北京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今天的北京是怎样的呢?它又有哪些新变化?
【授课】
一、自然地理环境
(活动)读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回答)
海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经纬度位置:40°N和116°E穿过,属于北温带。
相邻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河北和天津。
(提问)北京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
北部为燕山,西部为西山,东南为低缓的平原。
(提问)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北京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活动)读北京、天津、张家口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北京年平均气温高于张家口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和张家口的主要原因。(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答案:
(1)海拔较低,纬度较低。
(2)相对于天津,北京多地形雨;相对于张家口,北京离海近。
(活动)1.读图找出北京的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等,说说它们的大致流向,由河流流向判断北京的地势特征。
2.读图找出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说一说这些水利工程的位置特点和主要作用。(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答案:
1.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由此判断北京的地势特征: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
2.这些水库都位于北京的西北。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这些水库是北京的主要水源。
(提问)议一议:北京有多条河流,但水资源仍然非常紧张,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流经北京的河流水量不大,且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北京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浪费和水污染现象严重。
二、政治文化中心
(一)政治中心: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展示图片:人民大会堂、中南海。
(2)对外交流中心
有100多个大使馆和众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展示图片:中国外交部、美国大使馆、俄罗斯大使馆。
(3)文化中心
云集了百余所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还有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拥有多个世界遗产。
展示图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展示图片:四合院、京剧图片。
(阅读)历史悠久的北京。
北京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六七十万年前,先民就在这一带生息繁衍。公元前11世纪,在潮白河和永定河冲积平原西北部今北京城一带,出现了扼守太行山和燕山之间的交通要冲——蓟城。金代,在这里建中都。元朝则改称大都。明、清两代相继将其作为都城。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它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展示北京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十三陵等。
(活动)1.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学生回答)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图书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2.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收集资料,扮演导游角色,向同学介绍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
学生上台介绍,适时给予学生鼓励,相信自己,肯定行!
三、城市建设成就
(活动)读图说说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城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学生读图回答)
北京城市功能分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城市地域面积在不断扩大。
(一)城市形态面貌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区面积不断扩展。
展示图片:北京金融街、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一角。
(二)旧城改造: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阅读)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经过不断的改造和扩建,目前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占地44万米 ,布局严整,气势宏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东侧为国家博物馆,西侧为人民大会堂,北侧屹立着天安门,天安门前的大街叫长安街。广场中设有升国旗的基座,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南为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是中国的重要象征。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政治集会和节日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迎接外国元首举行礼仪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三)交通建设
(活动)出示北京城区公路交通网,说说北京市内交通格局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
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对外交通联系便捷,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展示图片:北京西客站、北京高速公路、北京南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活动)北京是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读图找出下列铁路干线: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包兰。
展示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图,学生读图找图,培养读图能力。
(四)产业建设
凭借独特的政治、文化地位,北京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金融、会展、文化体育、旅游业发达。
北京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汇集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
展示图片: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国家体育场——“鸟巢”。
(阅读)北京的绿化建设
北京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在城市外围修建绿色生态屏障;在新建道路两厢进行绿化,沿着城市的三环路、四环路和五环路营造环状绿地;在中心城市修建众多的生态公园;在居民区留出一定的空间作为生态绿地,为市民提供游憩场所。通过北京人民的不懈努力,首都逐渐形成了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秀美景观。
展示图片:北京城市道路绿化、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五)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活动)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北京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如水资源匮乏,大量聚集的人口和产业更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等。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北京人多车多,交通问题备受关注。解决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同学们有着不同的建议。请谈谈你的看法。
2.在实施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时,遇到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改扩道路上有一幢名人故居,如果按规划路线修路,就必须拆掉名人故居;否则,道路就得改线,可这样做,又有损于城市道路系统的总体布局。对此,你有什么见解?(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
1.提示:建议限号出行、大力宣传绿色出行、建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优先出行、调整人们的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等。
2.提示:这道题是考查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也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前提是名人故居不能拆除,可从多方面考虑,如:整体搬迁或建立交桥等。
(拓展延伸)北京,您该“减肥”了!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是最大的交通中心、重要的经济中心,众多的城市职能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企业、部门迁入北京,还有相当数量的“北漂一族”。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北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北京执行了十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其中,北京发展要求提出,要把非首都核心职能的产业发展尽可能地压缩和疏解到周边。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各种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前学生收集资料不够,课堂中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加精心的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