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资源简介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由已学知识及课文介绍归纳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士流失严重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导致的严重后果。。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学习新课】
一、自然地理概况
(提问)读图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学生读图回答)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西部,处于内陆地区。北临内蒙古高原,南临秦岭,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从纬度上看,处于中纬度、北温带。
(提问)读图说一说黄土高原的范围(学生回答)
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 。黄土厚度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提问)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区?(学生读图回答)
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
(活动)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和“太原气温和降水柱状图”。黄土高原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征?(学生读图回答)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大陆性。
(提问)展示图片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高原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活动)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1.一方面,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另一方面,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更容易受到侵蚀。
2.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
(提问)议一议:黄土高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
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老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小麦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咸菜、辣椒佐食。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人们常用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展示)图片黄土高原的小麦、谷子、咸菜疙瘩、辣椒、醋、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老师)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长期的植树造林,变得山青水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当地推广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和高产马铃薯,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人们还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活动)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3.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泰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答案:1.黄土高原黄土广布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稀少,建筑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但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2.山西人喜食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
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的酸碱平衡。
山西是煤炭大省,大量燃煤产生一氧化碳。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气的作用,经常食醋,可以减轻煤气的威胁。除此之外,醋本身就是良品,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感冒和美容等诸多功效。喝醋还能起到醒酒的作用,在感冒频发的季节,用醋来熏蒸居室,以便消毒和预防感冒传染。
(拓展)陕西剪纸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随着国家对民间文化的重视,陕西剪纸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之中。许多深居在山里的剪纸大师得到艺术界的尊重和珍惜,他们走出山沟,将自己剪纸的创作心情、思想、方法充分展示,他们凭借娴熟的技艺得到世界各地的赞赏,为祖国的民间艺术,为黄土高原赢得了声誉。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陕甘接界一带,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是中国梆子腔的鼻祖。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老师)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
传统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以小麦、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住进新窑洞或搬到新楼房
交通或通信方式 以马车、驴车为交通工具,对内、外联系不便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老师)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展示)图片黄土高原治理前和黄土高原治理后。
(活动)1.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阅读教材104页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1.打坝淤地就是在沟里建一座大坝,拦截泥沙,泥沙在坝内淤积成坝地。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是很好的耕地。这样可变荒沟为耕地,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1)生活用水、灌溉用水、生活条件、受教育条件、种植、养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等。
(老师)黄土高原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有突出地位。在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区域,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
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国家把西安咸阳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从而加快了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由于其生态环境脆弱,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得本区域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然后学习了黄土高原由传统生活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该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只有进行生态建设,黄土高原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关于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雪山连绵B.峰峦众多C.地表破碎 D.地势坦荡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  )
A.降水集中,且多为暴雨
B.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
C.黄土中许多物质溶于水
D.乱砍滥伐,过度开垦和放牧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有( )
A.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带走的只是表土,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C.使河谷减少,导致耕地面积增大
D.黄河向下游输送泥沙,使土壤肥沃
4.我国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采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树种草,绿化荒山B.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
C.筑梯田,修堤坝D.大力发展畜牧业
5.读黄土高原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东起A  ,A是黄土高原和 _ 平原的分界线;西至B  ;南连  ;北抵  。
(2)黄土高原地跨陕西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
(3)流经本区的河流①是  ,其支流②是  ,③是  。①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主要在于                               。
答案:CDAD
太行山脉华北乌鞘岭 秦岭 长城 山西省 黄河 汾河 渭河 中游流经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